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文稿修改,不能不談及文風。無論起草還是修改,都與文風緊密關聯。在文稿質量不高的情況下,修改不僅起著改造提高的作用,還承擔著與不良文風作鬥爭的使命。
縱觀我國應用寫作曆史,幾乎從未間斷過文風之爭,即樸實與虛華、隱晦與明快、簡潔與冗雜、鮮活與刻板的消長變化。毛澤東同誌的《反對黨八股》一文,更是把文風問題提到從未有過的高度,在曆數黨八股八大罪狀後明確要求:“洋八股必須廢止,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時至今日,這段話對於我們搞好修改、改進文風,仍然有著很強的警策作用和指導意義。
這裏再講一個古人寫奏章的故事。話說明代有一位刑部主事名叫茹太素,舉人出身,喜好舞文弄墨,還特別喜歡寫長文章。有一回他起草了一份陳述時務、建言獻策的奏章,長達一萬七千多字。太祖朱元璋一看奏章這麽長,懶得看,叫人讀給自己聽。讀到六千三百七十字時,還沒有談及具體事項,隻是空洞地議論朝廷用人失察,用了些迂儒、俗吏。太祖不由大怒,把茹太素叫來,逼問道:“刑部兩百多人,你告訴我誰是迂儒,誰是俗吏?”茹太素嚇得渾身發抖,顫聲道:“請陛下繼續往下閱……”太祖越發生氣了,拍著龍椅說:“你花了六千多字還沒說清楚誰是迂儒,誰是俗吏,拉下去打四十大板!”可憐一介文弱書生,屁股被打得皮開肉綻鮮血直流。第二天晚上,太祖叫人接著讀那又長又臭的奏章,一直讀到一萬六千五百字時,才講到建議實行的五件事,而這五件事隻花了五百字。太祖覺得其中四件事有理、可行,馬上就叫人去辦,然後再次宣茹太素覲見,說:“你建議的五件事有四件行得通,很好,賞你銀子百兩、綢緞百匹。但五百字可以講清楚的事,你卻用了一萬七千字來寫,實為繁文之過,打你四十大板是應該的。今後作文要力求精練,禁絕空話!”茹太素感激涕零,此後再也不敢寫這種文章了。後來,太祖還規定了建言格式和字數,在全國推行。
瞧,連文化水平並不高的朱元璋還如此重視端正文風呢,茹太素挨了板子又得了賞賜,也算不冤。由此警示我們的是:當今的“茹太素”雖然不至於挨板子,但自我反思、努力改進總是應該的,何況人家茹太素不過是文章長了點兒,畢竟還有四條建議被采納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發揮了參謀助手作用。而我們有些文稿,不但長,而且空,從頭到尾沒有幾句管用的話,連茹太素的奏章都不如。
當然,改進文風首先不是修改這道環節的事,而是構思起草階段的事,再往深裏說,更是思想、作風方麵的事。所謂文風,即文章所體現的思想作風,是文章寫作中某種帶普遍性、傾向性的社會風氣及作者語言運用的綜合反映。比如唯書唯上、照抄照搬,它反映的是本本主義、不敢擔當、不善於創造性開展工作的不良思想作風;比如長篇大論、言之無物,它反映的是坐而論道、脫離實際的不良思想作風;比如不注重解決問題,停留和滿足於以文件貫徹文件、以講話貫徹講話,它反映的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不良思想作風。可見,如果不挖掉文風不正的總病根,不首先從思想作風上解決問題,無論我們怎樣刻苦努力,文稿中的種種“細菌”“病毒”“炎症”也難以治愈,即使一時治愈了也難免複發甚至惡化,文風就永無“康複”之日。
這就是說,每篇文稿的構思起草,一開始就要有良好的文風作引導,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以問題為導向,以解決問題為目標,以功能價值為原則,把“坯子”搞紮實。反之,如果按照不良文風那種套路寫下去,等到初稿寫完了,再來考慮功能價值方麵的問題,那就晚了,所費的周折就大了,無疑大大增加了修改環節的難度。而實際上,這種情況不是“如果”,而是經常地、大量地發生著的。有些時候,我們看自己寫的稿子覺得不滿意,看人家寫的稿子也覺得不順眼,不是陳詞濫調就是華而不實,不是針對性不強就是政策舉措不力,但又見怪不怪、習以為常,覺得反正大家都差不多,大家都被一股習慣勢力左右著、驅使著,好像誰也難奈其何。為什麽這類稿子經常被領導打回來修改?原因就在這裏,是因為“坯子”沒搞好。
既然“坯子”不行,當然要靠修改來補救。那麽,應該怎樣認識和處理修改與文風的關係呢?首先要真正意識到,修改是起草的延續和深化,是抵製不良文風、提高文稿質量的關鍵一環。當發現稿子質量不行,特別是文風方麵有明顯問題時,無論修改的難度有多大,都要主動自覺、認真負責地進行修改。不重視修改,明知有問題而聽之任之,本身就是文風不正的一種突出表現。其次要看到,在文風與文字的關係問題上,是文風決定文字,而不是文字決定文風。文風不是表現在具體的層次安排、段落劃分、遣詞造句上,而是體現在整篇文稿所蘊含的思想理念、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表達風格上。如果文風不好,即使局部的文字、段落改得再準確、再通順,這樣的稿子也很難說是成功的。隻有從這樣的角度看問題,才能找準稿子的症結何在、修改的重點何在。再次,在找準問題的基礎上,確定怎麽改,是大改還是小改、整體改還是局部改。一般來說,凡文風方麵問題突出,小打小鬧地改肯定無濟於事,隻能是大改、整體改,或刪繁就簡,把長的改成短的;或去偽存真,把虛的改成實的;或脫胎換骨,把舊的改成新的;再不行,就隻有重新謀篇布局,重寫一遍。最後,還要善於反思、總結,通過修改,既提高文字水平,又養成良好文風。既然大家都覺得文風不好的稿子改起來很苦、很累、很難,那就更應省悟到文風優劣對於文稿質量的決定性作用,以此倒逼我們在平時就十分注重良好文風的養成,在構思起草階段就注意防止文風方麵的缺陷,從而打牢初稿基礎,減少修改環節的難度。事實上,也隻有從這樣的角度看問題,才會讓我們對文風問題刻骨銘心,從而通過反思、積累,不斷走向清醒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