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不僅要看到自己的長處,看到自己的有利條件,更要學會揚長避短,更要奮起直追。隻要你能夠這樣去做,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越不過的高山。誠然,條件是做事成敗的一個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隻要不被不利條件所束縛,揚長避短,那麽成功並非非分之想。發明家愛迪生,兒時是低能兒,但他並沒有因為智力的低下而望洋興歎,憑著對科學的執著追求,為人類做出了輝煌的貢獻。再如"當代保爾"張海迪,在全身高位癱瘓的惡略條件下,想盡一切辦法,做到了別人看來難以做到的事情,還有無臂青年等都成為了青年們的楷模。這些事例都說明了克服不利條件,成功還是大有希望的。

揚長避短首先表現為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能客觀分析形勢,冷靜估量自己。又體現在工作中審慎的選擇,打有把握的仗,做擅長的事。

一是要正確認識自我。在古希臘的一個智慧神廟阿波羅神殿大門上寫著一句箴言:“認識你自己!"這就是聞名遐邇的"阿波羅格言"。同樣,"知彼知己,方能百戰不殆”、"識時務者為俊傑"、"不以雞蛋碰石頭”、"避強擊弱"等等,這些俗話哲言都揭示,為人處事、開展工作要學會判斷形勢,正確看待自我,善於揚長避短,不作無畏犧牲。

二是要做擅長的事。我們應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正是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不足和缺陷,所以不是每項工作我們都能十分勝任,不是每一件事我們都能幹到極致。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冒然行事,隻能增加失敗的概率,給單位和個人發展帶來損失。有所為有所不為正是基於這樣一種考慮,多在自身優勢明顯的領域傾心作為,少在缺陷短板的項目傾注力量;多將長處集中到重點工作,少把不足暴露在關鍵之時;能出效益、助發展利長遠的事多幹,勞心費力、人們埋怨的事少做,在有限的能力範圍內最大限度地出成果見成效。

三是善於化被動為主動。之所以出現被動局麵,其中之一是對承擔的工作不專業、不內行,或是優勢受製於各種條件和因素,無法充分施展。這需要我們在不利中尋對策,於弱勢中找方法,化被動為主動。對不精通的工作任務,要善於用好部屬的長處,學習借助外界的優勢和資源,集中相關工作業務骨幹和尖子攻關解難;對客觀條件和不利因素影響,要分析利弊、區分時間、各用所長。

自己的個人規劃要善於揚長避短,如果你做了老板,當了領導,在用人上更要善於揚長避短。雖然揚長避短的道理似乎誰都懂,但在用人中,真正懂得並善於揚長避短的管理者還是太少。揚長避短最難的是把短處或缺點當成優點來用,或者說通過換位調整,設法避短,這才是揚長避短的最高境界。人之所以會出現短處或缺點,很大程度是用人不當,把他放在一個不合適的崗位,用其短而棄其長,結果,揚長避短成了揚短避長。

曾聽一位老鄉說,他們公司新分配來一批大學生員工,其中有一個東北男孩,大學期間就嚐試過多種兼職,並建有個人網站,做過直銷等,獲利不小。進入公司後不久,就被公司領導“委以重任”,負責市區大連鎖業務;誰知,該員工性格外向,喜好開拓新市場,對傳統大連鎖業務(主要就是跑賣場,盯銷量,財務對帳等工作)不感冒,試用一段時間,大連鎖業務不升反降。後來,公司領導從他個人性格和特長出發,派遣他到下麵郊縣去從事基礎市場開發,結果迅速打開市場,將一個原本每月提貨5萬的郊縣客戶變成每月提貨超過20萬的"大客戶";同時,他還順帶做了不少團購的活,業績一下子表現出來,公司領導和他都非常開心。

由此可知,一個對市場特別敏感的人,你安排他天天坐辦公室,他肯定會特別憋悶;一個喜歡和數據打交道的人,你讓他天天跑賣場,他絕對幹不了幾個月就閃人;一個培訓能力特強的人,你安排他去做領導,他可能會變成"紙上談兵"的"趙括"

……

所以說,不管是我們個人,還是我們的領導,都應該倡導“揚長避短”,根據我們各人的愛好和特長,安排適合自己的崗位,將我們的長處發揮到極限。

某電視劇裏有一個廠長,不計小節,有些粗心大意,有人對此是盯住不放,認為他不堪大用。但在總經理眼裏,產品上的一點色差,包裝箱上的幾個不規範的釘子,都不算大問題。重要的是,他具有很強的鼓動和指揮能力,能打硬仗。於是,總經理就讓他去做對小處和細節要求不那麽細致的工作,結果,他把這一塊管成了集團內的優秀企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正揭示了世界萬物都有“長短”的客觀事實,同時也啟示人們要善於發現、發揮萬物的長處。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要善於發現自己的特長,發揮好自己的特長,從而最大化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來說,每一位領導都要熟悉自己的員工,把他們的才能發揮到極致,最好地實現價值效益。

人生苦短,知識無窮,時間有限。正像孟子所說的:"人有不為也,然後有為"。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化的今天,無論對社會,還是對個人,"揚長避短"都很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