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對於孩子大腦發育,以及對於他們日後的適應能力與協調能力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對於這一代在電子時代長大,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以至於常有思想懶惰、精神萎靡通病的獨生子女,兒童教育專家建議:培養全麵發展的男孩和女孩,從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開始。
如今一些擁有先進辦學理念的中小學校,極為重視手工和實驗課目的開展,讓學生從小就養成了動手動腦的品質,因為“手巧”能使人“心靈”。
從生理學上分析,手和腦有著最直接、最緊密的神經聯係,大腦是高級神經中樞,其中有很大一個區域是與手的活動相連的。這個區域比大腦中與整個內髒相連的區域還要大,僅一個手指在大腦中所“占據的地盤”,就超過一條大腿所能擁有的“麵積”。腦科學已經證明,動手動腦,用豐富的信息刺激大腦神經元(神經細胞),神經元就個大、體重,細胞質成分齊全,神經纖維生長又多又密,能連接成無比龐大的神經信息網絡。
不僅如此,勞作時刻改變著眼前的情景(有時候做好,有時候做壞),最易激發人腦另一區域主管的非智力功能,使其迅速調動並參與進來,如動機、情緒、興趣、意誌等,此時就顯得異常興奮和活躍。所以,人在做事時特別是進行有興趣的實驗、操作時,往往廢寢忘食,時間似乎轉瞬即逝。在良好的非智力功能的“鼓舞”和“保護”下,智力也在不知不覺之中就受到高強度的鍛煉。
動手的好處這麽多,可是有的孩子就是不願意去“動”,這時家長們應該怎麽辦呢?強迫肯定是收不到好效果的,聰明的家長,可以通過一步步的誘導,讓孩子自發地愛上手工。聖誕節之前,在英國的一個普通人家裏,女主人讓兩個孩子到小客廳來,說有一個好主意要告訴孩子們。
孩子們進去後,大女兒一見媽媽立刻叫了起來:“哦,媽媽,你有什麽好主意?快說來聽聽吧。”
聽到姐姐發話,弟弟也開始不安分地對著媽媽嚷嚷起來。看著孩子們興奮的模樣,女主人溫柔地對孩子說道:“哦!我的孩子們,快樂的聖誕節馬上就要到了,你們想不想用我們的雙手來創造更多的快樂呢?今天我們自己動手來製作一些聖誕禮物送給你們的爸爸、爺爺和其他人。你們覺得這個主意怎麽樣啊?”
“哦,媽媽,還是不要吧。前幾天,我在一家商店裏發現了一件非常漂亮的聖誕玩具,我非常喜歡它。如果我們自己動手製作,一定沒有商店裏賣的那麽漂亮!”兒子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媽媽自己動手的意見。“嗨,別打岔,我可想自己動手做一件有意義的禮物!你這家夥,是想偷懶還是覺得你口袋裏的錢太多了?”姐姐馬上反駁弟弟。聽了姐姐的話,弟弟不再吱聲了,可能他認為姐姐說的有道理吧。
女主人微笑著看兩個孩子爭論,等他們都不說話了,就把兩個孩子拉到身邊,圍坐在一起。她溫柔地對孩子們說:“哦,尼雅說得對,街上商店裏賣的禮物是很漂亮,也很吸引人。但是,如果我們親手來做禮物,將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如果不信,我們可以來試一試。”“好吧,媽媽,那我就來做個聖誕玩具吧。”兒子點點頭說。姐姐尼雅興奮地說:“媽媽,我要做一頂很大的紅帽子,掛在我們家的窗戶邊!”
“好的,好的,你們的願望一定可以實現的。”女主人笑著對孩子們說道。
然後,女主人帶著孩子們搜尋來一大堆的東西,什麽彩筆、棉花、廢舊的布條、激光紙、小棍兒、膠水、針線等,都是一些廢棄物,他們要進行一場變廢為寶的活動!
兩個孩子各自從中挑選了一些自己需要的材料,開始各司其職。一個拿刀裁剪紅布,一個拿針線縫著布邊。孩子們幹活的架勢,竟然有板有眼、像模像樣!
一天的時間很快過去了,一件件蹩腳然而卻裝滿孩子們無限愛心和美好願望的聖誕禮物終於誕生了。
女主人仔細地觀賞著每一件在別人眼中簡陋不堪的作品,那神情卻像鑒賞伊麗莎白二世王冠上的奇珍異寶一般驚喜。“太棒了,真不敢想象,你們小小的年紀,做出的禮物這麽棒!你們的爸爸和爺爺,還有其他收到你們禮物的人,他們一定會很高興!”
聽了母親的讚揚,兩個孩子的臉上也洋溢著快樂的光芒,他們甚至想明天再多做一些送給其他的人。要培養孩子們動手的熱情,首先,家長自己要對這件事情充滿熱心。否則,一項有趣的、有意義的操作,就變成了一種無可奈何的任務,孩子們怎麽又能提起興趣呢?
其實,我們的家長們要學習那位英國母親的鼓動孩子的技巧也並不難,隻要我們認識到動手對於孩子大腦發育,以及對於他們日後的適應能力與協調能力發展的重要意義,不把“動手”當成可做可不做的小事,鼓勵孩子的熱情就會自然產生。而父母的態度,也將會對孩子們產生強烈的感染力。
手工操作對於孩子們意義深遠。其一,教育應該強調人的整體發展,即身、心的和諧發展,雙手的勞動創造,即是塑造自己的組織器官,使人心靈手巧。其二,讓孩子們通過手工勞動,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過程。其三,手工是藝術和生活的最高體現,是培養想象力、創造力和藝術素養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