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龔雄飛走過的20年教育曆程,也許能讓我們找到他教育思想形成並發展的基本軌跡,並努力去觸摸他“教育情結”的內在因由。
(一)汨羅崛起:湖南最年輕的全國模範教師
龔雄飛是從湖南汨羅——這個在20世紀末被媒體譽為“中國素質教育發源地”上崛起的“新生代”。1992年,20歲出頭的龔雄飛走進湖南汨羅一中,任高中語文教師,不久升任常務副校長。憑著自身雄厚的文學素養和對語文教育的積極探索,他提出了“焦點式”語文教學模式並很快在湖南中語界嶄露頭角。1995年12月,《人民教育》記者梁友君到他班上跟蹤聽課,他執教的課題是文言文《石鍾山記》,記者在《大麵積推行素質教育的探索》專題報道(《人民教育》1996年第2期)中記述道:
“整個課堂,就像電視中播放的大學生辯論會一樣,‘正方’與‘反方’激烈交鋒,老師則起一些點撥、引導、歸納的作用。課後,我們問執教者為什麽要設計這樣一種教法,這位叫龔雄飛的23歲年輕教師告訴我們,與傳統教法相比,這種教法至少有兩點優勢:第一是從‘深度’上看,這種教法挑動了學生的‘疑問神經’,要質疑、解疑,就得斟詞酌句摳字眼。老師‘告訴’他,他不見得‘聽進去’了;他自己去‘鑽’,往往更有力,更深。第二是從‘廣度’看,傳統教法老師講學生聽,有的學生‘聽進去’了,也有的學生沒‘聽進去’,有的隻聽了一半。現在以‘疑’激‘思’,發言的、不發言的都被吸引到這場辯論中來,都在動腦筋,鑽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麵向全體學生’的目標,首先從教法上就落實了……”
從這些記述中,我們能感受到青年龔雄飛對教與學的關係以及學生學習方式選擇上的前瞻性思考,甚至能依稀看出“先學後教,互助展評”的影子。熟悉他的人說,在他的教學中,你很少看到傳統公式的“五環節”模式。他甚至把“教參”發給學生閱讀解疑,自己則根據課文特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程序:有時是“按部就班”順向推進,有時是“中間開花”輻射兩頭,有時則是“本末倒置”逆向溯源。他的眾多公開課以其卓爾不群的獨特氣質,贏得了一致好評,甚至被專家評價為“代表了語文教學的發展方向”。大刀闊斧的教學改革,使得龔雄飛逐漸成長為一個“明星級教師”:從1994年到1998年任教的語文科連續5年獲得汨羅市教育質量評價第一名,被人稱為“冠軍專業戶”;在職稱評定中,龔雄飛連連破格,從中學二級、中學一級直到中學高級,一路破格,一路綠燈。2001年,當他被教育部、人事部評選為全國模範教師時,尚不到而立之年,成為當時湖南省最年輕的教育係統勞動模範。
(二)海口揚帆:海南最年輕的中學特級教師
2004年,海南作為全國首批高中課程改革試驗區,正式啟動改革實驗。此時,龔雄飛作為人才引進到海南,任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訓院副院長,在高中課改的大潮中開始揚帆遠航。一個個課題,一篇篇論文,一部部專著,一場場報告,使得龔雄飛聲名遠播。新課程有效教學、新課程校本教研、新課程學校規劃、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專業發展、新課程背景下班主任工作新策略、新課程背景下校長課程領導力培養……其教育研究與實踐涉獵之廣,其見解之獨到超前,令人歎服。但課堂變革仍是他學術追求的主旋律。他深入學校聽課200多節,全麵歸納了全市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問題,提出了改進教學的策略,撰寫的《新課程背景下海口市普通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反思》和《新課程背景下海口市普通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重建》兩篇論文均獲2006年海南省論文評選一等獎。這一時期,他基本形成了自己比較係統的語文教育思想,提出了“語根教學論”,認為思維是語言之母,思想是語言之根,文化是語言之魂。“語根教學”有三層含義:
第一,語體之根——語言的物態元素;
第二,語意之根——語言的思維胚芽;
第三,語慧之根——語言的思想蓓蕾。
