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女孩的美好人格,順應生活,適應社會,應成為廣大家長重要的必修課。
現在,女孩的好多經驗是從電視、電腦這些媒體上獲得的,她親身體驗的過程越來越少了。怎麽能夠把這些女孩拉回到生活中來?這可能會對以後的孩子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影響。這是社會進步給我們的教育的一個很大的挑戰。很多東西都電子化了,這樣,很多好的品質,比如仁愛、禮貌、寬容的體驗過程就中斷了。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體驗教育就是讓孩子通過親身經曆,在實踐活動之中認識周圍的事物,增長知識,受到鍛煉。小托馬斯·沃森是美國的著名企業家。他畢業於布朗大學,後加入美國空軍,成為一名飛行員。退役後,於1956年繼承父業,擔任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總裁。
他從小生活在養尊處優的環境之中,進私立學校,做環球旅行,萬貫的家財、顯赫的地位,這一切本來都可能導致他前程的毀滅,讓他變得驕橫無禮,但在父親的熏陶下,他卻成為了一個既能幹而又品行優良的人。
父親在培養他的過程中,總是在有意識地對他施加影響。同時父親還用自己的一舉一動來影響他,熏陶他,使他的言談舉止帶著一副紳士派頭,父親認為這是待人接物最重要的技巧。
父親還經常帶他到各地旅行。有一次他們去芝加哥,父親竟然出手給了行李工15美元的小費,這在當時是相當可觀的數目。
父親解釋說他這樣做有兩個意義:一是行李工整晚辛勞,很值得同情;二是那些服務人員地位雖低微,但如果不注意關心其生活,他們也會使你的名譽掃地的。
小托馬斯牢牢記住了父親的話,接管了父親的公司後,他一直很注意底層工人的福利,也從未忘了對他們表示尊敬。處於優越條件下的孩子難以自立,也難以克服身上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因此,如何培養孩子的美好人格,順應生活,適應社會,應該成為廣大家長重要的必修課。
不少的家長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也曾想過很多的方法力求去解決這一問題,比如:叫孩子們在家裏幹些家務,洗碗、掃地、洗衣服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往往沒有了當初的新鮮感,也隨之產生了惰性。於是,這時候就有些聰明的家長把孩子送到社會的大課堂中去,通過假期打工活動,解決孩子“見不了世麵,經不了風雨”的教養難題。放寒假的時候,初二年級的女孩茜茜的爸爸問女兒,願不願意到一個中餐廳當服務員。茜茜覺得很新鮮,就答應了。
走到那裏才發現,餐廳裏工作量比較大,幾乎是從早上9點到11點鍾一直忙個不停,並且要幹收桌、泡茶、擺餐具、招呼客人等工作,非常辛苦,忙得不亦樂乎。但辛苦隻是一個方麵,當後來爸爸和茜茜一起總結打工的收獲時,她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1)培養了吃苦耐勞的精神,體驗到了勞動“苦中有樂”。在幾天的打工勞動中,茜茜和小夥伴幹得非常投入。
(2)學到了一些勞動技能。雖然泡茶、鋪餐布、收擺餐具、鋪床單、收拾房間等是一些基本的餐廳和客房服務技能,但這些勞動技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3)培養了服務意識。現代的學生大多都是家裏的小公主、小皇帝,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沒有勞動的觀念,不知道勞動的艱辛,更談不上會有為別人服務的意識。幾天的打工生活體驗,為他人服務的意識已紮根於茜茜心中。
(4)學到了團隊合作的精神。茜茜和小夥伴在賓館餐廳、客房部打工勞動的過程,也是與人團結合作,共同把事情做好的過程。對於茜茜來說,這也是一種全新的生活體驗。有此積累,在今後的生活中,茜茜一定更加清楚怎樣與人相處,怎樣與人合作,共同把事情做好。
(5)學會了與人打交道。來酒店的中餐廳喝茶、用餐的人,可以說是形形色色,什麽人都有。小小年紀的茜茜要與他們打交道,確屬不易。但她走過來了,尤其在為一些“氣勢洶洶”的客人的服務中,茜茜學會了忍耐和自我調節。
孩子們對於自己親身經曆的事物大多印象深刻,充滿興趣,其活動本身所包蘊著的教育內容往往起到“信手拈來”“水到渠成”的奇效。家長們應當相信,教育孩子,“說教”總不如“實教”來得紮實和精彩。
深受孩子們喜愛的“知心姐姐”盧勤認為:今天,父母的期望值非常高,從小就讓孩子學各種技能,一下就把好多小學的課程壓到了童年。回憶一下我們自己童年時的感受,就會明白怎樣才能把孩子教育好。我們小的時候,實踐機會很多,比如排隊買東西,自己動手做衣服,冒險,在沙土堆下挖出一個大工程……小時候一次成功的感受對人一生的影響是特別大的。我發現,我後來培養起來的很多意誌品質和小時候是息息相關的。這些也是教育,不光寫字、畫畫、背詩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