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創業和就業並不是一對矛盾。既不能說大學生就業難,就必然要推動他們的自主創業;也不能說,大學生的自主創業必然會帶動或壓縮什麽就業空間。所謂1個大學生創業成功能夠安置3個就業崗位的說法,是非常片麵和孤立的觀點,從全社會角度看根本不是這回事。

說得更具體一點就是,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整個教育體製中的“教”和“學”不對口。教非所用、用非所學,當然就難以找到對口的就業崗位。二是當大學教育進入大眾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後,依然有人抱著大學畢業生應該幹什麽、不該幹什麽的陳腐觀念,當然也就必然要導致就業難了。甚至有人認為,我一個堂堂大學畢業生,再怎麽也應該考公務員、進事業單位吧,如果在其他企業尤其是民營小企業,就覺得會低人一等,不願意去。可以說,抱有這種心態的人,無論就業還是創業都很難成功。

就好像河北大學一位研究生畢業後,因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回家種地了,父親覺得無臉見人,最終服用安眠藥自殺一樣。這無論對當事人還是整個社會來說都是一種悲劇。

這位研究生出生於太行山深處一個不足百人的小山村。因為家庭貧困,讀到高中二年級時就輟學了,在當地中學做代課老師。每月240元的代課費隻夠自己開銷,所以開始四處找工作。可是當他應聘到其他學校、每月能拿到1500元時依然不滿足,憧憬著有朝一日能成為公立學校老師,直至捧上“鐵飯碗”。因為沒有任何背景,所以自然就想到要發奮圖強、靠知識來改變命運。2001年他參加自學考試,3年裏拿到了專科文憑、5年內拿到了本科文憑。2008年參加河北大學全日製研究生考試,錄取在中國近現代史專業。

研究生畢業後,他最理想的工作環境是收入穩定、有很多時間用於寫作,最好是公務員或事業單位,但就是一直找不到。原因之一是他這時候已經41歲了,超過大多數單位的“35歲周歲”門檻。後來,他教過書的一所中學主動找他,開出每月2500元的工資待遇,可是他非要2800元不可,於是就為了這300元而失之交臂。最終,他選擇暫時回家種地,這才有了開頭的一幕。至此,他對自己讀研究生有些後悔,一是這個高學曆把他推上了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境地,二是因為讀研沒有了收入來源從而導致婚姻破裂。

這樣的抱怨讓人頗生感慨。確實,絕大多數人上大學就是為了能端上“鐵飯碗”,吃“公家飯”,甚至是為了當官而來,再也回不到做體力勞動的活上去了。與此同時,現在的大學主要是培養學術型人才,可是整個社會又怎麽會有這麽多學術性崗位呢?請問,大學畢業後難道就不能幹體力活了嗎?當事人回答說,這不是沒考慮過,可是“難不成國家花代價培養人才是為掃廁所而用?!”[1]

上大學,有了高學曆,找不到工作是問題,找到了工作也是問題。與上麵這位老兄不同的是,北京大學的一位碩士畢業生,因為畢業後月收入“隻有”8000元,達不到家人想象中的“至少1萬元”,他的父親同樣覺得很丟臉。

2012年7月9日,這位碩士生在網上發帖說,他找了一份起薪每月8000元、年終會有些獎金的工作,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可是他父親早就在親戚麵前誇海口說,兒子是北大研究生畢業,“每年賺上百萬”應該沒問題。當父親得知他的真實狀況後,不斷打電話騷擾他,認為兒子(沒有賺到這麽多錢)給他丟了臉。所以他在帖子中說:“爸爸,對不起!我北大畢業,但我沒能掙大錢、當大官!”[2]

看到這裏,你一定會覺得這位父親有問題,甚至可恨。可網上就有許多人很同情這位父親。請想一想吧,如果你的孩子從小到大學習成績一直非常優秀,最終考上了北京大學,而且還是研究生畢業,你在眾人麵前是多麽臉上有光!可是孩子畢業後年收入還不如那些三流學校的學生,或者還比不上隔壁鄰居的小老板孩子,又怎麽不感到“丟臉”呢?能怪這位父親以及他這些同情者嗎?孩子大學畢業後,不管錢賺多賺少,都會產生疑惑,實際上這已經不是某個家庭的問題,而是全社會焦慮情緒的一種典型反映。大學畢業生就業或創業,實際上也有這種意味在內。許多人創業不是因為自己具備創業的本領,而是想“出人頭地”,想“賺更多的錢”,所以就盲目了。實際上,這也是社會焦慮情緒在這個人、這個家庭中的具體表現。

容易看出,這種社會焦慮和功利性評價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扭轉;也因如此,大學生盲目創業也不可能在短期內就消失。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創業和就業根本不矛盾,矛盾的是人的心態和社會心態。

