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無論對誰都一樣。所以,人生不能輕言創業,不要把創業當兒戲;社會也不要把創業看得過於容易,更不能因為就業難就把毫無經驗的大學生推向創業大軍隊伍。
2007年對天津8所大學的一份調查表明,89%的學生“不選擇自主
創業”。而在回答“不選擇自主創業”的學生中,又有89%的學生認為主要原因是“失敗率高”。課題組由此認為,這表明,嚴峻的市場競爭、創業失敗的例子已經讓這些學生對自主創業懷有一種恐懼心理。[1]而這又多少反映了目前的社會現實。
大學生小申在大學還沒畢業時就開始了創業,從創辦網站到廣告公司,再到中介公司,什麽都幹過,但最終都關門了。遇到這次調查時他正開著一家化妝品店,當然是一家規模很小的店。容易看出,他在這三年裏已經開了四家公司,並且是橫跨四個不同行業。雖然是什麽賺錢幹什麽,但最終還是賺不到錢。其實,又豈止如此呢?就在他創業之初的2004年,他的全部投入有20多萬,可是僅僅不到半年時間,這20多萬元就幾乎全部賠了進去。如果要說有什麽收獲的話,他想了想,說,隻能說主要是“長了見識”。
大學生小劉,在讀大學期間也創辦過一家廣告公司。可是僅僅不到半年,公司就瀕臨倒閉。小劉認為,問題主要是自己缺乏資源,畢竟是在校學生,人財物方麵的資源都比較缺乏。大學生的優勢是比較善於學習,但這畢竟是做生意,和讀書還是不一樣。對於大學生來說,談創業有點像紙上談兵,理論上可以說得頭頭是道,但一到具體操作就傻了眼,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所以,在他賠進了自己的全部家當後,無奈之下又隻好重新加入求職大軍。
從社會角度看,大學生害怕創業,除了經驗不足外,還有其他許多先天不足的條件。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唐鈞所說,如果一個大學生一踏上社會、創辦一家公司,馬上就遭遇到一大堆今天這個來收費、明天那個來收費,肯定會很煩,這對他們的創業很不利。雖然國家製定了鼓勵大學生創業的一係列政策,但效果不明顯,這是阻礙大學生創業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人生不能輕言創業,可是政府又希望有更多的大學生創業,為政府分憂,這時候該怎麽辦?2012年9月20日,在業界被稱為“地產思想家”的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主講的“中國創業領袖成長營公開課”上認為,這時候最重要的是“找方向”。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有位年輕人想在IT方麵創業,那麽他究竟是在淘寶網開店,還是自己設計遊戲,或者在別人的企業參股呢?如果是想做房地產,那麽究竟是做房地產中介、住宅、寫字樓還是去出租八寶山告別廳呢?這實際上都是在找方向。
他說,他有個朋友特別喜歡做飯,所以就把創業方向選擇在餐飲行業。隻不過他並沒有簡單地把餐飲看作是低端行業,而是提高到了一個新高度。例如秋天到了,這位朋友就專門設計了一款秋天的菜單,所有食材都與“秋”有關,並且還配合秋天的詩意、引用方式、環境,這樣就使得顧客一方麵能強化對秋的理解,另外又能發現文人生活中“秋”的感受和境界,把自己和其他餐飲業著重於餐廳裝修區別開來了。
馮侖坦言道,創業很苦,他的用詞是“家破人未亡”、“妻離子不散”、“苦大沒有仇”,所以奉勸大家不要輕言創業。“一旦創業了,你的活法就改變了,活法改變了人一輩子的軌跡。所以人生不能輕言創業,更不要輕易去創業,因為創業以後,你就不是你自己了。”
他說,創業最大的困難不是市場競爭,而是在市場競爭中與製度博弈。“在美國創業,隻麵對一個市場風險,沒有人會逼著你去討論民主、法律、政治。但是中國的買賣人,總得要討論生意以外的事情。”“大部分企業都是因為這件事情死的,因為我們在轉型,社會經濟責任、權利不確定,所有的事情都不確定。所以你在做的時候,拿捏不好就掉坑裏了。”[2]不用說,所有這些對於閱曆不深的大學生來說都是很難的。
