良好的衛生習慣,代表著女孩擁有良好的精神風貌和良好的做事方式。

良好的衛生習慣將會使孩子受益終生,小時候養成的良好的衛生習慣,到孩子長大以後更容易選擇和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個人衛生看起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卻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麵貌和生活情趣。不講究個人衛生的孩子,既會降低生活質量,也不能獲得精神上的自由和快樂。

有許多小男孩兒,馬馬虎虎,懶惰成性,每天光是催促他們換衣服洗臉,家長都要花費很大的力氣。而小女孩兒,從小就知道“臭美”,經常會自動提出要求,要穿某一條漂亮的裙子上學,還喜歡學著媽媽的樣兒,在鏡子麵前比劃來比劃去。所以家長要做的,就是要針對孩子容易忽視的問題,給她們提出一些細致的要求。

比如,要勤洗澡,把指甲修剪幹淨,每天要洗漱之後再上床睡覺等。有一點需要提醒媽媽們注意的是,女孩子不但光要在外麵穿得整潔美麗,內衣**同樣也要保持幹淨舒適。我們可以給女兒買一些純棉的、淺色的內衣,引導女孩子從愛美開始,全方位地關愛和保護自己。

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僅僅在於把自己上下收拾的幹淨利索,而維護好周圍環境的整潔,也是每個女孩應該做到的事情。小倩12歲,已經上小學6年級了。媽媽認為女兒應該自己洗衣服了,於是在一個周末,小倩把髒衣服抱給媽媽時,媽媽拒絕了,並要求她自己洗,小倩不高興地把衣服扔在洗衣機旁,轉身就要走。媽媽把她拉到洗衣機旁,強迫她把衣服洗了。然而第二周,小倩又把髒衣服扔在了洗衣機旁,怎麽也不肯洗衣服。媽媽真有點拿她沒辦法了,隻好自己一邊洗一邊數落小倩:“都12歲了,還什麽也不知道幹!衣服不洗,房間不知道收拾,你說你還能幹點什麽?”這位母親明顯地高估了孩子的自製能力和自覺性。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常出現一些小毛病,而家長“不要這樣”、“必須那樣”的單純說教又容易引起孩子的厭煩。因此,家長可以為孩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為規則,作為孩子判斷自己行為的依據,以此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並逐步幫孩子培養出良好的習慣。

家長在製定規則時,要考慮三項要點:明確、合理、可行。舉例來說,若想讓孩子學會整理房間,可定出以下規則:一星期整理房間一次,這句話就不夠明確。明確的要求應該是:

每星期六中午之前,把房間打掃幹淨。

檢查事項:

所有的髒衣服都放在洗衣籃裏;

家具擦幹淨;

地毯用吸塵器吸過;

所有的玩具都放到玩具箱裏;

幹淨衣服都整理好。

站在孩子的角度檢查你製定的規則。“房間整理幹淨”這句話可能顯得模糊不清。對孩子來說,這項任務可能難如登天。檢查項目應該列出明確步驟,而且一次隻做一項。

用規則來約束孩子是個切實可行的辦法,它對於培養孩子的自覺性是非常有效的。另外,還可以再製定一個獎懲製度。比如,如果孩子嚴格地按照規則去做了,工作效果不錯的話,她就可以獲得一個獎品;而如果孩子“玩忽職守”,沒有完全按照規則去做,那麽就要受到一定的處罰(增加任務量或重做一遍),這樣孩子就會慢慢地學會自我約束。玩具書本隨手亂丟,房間弄得亂七八糟等現象,慢慢就會杜絕。

不要要求孩子一下子就變個模樣,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個過程的。首先,要讓孩子知道需要做到什麽樣子?怎樣才算是幹淨整潔?慢慢地,她就會理解你的意思,做到你所希望的樣子了。

良好的衛生狀況可以使人身體健康、精力充沛,並可培養做事認真,井井有條的好習慣。其實它的意義還不止於此,一個幹淨整潔的女孩子,更容易獲得大家的熱情親近,可以給她一個自然形成的良好環境。當她長大需要融入集體生活的時候,也容易與夥伴們相互接受,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