所以,2011年8月27日阿裏巴巴主席馬雲在飛行途中寫給公司新員工的一封信就提到:“1.我們永遠不會承諾你發財、升官,在阿裏我們一定承諾你會很倒黴、很鬱悶、很委屈、很痛苦、很沮喪。2.剛來公司不到一年的人,千萬別給我寫戰略報告,千萬別瞎提阿裏發展大計。誰提,誰離開!但你成了三年阿裏人後,你講的話我一定洗耳恭聽。我們喜歡小建議小完善。我們感恩你的每一個小小的完善行動。”“來公司三年內,請認真按看、信、思考、行動和分享五個步驟:1.看。來公司先看,少發言。觀察一切你感興趣的人和事。從看和觀察中學習了解阿裏。當然最好是帶著欣賞和好奇的態度去看,因為畢竟你是因為欣賞和好奇來這公司的。2.信。問自己信不信這家公司的人、使命、價值觀。信不信它的未來。假如不信,選擇離開,離開不適合自己的公司是對自己和別人最負責的態度。最討厭是留在公司拿著錢占著位,毫無建樹並天天抱怨並不相信這公司的人。信不信公司是否是真的做的和說的一樣,是否真的在努力實施公司承諾的。當然也要判斷個別和群體。3.思考。假如信了、留下了就仔細想想自己可以為實現這公司的理想和使命做些啥。思考自己留在這個公司裏,團隊和工作有我和沒有我有啥區別?我到底該如何做好一個優秀的員工先?我們欣賞想當將軍的士兵,但我堅信一個當不好士兵的人很難成為優秀的將軍。4.行動。這是最難的。懂道理的人很多,但能堅持按道理辦事的人太少。行動是真正說明思想的。阿裏的工作是單調乏味重複的,因為我們應該把新鮮快樂刺激留給客戶們。行動也是要有結果的。我們是為努力鼓掌、但為結果付費的公司。5.分享。經過看、信、思考和行動後,您的觀點才真正珍貴,必須和新來的和以前的同事分享。今天很多同事來了沒幾天就開始指責和批判一切,嗬嗬,你覺得我們會喜歡嗎?我是肯定不喜歡的,因為我們不是請你來批判,我們是請你來完善的。當然,批判領導、批判製度和批判體製是永遠站得住腳的,也是今天社會裏最能贏得喝彩掌聲的。令人遺憾的是,往往絕大部分滿意者不會站出來說,而批判者往往譽滿天下。也許這也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是壞事多。有些發泄性的批判除了讓人不高興外,其他意義不大。我們期待的是分享性批判。”[3]

從中可以悟出,如果你有了好的心態,無論創業和就業都一樣。

案例

磨刀不誤砍柴工

對於大學生來說,創業和就業並不矛盾。如果你沒有創業意願,一輩子打工也很正常,沒有人規定你非得創業當老板;如果你有創業意願,無論什麽時候創業都可以,前提是要具備相應條件,務必一舉成功。

陳濤2001年從南開大學計算機係碩士畢業後,當時也有自主創業的願望,但總覺得自己還不具備條件。就是說,自覺“火候不到”。於是他首先進了一家國內著名的IT企業從事軟件開發,兩年後又回學校攻讀博士學位。正是在此期間,他慢慢找到了感覺,準備創辦一家美食網站。

自主創業首先遇到的問題是資金。所以,他帶著創業計劃書去找風險投資,但一個階段下來發現,投資商最關心的是投資回報和盈利,而這對一個沒有任何相關經曆和經驗的大學生來說,要想說服對方投資難度非常大。所以最終還是依靠親戚朋友的資助,才解決了資金缺口。

網站建立起來後,隨之而來的是一係列諸如如何協調部門、如何管理員工之類的問題。這對陳濤來說並不難,因為他有在IT企業工作時積累的經驗。不但如此,他說他甚至還比較擅長如何安排員工才能讓每個人發揮出最大的潛能、如何協調部門關係才能讓每個部門達到最佳效果並形成合力,這些都是他在正規企業中學到的運作模式和管理經驗,這使得他在創業過程中少走不少彎路,堪稱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就這樣,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實打實的創業,陳濤可謂是學習、事業雙豐收。學習上取得了博士學位,事業上他創辦的“尋味網”已經從天津走向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等全國10多個省市。隻要你登錄該網站,就能在上麵找到全國各地最有特色的飯館、酒店,並且還可以提供免費預訂服務和優惠折扣。

陳濤深有體會地說,大學生創業要想取得成功,有兩點是必須具備的:一是端正自己的心態,不要把目標定得太高,否則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打擊也越大;二是一定要有相應的創業技能,而不是隻憑興趣去做企業。過去他也做過其他網站,如大學生求職網、祝福網等都不是很成功,最終才在實踐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業項目。[4]

總而言之,大學生創業和就業不但不矛盾,而且會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歸根到底,創業技能隻能從實踐中得到,不會從書本上跳出來。

1 李英強:《研究生回家種地,老父氣絕服毒》,載《河北青年報》,2012年10月17日。

2 高四維:《北大一碩士畢業月掙八千,父親覺得丟臉》,載《中國青年報》,2012年8月1日。

3 馬雲:《寫給阿裏“80”、“90”後新員工的信》,東方網,2011年9月1日。

4 鄭然、張劍:《先就業再創業,大學生當老板難在哪兒》,載《城市快報》,2007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