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人不拿孩子的秘密當做一回事,孩子的自尊心無形中就受到了侵害,這種侵害的後果就是:孩子與父母產生隔閡,造成溝通上的困難。

要想培養出優秀的女孩,家長要把孩子當做自己的朋友,能夠交心,既有助於孩子的成長,也有助於家長對於孩子的養育與管教。那麽,怎樣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而使她們把你當做朋友呢?最起碼的一點,就是要保守孩子的秘密。如果大人不拿孩子的秘密當做一回事,孩子的自尊心無形中就受到了侵害,這種侵害的後果就是:孩子與父母產生隔閡,造成溝通的困難,她緊閉住心靈的大門,家長無法進入,從而不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從而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

生活中,家長們當然不會有意拿女兒的秘密開玩笑,但他們往往會把女兒一直當成一個天真無邪的幼童,而忽視她們已經長成了“大姑娘”,已經知道愛麵子了。父母經常會對親友們毫無顧忌地談論自己的孩子:

“這麽點兒年紀,就知道愛美了,每天上學,都要在鏡子那兒照半天。”

“上次,班級裏一個男同學不經同意便拿走了她的一本漫畫書,她不知道自己去要,竟然趴在桌子上偷偷地哭起來,真是沒用。”

“這孩子本來就胖,可是就是控製不了飲食,今天中午一連吃了兩碗米飯還有一隻大雞腿。”

“昨天晚上光看動畫片不寫作業,後來都10點多鍾了,才勉強對付完了,結果錯了好幾道題,被老師罰站。”

“她很喜歡跟在北京上大學的小表哥玩耍,人家暑假回家,帶來個女朋友,小屁孩還不高興了。”

家長認為,這隻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可在孩子的心中,已經是她們生活中的大事情了。父母如果毫不在意地泄露她們在家庭生活的偏好,她們以後就會總是留意父母的態度,不再有無拘無束的自由;父母如果毫不在意地評論她們在學校的表現,她們以後就會把這些事當成自己一個人的秘密,而疏於與父母的溝通。

秘密是人們心靈最深處的一筆神秘財富,有時需要掩藏獨自品味,有時卻需要分享。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秘密,孩子也不會是例外,當她需要傾訴時,也會選擇她喜歡的,信任的人去細說。如果我們拿這些事兒隨便議論和取笑,對於正在成長中的女孩,將是一種嚴重的傷害。

女孩的自尊心往往是很脆弱的,嗬護女孩,不要忘了嗬護她們的自尊。心理學家認為,自尊是一種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內核。維護自尊是人的本能與天性,有時候,大人的一個小小的舉動對孩子心靈的觸動以至於今後的影響都是很大的。那麽,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哪些事是他們的“痛點”呢?

(1)身體缺陷。如平足、色盲、矮小、過胖、過瘦、眼小、臉醜等生理或身體上的缺陷,盡管是“明擺”著的,但如果大人時不時地提及也會使孩子失意。即便說的是很久之前的事,如出生時瘦得皮包骨或樣子像難看的“小老頭”,也會讓孩子不快。

(2)某些心理疾患。對於自己正罹患或曾經罹患過的諸如孤獨症、抑鬱症、多動症等與心理有關的疾患,幼兒往往更為敏感。如果大人們經常掛在嘴邊,自然不利於疾病的康複。即便疾病已痊愈,當著孩子的麵常常提及也等於是在“揭短”,同樣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3)曾經的過失。一些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曾經的過失”,也會使得某些孩子在長時期裏都耿耿於懷,隻要有人提起,他們便會有“被揭傷疤”之痛。這些“曾經的過失”可能包括:某次遊戲得了最後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鍋、某次郊遊出了洋相,甚至小時候愛哭等。

(4)被體罰的經曆。被打、被罵、被罰站等體罰往往是孩子“沒齒難忘”的痛苦經曆,因為不僅皮肉受了苦,心靈也可能受到創傷。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體罰,但在旁人麵前頻頻提及過去的“受辱史”,仍然會使她陷入極度的尷尬之中而難以自拔。

(5)家庭變故。比如爸爸媽媽離婚、父母有外遇、失去親人、父母犯罪入獄、爸爸好賭等事情都讓孩子感到無地自容。

(6)孩子的小秘密。比如他們喜歡什麽人,討厭什麽人,生活中什麽東西最讓他們恐懼等。這些事,隻有與他們最親密的人才知道,如果對其他人隨便亂說,將會使他們感到難堪。

孩子的心靈,也不完全是像玻璃一樣,一眼就能看到底兒的,盡管他們天真,他們幼稚,但是他們一樣期望得到平等與尊重的待遇。

如果孩子大方地把內心的苦惱、疑惑一股腦兒傾訴出來,並期待有所回應時,父母應該感到無比的幸福與感動。這是一份多麽珍貴的禮物啊,寄托了孩子最強烈的熱愛、信任和依賴。父母一定要從孩子的立場出發考慮她的切身體會及苦衷,並做出認真、積極的反應,讓孩子深深地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理解、認同與肯定。千萬不要采取嘲笑或不屑一顧的態度,甚至把孩子的秘密當成“好玩的事情”隨意宣揚,這樣做不但容易摧毀親子間深厚的情感紐帶,更會在孩子純潔幼嫩的心靈上留下難以言喻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