案例
一開始就要找準創業起點
讀者會問,既然說人生不能輕言創業,那是不是還有經過慎重考慮後開始的創業,它們就容易成功呢?是,答案確實如此。自主創業最重要的是“三資”:資金、資曆、資源。所以,對於有誌於創業的大學生來說,一開始就要從這三個方麵找準創業起點,這才是正道。
2002年,老家在江蘇薑堰的林俊傑,從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廣告專業畢業了。因為就讀的是民辦學院,所以林俊傑更有一種緊迫感。
每個寒暑假,他都會在各電腦培訓中心之間穿梭,爭取多學點東西。在2001年舉辦的中國第八屆廣告節上,他設計製作的一則公益廣告獲得平麵類入圍獎,這讓他增強不少信心。讀大三時,林俊傑毛遂自薦進入蘇州一家廣告公司做影視廣告,很快就被任命為公司副經理,從業務洽談、文案製作、平麵設計、電視片拍攝,到後期製作和播出,他在實踐中慢慢熟悉了影視廣告的所有運作過程。
經過兩年的錘煉,林俊傑成了全班少有的月薪6000元的富翁。有意思的是,臨近畢業時,同宿舍的其他三名同學也都去了他所在的公司參加畢業實習。
林俊傑大學畢業時覺得自己“已經翅膀硬了”,所以婉言拒絕了廣告公司提出的高薪邀請,毅然決定自己當老板。他憑自己在大學期間的資金和經驗積累,與人合資在常熟注冊了一家瑞嘉廣告傳媒有限公司,主要業務當然是廣告製作。為什麽要把公司搬到轄下的常熟呢?在他看來,主要原因是常熟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快,可是廣告市場還不成熟,發展空間更大。由此看出他的長遠眼光和精明之處。
由於在大學讀書時他已經有了副經理的鍛煉經曆,所以一旦自己當老板,做起來非常得心應手。可就在這時候,他的合夥人提出了撤股要求,這讓他多少感到有些壓力,但他很快就明白,這何嚐不是另一種機遇呢?就這樣,他趁機擴展業務,從最初的電視廣告製作發展為媒介代理,並且增加了房產銷售業務。
大學畢業時他設立的目標是年銷售額100萬元,可是很快就達到800萬、1000萬元,五年後的2007年更是高達3000萬元;員工人數也從最初的3個人發展到四五十人,並且還創辦了另一家專門銷售房產的公司!他個人也因6000萬元的身價登上《2010年中國“80後”大學生創富榜》,並把母校蘇州大學也推上《2010年中國“80後”大學生創富榜富豪畢業院校》並列第八強。[3]
林俊傑的成功,固然有當時房地產業加速發展的襯托,但與他當初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廣告專業,讀書期間就有的放矢參與廣告實踐,最終很好地選擇了一個創業良機分不開。如果他也像其他學生那樣,熱衷於向上海、北京這樣的大城市發展,而不是把自己的創業起點設計得低一些,先站穩腳跟再圖謀發展,結局就可能會大不一樣。
所以,作為過來人,林俊傑對大學生創業的忠告是:“首先認真地選擇一個自己適合的行業領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和長處,找到與自己的優勢最為貼切的行業作起點,然後再不斷進行調整。”“大學生創業最需要的就是擺正心態,避免急功近利,隻有更多地對自己和市場進行理性分析,才能水到渠成。”[4]
1 《成功率極低,九成大學生恐懼創業》,千龍網,2007年4月7日。
2 周凱、彭珅:《萬通馮侖:人生不能輕言創業》,載《中國青年報》,2012年10月16日。
3 張焱:《2010年大學生創業富豪榜公布,IT行業排第一》,載《法製晚報》,2011年1月10日。
4 辛浪:《林俊傑:不是演藝明星而是創業明星》,載《經理日報》,2009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