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生意歸生意,朋友歸朋友”;又說“人是朋友,錢不是朋友。”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在我國這樣的人倫關係中,處理好這種事情並不容易,對涉世不深的大學生創業者來說就更是這樣。

這裏之所以說“人倫關係”而不是“人際關係”,是因為這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簡單地說,“人際關係”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係,這種關係強調的是平等;而“人倫關係”是指別人與“我”之間的關係,因為其中涉及到“我”,當然就有遠近親疏之別,當然就不平等了。

正是這種“不平等”難以處理,導致在我們這樣一個國度,辦什麽事情都得首先“拉關係”、“論親疏”;即使通過正常途徑能夠解決的事,也會想方設法先“通路子”,才會覺得心裏更踏實。

這種人倫關係不是現在才有,而是已有幾千年曆史,所以誰要想在短時間內改變過來根本不可能。正因如此,我們隻能正視它並利用它。

人倫關係分為“五倫”,這在過去是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現在則是指親人、鄰舍、朋友、路人、仇敵。舊“五倫”並非人人都有,例如你不做官,就沒有君臣之分;現在都是獨生子女,也就沒有兄弟關係;父子關係隻是前半生的,夫婦關係隻是後半生的;真正長久的隻有朋友關係。可是從現代人看,新“五倫”則是永遠存在的。

接下來看,人倫關係怎麽難處理呢?又怎麽影響創業環境呢?

例如,有這樣一家企業,公司因為產品屬於單件小批量生產,所以作業方式基本上仍然是手工作坊式,產品和工藝也都不固定。產品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員工素質。由於受行業限製,這種企業很難招到員工,換句話說,絕大多數員工都要靠自己來培養。正因如此,公司以前鼓勵員工帶家屬進廠,幾年下來50%以上的員工都是關係戶;尤其是關鍵崗位都被老板的親朋好友占著。

熟悉企業的人都知道,這樣的小微企業現實生活中非常普遍。每個部門都喊自己忙,也經常加班加點,可是好像並沒有什麽業績。尤其是品質控製人員能力嚴重不足、新產品開發速度遲緩,導致產品質量問題疊生,而且滑稽的是,所有人都覺得這不是自己的責任。

關係複雜到什麽程度呢?舉個例子來說,公司的物料是由老板親友管理的。由於任人唯親,管理上一團糟,物料進出居然沒有任何手續和賬本,誰都可以外出采購,結果造成倉庫裏有大量的物料積壓,有些因為過期隻能等待報廢。銷售人員的權力很大,雖然規定銷售合同每月都要報財務部門,但往往會延遲幾個月不報,沒有合同的情形就更多了(因為有些業務太小,來的客戶又都是熟人,這種不簽合同做業務的情形實際生活中是很常見的)。

雖然公司也製定了許多規章製度,包括ISO9000程序文件,並且都被要求到每個部門怎麽做、表格怎麽填,但都因為人際關係複雜,最終無法執行下去;即使有人檢查,也是不了了之。有些是因為不會弄,有些是因為下麵的人覺得沒必要,老板也不好查下去,也查不下去。

為什麽?因為老板的這些親友都認為企業是“自己的”,不願意這麽做,並且每個人想法還都不一樣。

想想也是,如果老板的父親在廠裏,你能說這廠不是他父親的嗎?如果老板的父親說,“這廠是我兒子的,我覺得沒必要這樣做”;老板的小姨子也在廠裏,她說“這廠是我姐開的,我說不行就不行”;或者老板的外甥女會說,“這廠是我舅開的,出了問題我來和我舅說”;甚至老板的鄰居也會說,“你去和老板說,就說是我說的,我就認為應該這麽做。這小子(指廠長)現在翅膀硬了,我可是看著他穿開襠褲長大的,難道他還會開除我不成!”換了你是當事人還會怎麽弄呢?最大的可能就是不了了之,或者自己走人。否則,怎麽會有“誰都可以采購”等問題?

所以對於小微企業來說,要像大中型企業那樣什麽都中規中矩,做不到,有時候真的也沒必要。老板頭疼的是,因為賬目不清,所以長期以來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賺錢、究竟賺了多少錢。[1]

應該說,這個小企業存在的問題確實錯綜複雜。症結在哪裏?看起來很多,但實際上很簡單。想想看,企業存在的宗旨是什麽?賺錢。對了,一切都要圍繞經濟效益這個中心來進行解剖。無論是“管理不規範”、“人浮於事”也好,“人際關係複雜”也好,搞企業最重要的不是看“規範不規範”(有些“不規範”的企業能賺錢,一旦“規範”了反而賺不到錢,這樣的例子很多),而是應該瞄準“目標、效率和效益”。因為歸根到底,企業存在的價值不是用什麽書上的標準來衡量的,而是看客戶給你的評價。客戶滿意了,願意找你了、願意掏錢了,你有業務了,就有錢賺了,就能笑傲江湖了。

