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克語錄】
一流人才必須分配到最有可能產生最大效益的領域中。
【活學活用】
在企業內部,總是有較為重要的崗位和業務領域。德魯克認為,這些崗位和領域中,隻有任用最為出色的人,才能確保企業各項事業順利。如果內部有足以勝任的人才最好,如果沒有,則應該從外部進行聘用。哪怕要支付高昂的薪酬,企業也絕不能為補缺或應付而在關鍵崗位上放置平庸的人才。
在美國紐約的華爾街,有一位來自中國上海的華人金融家,他的名字叫蔡誌勇。蔡誌勇20世紀60年代初期投身於美國金融界,幾十年來任憑華爾街潮漲潮落、狂瀾迭起,他都能神奇地化險為夷,絕處逢生。特別是在一波三折、危機四伏的股票市場上,蔡誌勇總是能夠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從而取得了輝煌的業績,被美國金融界譽為“點石成金的魔術師”“華爾街金融大王”。
1987年2月1日,蔡誌勇榮任全美500家大型企業之一的美國容器公司董事會首席執行董事和董事長。說到這裏,不能不說說威廉·伍德希德這個洋“伯樂”是怎樣辨別蔡誌勇這匹“千裏馬”的。
威廉·伍德希德原是美國容器公司的董事會首席執行董事和董事長,是一個“唯才是舉”的開明人士。他所領導的容器公司是一家實業公司,下屬多家製罐廠,多年來一直想在金融界求得發展,因此,一直想聘請一位金融奇才來策劃經營,但苦於找不到合適的人選。蔡誌勇在金融界超凡的才能引起了威廉·伍德希德的注意。他慧眼識俊傑,立即與蔡誌勇接洽商談。
由於威廉·伍德希德求賢若渴,愛才如命,又不愧是網羅人才的高手,最後竟不惜以1.4億美元的現金和股權高價收購了蔡誌勇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董事的“聯合麥迪遜”財務控股公司,並邀蔡誌勇出任容器公司董事。1.4億美元這個驚人的“收買”價,明眼人一看就知,威廉·伍德希德收購“聯合麥迪遜”是假,“收買”蔡誌勇是真。
蔡誌勇赴任後沒有辜負威廉·伍德希德的厚望與重托,憑借著該公司的雄厚實力,蔡誌勇在金融界大展其能,沒多久就使得容器公司有了突破性的進展。他先是用1.52億美元收購了美國運輸人壽保險公司的股票,又以8.9億美元的巨資收購了若幹家保險公司、一家經營互惠金的公司、一家兼營抵押及銀行業務公司……並投資2億美元,進一步發展這些公司的業務。蔡誌勇連續4年將超過10億美元的資金用於容器公司的多種金融服務事業。
蔡誌勇以金融業務為突破口,同時積極開展多樣化的業務,使該公司1984年資產達26.2億美元,銷售額為31.78億美元;1985年第一季度的純收入達3540萬美元;而1986年第一季度的純收入高達6750萬美元,同期相比幾乎翻番!證券業務更是令人驚歎!僅以1985年為例,容器公司下屬的各保險公司售出的保險單麵額高達770億美元。
如今的容器公司已今非昔比,它已成為擁有33個容器廠的巨型企業,在全美500家大型企業中排在第130位。該公司的金融服務業已形成完整的體係和不斷發展的金融網絡。蔡誌勇上任僅4年,就為公司增加了10億美元的資產。威廉·伍德希德更加器重蔡誌勇,1982年2月升任他為執行副總裁,1983年8月又將他升任為副董事長。
威廉·伍德希德自鳴得意地坦言相告:“蔡誌勇是容器公司金融服務業的‘頂梁柱’。我們之所以收購他的公司,主要是為了把他吸收到我們公司裏來。”
1986年威廉·伍德希德退休,按慣例,作為董事長,他在退休之前要向董事會推薦他的接班人。候選人當時有兩名,一名是現任總經理,57歲的蔡誌勇;一名是現任副總裁,55歲的康諾。最終,他選擇了蔡誌勇。因為他清醒地認識到,蔡誌勇在事實上已成為美國容器公司“偉大的戰略執行者”,也更具有“發展事業的信念和能力,更有進取心。”
威廉·伍德希德以1.4億美元的天價來收購“聯合麥迪遜”財務控股公司,根本目的是為了得到蔡誌勇這位不可多得的帥才,事實證明威廉由此獲得的收益要遠大於此。人才作為企業的一種最重要的資源,決定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能否招募到優秀的合適的高級人才往往決定著企業在市場上具有多大的競爭力。所以管理者要不惜一切代價來網羅有價值的人才,讓最優秀的人才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