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自主創業的人,都是不安分守己的人。這種不安分守己,可能因為天性是這樣,也可能是被逼無奈不得不這樣。總體來看,更多的是因為周圍環境不確定造成的。正因如此,這些人在創業道路上一定會存在許多困惑或恐懼,如果沒有老本墊底,難免要吃虧。

自主創業者需要有更多的勇氣和力量,需要智慧和技巧。可遺憾的是,我國目前的教育體製總是強調按部就班,從上小學甚至學齡前開始,父母就總是要求孩子安分守己,“聽老師的話”,一切向“標準答案”看齊;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多多得分”,才能考個好大學。

不用說,能夠上大學的人都是學習成績較好的。因為我國高考製度的唯一標準就是分數,分數越高越能進好大學。而這樣一來,也就意味著這些大學生通常都是一些“學習好”、“安分守己”、“比較缺乏冒險精神”的人。要讓他們去自主創業,難度更大,成功率更低。

換個角度看,絕大多數大學生都是赤手空拳的。他們自主創業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賺錢,順便也解決就業問題。賺錢是必須的,如果虧了本後果就不堪設想。換句話說就是:他們可以贏,但輸不起。

有人說個人創業是曆史潮流,誰也無法抵擋;但至少目前還看不到這一點。之所以說這是曆史潮流,是因為曆史經驗表明,隻有以個人主義為出發點,才能提高全社會的勞動效率。這種個人主義本質上是利己的,但客觀上是利人的。就好比你創業的目的雖然是為了自己賺錢,但要做到這一點,客觀上必須為別人和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並且還必須提供優質產品和優質服務,才能得到更大的回報。

而在這個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政府要有效管理,這也是許多創業者困惑和恐懼的事。說穿了就是,政府要想有效管理創業者,最根本的是為他們提供服務;而不是站在創業者的對立麵與民爭利。

與民爭利的結果,必然是肥了部分當權者的腰包,害苦整個創業者群體和國家。再具體一點地說就是,如果企業老板從工商、稅務等部門享受到的是貼心服務而不是處處刁難,那就一定會安心、放心地去投入正常經營,為政府創造更多的稅收,這個道理是最簡單不過的。

可是我們看到的是,中國的創業者不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經營管理上,而總是要千方百計“搞定人”。這是客觀現實。因為我們的製度包括法律漏洞很多,彈性很大。同樣是一件事,最終怎麽處理,往往要根據執法者的個人喜好來“從重”、“從寬”地調節。不用說,“搞人”的過程最累人,但“回報”也最大。這就是中國古語中所說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可是所有這一切,對於社會交往不廣、社會經驗不足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困難的。這也就注定他們的創業容易失敗。

有這樣一個實例:一位大學生畢業後自主創業,五年內一分錢都沒存下,所有收入都用來請客、吃飯、送禮了,最終全盤皆贏——不但把客戶變成老婆,並且人脈極廣,很快就成為千萬富翁。說得更透徹一點就是這是個“陰謀”:他在生意交往中得知這位女性是“千金”,便不擇手段地追求,一個月就追到了手。接下來的事情不必多說,作為“富二代”的老公,他做生意變得容易許多。這就是許多人的“成功之路”。[1]毋用諱言,這種方法在中國非常奏效。現在都是獨生子女,這女孩子無論是“官二代”還是“富二代”,最終都是要嫁人的。相對而言,她們更喜歡與能說會道、風流倜儻、氣量大、善於打交道的男生交往,這也就是上述這位大學生創業五年內沒有賺到錢、五年後“飛黃騰達”的原因——說穿了他不是靠自己的經商本事,而是靠女方家族的本事;同樣也是靠“拚爹”,隻不過拚的是女方的“爹”(女方的“爹”當然也是“爹”)。但歸根到底他走的是“曲線救國”之路,而不是仗靠真正的經商本事;否則,說不定他再過五年依然存不下錢來。

案例

怎樣做到十拿九穩

在一個創業需要“拚爹”的時代,如果你在這方麵沒優勢,就要提高創業成功的保險係數,沒有“十拿九穩”的把握不要輕言創業。

徐新元上大學時就萌發了自主創業的念頭,夢想著有一天能像比爾·蓋茨那樣開一家屬於自己的電腦公司,當老板,發大財。可是2000年7月他從曲阜師範大學化學專業畢業時,想來想去自主創業沒什麽把握。在他看來,當時他的家鄉山東泗水縣還處於信息技術發展初級階段,市場麵太窄,自己又無“爹”可拚,並且缺乏相應經驗。所以,他還是想先積累一些經驗再說,先從接近計算機行業的領域做起。

當時有家國有化工企業已經邀請他去上班,這對家庭條件並不好的他來說是一件大好事,可卻被他斷然拒絕了,因為離他的理想太遠。最終他應聘到臨沂市雙月園私立學校擔任初級計算機教師,大學同學都大跌眼鏡,笑他傻。可是,又有誰知道他的真正心思呢?

任教期間,他總是活躍在崗位最前沿,凡是與計算機有關的工作他都樂此不疲,如免費為別人安裝、維修、調試電腦等。每個周末,他在圖書館一坐就是一天,閱讀、研究與計算機有關的資料。為了獲取實戰經驗,他甚至去電腦網絡公司當學徒,並且聲明不要工資。

也許別人覺得他很苦,可是他卻樂在其中,因為他看到自己離創業的路越來越近。而這時候,他也已經從普通教師晉升為計算機部教導主任,月薪3000多元,醫療費用全報,日子可謂過得很安逸。然而,這並不是他要的生活,更沒有泯滅他心中那股創業之火。

2006年,當他看到計算機知識在家鄉大麵積普及時,毅然決定自主創業,實現埋在心底6年了的理想。

當年9月,他在親朋好友的一片反對聲中果斷辭職,投資30多萬元回鄉創辦了一家電腦服務部。開業之初,因為沒有業務,他不得不靠借債度日,年底一盤算淨虧1萬多元。

怎樣才能打開市場呢?他想,自己既然沒“爹”可拚,那就隻能依靠實實在在的服務來吸引顧客。他打出“行貨正品、假一賠十”的口號,薄利多銷;同時改進服務方式,設立專門的服務熱線,24小時免費上門服務,隻要政策允許可以隨時更換不滿意產品。某天晚上10點多鍾了,他冒雨來回奔波25公裏為客戶修理電腦,不用說,從此對方就成了他的忠實客戶,並且還幫了他不少忙。他笑著說,他和同行拚的隻能是這個。

第二年,公司銷售額就達到50多萬元,純利潤近20萬元。現在,該公司已經從當初的不到20平方米擴充為140平方米的商業店鋪,成為集品牌電腦、組裝電腦、辦公耗材、數碼產品、網絡技術、安防報警係統於一體的信息技術公司,年銷售額130萬多元,利潤60多萬元。[2]

剛剛三十而立的他,捧著厚厚的創業日記介紹創業過程時,鎮定自若又神情安逸。因為他的路走得很穩,所以掩蓋了那些創業艱辛。

1 南雲飛:《為什麽在中國創業這麽難》,總裁網,2011年12月21日。

2 《堅定信念,蘊育六年,擇機創業》,人民網山東頻道,2011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