換句話說就是,如果這家家族式企業中,老板的親戚朋友廣泛分布在各部門,而且並不影響企業的目標、效率和效益,那就應當是允許的。理由有兩點:一是不影響企業目標的問題都是“小問題”;二是中國企業的人際關係最難處理,與其這樣,可以不處理就不處理,免得因為傷筋動骨而因小失大,至少是傷了和氣。

從這個企業的具體情況看,如果說人倫關係複雜主要是老板親友多造成的,那麽背後的實質問題是,老板對這些親友無法做到“一碗水端平”,從而影響到了其他人才的引進,最終影響了企業發展,這才是問題的實質。

這種情況在小微企業中同樣很普遍。即使再有才華的員工向你靠攏,結果跑過來一看,你這個企業完全是家族企業,到處有老板的親朋好友霸占著位置,結果必定會使得真正的人才心灰意冷,轉身就走。

怎麽辦?老板的親友通常是通過親情關係進入公司的,雖然對企業比較“忠誠”(正因如此,他們才會把企業也看作是“自己”的),但往往不能勝任工作;不但如此,還會讓其他員工感到在這裏沒有“混頭”,萌生走人之意。所以,比較理想的辦法是逐步清理這些親友,以確保你的“政令暢通”。你現在的公司規模還不大,如果真有一天發大財了,很可能會引出一大堆家族矛盾來。如果清理不了,那就讓自己退居二線,另外找個職業經理人來帶領公司向前走,切切實實賦予他必要的權力。

當然,老板退居二線並不是真的不管事,而是為了回避一些自己無法處理的矛盾。這是策略。因為既然是私營企業,不管老板在哪裏,這企業永遠是老板(投資人)的,這就叫“資本家”(資本當家,誰是大股東誰說了算)。這樣做的好處是,當這些親友看到自己的靠山(老板)“不作主”了,風頭就會小了許多,一些問題也就相對好處理了。

還是這句話: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行你試試。

案例

如何安置創業元老和家族成員

中國社會的人倫關係太複雜,所以許多問題比較難辦。也正因如此,有遠的創業者要未雨綢繆,一開始就處理好這些問題;如果已經存在這些問題了,要解決起來就會困難重重。下麵說一個正麵的例子。

江蘇有一家企業,子承父業的集團公司,老板可謂非常有魄力。剛剛接班不久,老婆就要求讓他的弟弟來做采購部經理,軟磨硬泡的,他沒答應;後來連老丈人也出麵說情了,最終他還是沒答應。

他說,小舅子這人我還不了解嗎,做事從來沒有耐心,我就沒見過他正正經經地做過一份工作,總是站著想坐著,坐著想躺著,怕苦怕累。如果讓他做采購部經理,不就是為了讓我多照顧點他嗎?誰不知道采購部外快多呢?如果我讓他做采購部經理了,不但事情做不好,到頭來還是要我幫他擦屁股,到時候公司其他的人會怎麽想、怎麽看。所以,寧願我每個月給他開份工資,也不能讓他來上班,他愛幹嘛幹嘛去。

兩個月後,這位老板又砍掉自己舅舅的總經理辦公室主任職務,三個月後砍掉自己弟弟的第一副總經理職務。他的理由是,公司正在發展階段,正是需要用人的時候,他們不但幫上我什麽忙,反而給我造成了很多阻力。不搬掉他們,工作沒法開展下去。

不用說,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很困難的,而要搬掉這兩位親人就更困難了,但他還是迎難而上,做到了。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公司能按照現代企業理念發展。

那麽,老板的舅舅和弟弟究竟存在什麽問題呢?舅舅不但自身工作散漫,沒有起到對各部門的監管作用;而且喜歡喝酒,隻要一喝酒什麽事情都可以答應。另外年紀也大了,工作力不從心,跟不上公司的快節奏。而他的弟弟基本上是“碗裏的魚,撥一撥動一動”,什麽事情都要安排現成了讓他去做,不能有效分擔責任;並且生活作風有問題,和女下屬搞在一起了,弟媳婦經常來公司鬧,在公司的影響很不好。[2]

容易看出,現在能做到這樣的老板已經不多了。這不但要有長遠眼光,更要有果敢措施,還要有謀略,缺一不可。也就是說,隻有老板堅持以製度治人、以製度管理企業,這個企業長遠來看才有前途。尤其是家族式企業,本身是建立在血緣、親情關係基礎之上的,如果隻重視感情不重視製度,隻重視長尊不重視上下級,必定會前途堪憂。

這裏的謀略在哪裏呢?比較好的選擇是,對於那些思路、能力和體力已經跟不上趟的創業元老和家族成員,可以讓他們擔任督導、顧問工作,給他們較高的待遇“養在那裏”;對於有培養前途的家族成員,鼓勵他們接受進一步的培訓、進修,提高個人素質和工作能力;對於能力較強、有創業衝動的家族成員,可以另外安排資金讓他們自己去創業。經過這樣幾招,原本糾纏在企業中的家族關係就可以比較容易理順了。

1 Duzixin:《案例分析:該企業如何擺脫困境》,棲息穀網,2004年6月5日。

2 殷祥:《家族企業的熱鬧與浮躁》,中國獵課網,2009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