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回避父母的東西,並不一定就是不好的,能使她們誤入歧途的,有時候,出於羞怯和自尊,她們會選擇獨自處理一些事情。
隱私,是每個人藏在心裏,不願意告訴他人的秘密。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隱私,孩子也不例外。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生活領域、知識、情感都逐漸豐富起來,自我意識、自尊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原先無所顧忌敞開的心扉也會隨之漸漸關閉起來。但是,很多父母卻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孩子正在長大,需要有一方屬於自己的小天地了。悠悠是一名初中一年級的女生,一天放學回家後,看到媽媽正在自己屋裏收拾房間。她看到自己書桌的抽屜全部敞開著,自己的日記本、同學們送的生日禮物及賀卡等全都堆在桌子上。
悠悠非常生氣地問媽媽:“您為什麽翻我的抽屜,隨便動我的東西?”
其實,媽媽倒也不是有意識地要查驗女兒的東西,她隻是覺得女兒有些小零碎放得太亂了,趁擦地板的工夫,替她歸攏一下。現在聽女兒這麽說,媽媽就急了:“怎麽了?當媽媽的看看女兒的東西還有錯嗎?”
“可是你應該經過我的允許才能看啊!”悠悠很憤怒地回答媽媽。
“小孩子有什麽允許不允許的,別忘了我是你媽媽,好了,快吃飯吧!”媽媽毫不在乎地對悠悠說。
第二天,悠悠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了把小鎖,把所有的東西統統地鎖在抽屜裏。如今的父母們,受現代文明的浸潤,很少有翻看孩子的日記、偷聽孩子的電話的事兒了,但是對孩子的“隱私空間”依然認識得不夠清楚。
其實,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後會強烈感覺到自己的獨立性,想擁有自己的隱私,也渴望被尊重。小學階段的女孩,感情已經變得非常細膩,內心也敏感起來,在家裏,就渴望擁有一方不受侵犯的小天地。她們會細心地把一些諸如文具、故事書、小飾物、日記、卡片等收藏起來,即使裏麵並沒有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她們也不希望被家長翻動。平日裏換衣服洗澡,甚至梳頭照鏡子,她們也不希望有人在一旁打量,即使那個人是媽媽也不行。對於這一點,我們的家長應當充分地給予理解,這是女兒自我意識的覺醒,代表著她們已經長大了。
做家長尤其是做媽媽的,可以回憶一下,我們自己,不也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嗎?那時的思想是:“我屬於我自己,你沒必要知道我的一切;我正在發現我自己,我不需要你監視著我,看我如何發現自我。”對於自己的日記或者一些信件卡片等,女孩會以為“並不是那裏麵有不好的東西,但這是我個人的,隻有我自己有資格看。”
女孩回避父母的東西,並不一定就是不好的,能使她們誤入歧途的,有時候,出於羞怯和自尊,她們會選擇獨自處理一些事情。
近來媽媽發現一件怪事:女兒夏雪放學回到家總要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將近半個小時。媽媽很想知道夏雪在搞什麽名堂,但是女兒的回答滴水不漏——“我什麽都沒幹。”其實,夏雪是在偷偷地練習體操動作,盼望能順利地通過篩選,成為下個月大型體操比賽的隊員。不久前,夏雪曾經跟父母說過“我才不想參加體操比賽呢”,因此她不好意思公開此事,怕遭到父母的取笑,也怕選不上沒有麵子。
如果父母覺察到孩子有所隱瞞,但是又盡量裝出若無其事的模樣,顯然她打算把秘密收藏在心底。可能孩子正麵臨一個挑戰或困難,但這次她不想躲在父母的羽翼之下,而是希望憑借自己的力量去處理問題;也可能這個秘密與孩子的自尊有著莫大的關係,她不願意被其他任何人發現或洞悉。父母既不該纏著孩子窮追猛打,也不該一個勁地給孩子臉色看,不妨收起好奇心,一如往昔地陪伴在孩子身邊。孩子拒絕分享絕不是對父母的背叛,而是自我成長的必然表現。
父母為了了解孩子而偷看孩子的隱私,往往會得不償失。事實證明,這種做法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沉重的精神壓力,甚至使孩子產生敵意和反抗。孩子會因為自己的隱私受到侵犯而采取更極端的措施將其保護起來,把自己的心扉緊緊鎖閉,導致父母與孩子關係的惡化。這樣,父母想了解孩子就變得更加困難了。
如果父母擔心孩子偏離自己的視線之後,難以掌握她的成長信息,那麽,也不一定非貼身地盯住不放。我們可以選擇在他們放學或晚飯後、一家人出外散步時的輕鬆時光,與孩子一起討論理想、事業、道德、人生觀、價值觀等問題,可以通過講故事、舉例子等途徑對孩子加以引導,引導孩子自己悟出為人處世的真理,提高孩子按規範要求調整自己行為的能力。有了這種自我教育能力,一些隱私中的危險傾向,都有可能自我解決。
你尊重孩子,孩子也同樣會尊重你,從而把你當成她的好朋友。當他們遇到什麽事情或者心中有秘密的時候,才有可能主動向你談起。請記住,你越是尊重孩子的隱私,你與孩子的距離也就越近。
尊重孩子的隱私,在家庭教育中應當表現為更多的契約精神和民主、協商的方法和方式。比如,父母進入子女房間應該先敲門;移動或要用孩子的東西應該得到她的允許;任何牽涉子女的決定應該先和子女商談;不要隨意翻看子女的日記或隱私;應該尊重孩子的所有權利,把孩子當做成人一樣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