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7日發布的中國企業家調查係統第20次“企業經營者年度跟蹤調查”表明,我國企業的綜合經營狀況明顯下滑,停產、半停產企業比重高達23.1%,比2011年上升5.5個百分點,為近3年來的最高值。[1]

說我國目前處於經濟低迷時期,一般不會有異義。具體地說,經濟低迷的原因和表現在哪裏呢?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麵:

一是企業外部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這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1.企業風險狀況惡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歐美國家市場持續萎縮、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人民幣匯率不斷升值等,都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了我國企業出口的持續下降。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的調查表明,在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中我國有40%的小微企業已經倒閉,40%正在生死線上掙紮徘徊,隻有20%沒有受到影響。[2]

2.政策的不利因素和法律不完善

受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出台了一係列方針政策,但這些政策對小微企業並沒有起到應有效果。例如,銀行集中放貸的重點是政府工程、大型企業和票據融資等領域,小微企業因為不能進行債權融資,所以隻能轉向民間融資,從而導致一係列問題,加劇了融資困境和經營困境。

3.社會進入全方位高成本時代

這突出表現在融資難、利率高、用工荒三個方麵。企業融資難,就會加大融資成本和經營風險;稅務負擔重、外匯匯率浮動幅度大,必定會推動資金成本上升;用工成本提高、租金和土地出讓金普遍上漲,原材料進價和資源環境代價就會普遍提高,讓企業苦不堪言。

4.企業轉型和升級難

企業轉型和升級是一直掛在口頭的致勝法寶。可是由於我國小微企業技術力量、科研經費投入嚴重不足,許多企業根本沒有技術儲備能力,所以很難用過去的粗放勞動密集型、低技術產品與國外企業競爭。在全球經濟一盤棋的背景下,競爭優勢越來越式微。

二是企業內部環境麵臨嚴重惡化這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1.規模小,無法形成規模效應

規模小、產量低,不利於降低成本,從而使得這些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無法搶占優勢地位。

2.資本構成和技術水平低

資本構成結構不合理、技術水平低,就難以形成原始資本的大量積累,不利於提高設備和技術水平,產品質量檔次難提高。

3.企業管理水平低

許多小微企業普遍采用家族化管理模式,而不是先進的現代職業經理人製度。重大決策往往是一個人說了算,盲目性大,隨意性強。

4.財務管理水平不高

財務管理製度不健全,財務報表很難反映真實經營狀況。所以,即使效益再好也無法達到銀行信貸要求,無法從銀行取得貸款。更不用說那些財務混亂的企業了。遺憾的是,許多企業的這種狀況正是老板所希望的,想渾水摸魚、偷稅逃稅,殊不知這是一把雙刃劍。

5.信息不對稱

企業管理水平、財務管理水平不高,使得企業內部看外部是透明的,而從外部看內部是怎麽也搞不清的,這種信息不對稱大大提高了融資難度和資金成本,吞噬了原本就不高的利潤率。

不要小看上麵這些問題,其中的每一個問題都可能讓企業頭痛無比,輕者賺不到錢,重則走向破產倒閉。

以其中的原材料成本漲價為例,僅此一項就會讓企業無還手之力。

據浙江一家生產低壓電器配件的金屬製品廠反映,2010年至2011年的一年多時間裏,該廠采購的塑料價格上漲了18%至25%,銅價上漲20%至30%,銀價更是上漲兩三倍。一粒綠豆大的銀觸點,單價就從原來的每個0.4元上漲到1.15元,可是一個成品開關的售價也不過隻有4元多錢。這就是說,即使你接到了訂單,這個訂單還沒開始做,就注定你必須得虧,這還讓企業怎麽活?![3]

案例

經濟蕭條時創業更難

經濟低迷時是不是適合創業?這裏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不適合創業,因為這時候市場蕭條,做什麽都不容易;另一種觀點則相反,認為經濟低迷時創業更容易成功,因為這時候的經濟泡沫已經褪去,無論是投資者還是消費者會更理性,更追求腳踏實地。

本書的觀點是讚同前者。道理很簡單,這就像股市低迷時要求多看、少動、求穩定一樣,能夠保本就很不錯了,要想賺錢的難度會更大。

《福布斯》的調查認為,經濟低迷時的交易很難有任何亮點,原因在於麵對經濟混亂狀況,你很難看清將來新的商業模式、技術等等。過去經濟形勢好時的各種奢侈消費行為慢慢地消失了,無論是企業高管還是普通員工,這時候都不得不考慮生活成本問題;如果是在企業,就需要考慮付出什麽樣的代價才能以合理的方式傳遞所需信息。所以這時候會看到,不同廠商和技術的成本都十分昂貴,而整合或轉換的成本也是如此,無論是收購設備還是維持原有生產。

在這種情況下,市場和產品的整合當然是未來的價值所在,可是這對創業者來說處境會更艱難。雖然這時候存在著許多兼並機會,但應當清醒地看到,被兼並對象更多的是這些創業公司。換句話說就是,不是你有能力去兼並別人,而是考慮如何不被人兼並,因為你的處境很難。

私募股權公司泛大西洋投資集團執行合夥人雷·賓漢姆舉例說,15年前該公司在企業資源計劃(ERP)方麵投入巨資,在這個領域取得了相當成功。尤其是業務過程外包,如外包給印度等,成為一個很大的投資主題。可是你現在看到的是,這個市場已經成熟,人口紅利的機遇期也已經過去,所以該公司在這方麵不可能會繼續追加投資。尤其是一些大公司的出現,會讓你逐步失去投資機會。[4]

換句話說,雖說市場永遠存在,但隨著市場發展的不斷成熟,新進入創業領域的投資者要想找到獲利豐厚的投資機會,顯然會比過去困難得多。

1 朱劍紅:《逾兩成企業停產或半停產,數量達3年來最高》,載《人民日報》,2012年11月20日。

2 汪蕊:《中國社科院專家:40%中小企業已在金融危機中倒閉》,載《東方早報》,2009年6月12日。

3 曹一繪:《小企業陷“三高”困境:訂單未做已虧損》,載《人民日報》,2011年8月1日。

4 唐風、誌偉:《經濟低迷使創業者處境更艱難》,載《福布斯》,2009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