他認為語言不是文字符號依據一定規則(語文知識)的線性排列組合,學語文不是把文字積木推倒重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走出單純語文技術教育的誤區,回歸於“道”,著力於“根”。他由此提出“語根教學”的方法論——構建“語言、思維、思想”三位一體的“焦點教學”操作方法,基本操作範式就是“語言聚焦”與“思維沉潛”,這就把語文教學提高到了文化構建和生命構建的高度。2008年12月他選為海南省中語會第五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在海南中語界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作為海南省高中課程改革的領軍人物,龔雄飛出版了教育專著四部,即《高中新課程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高中新課程選課實施問題和對策》、《高中新課程評價改革問題與對策》、《新課程高考走向與學生評價改革》。這套叢書係來自我國高中課改實驗區第一套係統觀照和反思高中新課程實驗的論著,成為很多省市教師培訓的教學用書。
也就在這一時期,我國悄然啟動了一場規模宏大的中小學教師“國培計劃”。“國培計劃”全稱為“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是教育部、財政部於2010年開始實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通過層層選拔,龔雄飛被教育部遴選為“國培計劃”專家庫首批專家。專著《高中新課程選課實施問題和對策》(修訂版)經由內蒙古師範大學推薦,列入了教育部“國培計劃”資源庫首批推薦課程資源目錄。
2006年,龔雄飛被評選為海南省中學特級教師的時候,時年35歲,係當時海南省最年輕的中學特級教師;2009年教師節,海口市教育局從2萬多中小學教師中推出4名教育界的優秀代表號召全市教師學習,並在《海口晚報》上開辟“為師尊者,人之楷模”專版,其中就以《教研和課改實驗的先鋒》為題推介了他的改革事跡。
(三)山城追夢:重慶最年輕的教師進修學院院長
氣象資料記載,2012年重慶的夏季是62年來最短的節令,素以“火爐”著稱的山城重慶,時有陣陣清風拂過。進入7月中下旬,在文化教育大區沙坪壩,教師進修學院裏的人們更有一種清風拂麵之感,大家期待已久的新院長龔雄飛,於7月17日翩然而至。年輕,帥氣,談吐不俗,富有教育情懷,是他帶給人們的第一印象。不惑之年,成為重慶最年輕的教師進修學院院長,不過即便有些習慣於以挑剔眼光看人的教研員,也很快心悅誠服地接受了他。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位年輕的院長在走馬上任之前,已經在重慶沙坪壩創造了一個不小的“教育奇跡”。2010年龔雄飛轉戰山城接任重慶市首批重點中學——鳳鳴山中學校長時,學校的教學質量正麵臨嚴重滑坡,教職工人心渙散,管理上一盤散沙。
於是,龔雄飛一手抓學校管理,以學校文化建設為切入口,凝聚人心,重構“鳳翔九天、誌存高遠”的精神文化;一手抓課堂重建,將追求魅力課堂的“海南之夢”演化為具體的教學模式,即鳳鳴山中學“四環導學魅力課堂”模式,並創造性地把學校文化融入教學模式之中。
他提出鳳鳴山中學應秉持校名的深刻內涵,在繼承與創新中提升學校文化。在學校新校區搬遷的過程中,他梳理並提升了學校文化,把打造精品化、高品位的“鳳文化”作為鳳鳴山中學新的追求。他首先對學校的理念文化進行提煉——
辦學理念:群鳳和鳴,鑄魂育人
學校精神:鳳翔九天,誌存高遠
育人目標:丹心雅意,雛鳳清聲
課程文化:天高地闊,鳳舉鸞翔
圍繞鳳文化的精髓,他進一步凝練和提升了學校的校訓——至雅至慧,兼善兼真,並以校訓為總綱設計出了“雅行教育”和“慧學課堂”的學校整體改革思路。“雅行教育”旨在關注孩子知識與精神的同步成長,關注孩子智慧與人格的同步發育,從而提升學校德育的功能。“雅行教育”分為“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舉止文雅的涵養教育、情趣高雅的心靈教育”三個層次,著力培養師生“文雅的言談舉止、儒雅的禮儀形象、優雅的行為規範”。他強**師要有“三氣”,即“大氣”、“正氣”、“儒氣”,大氣方能成大事,正氣方能成正果,儒氣方能成良師,教師“三氣”合一,必能成大家;學生要有“三養”,即“在家有教養”,“在校有素養”,“在外有修養”。“雅行教育”的強力實施與踐行,讓鳳鳴山中學越加風清氣正,仿佛慢慢遠離塵囂,風景這邊獨好。
“慧學課堂”旨在改變傳統講授型課堂的低效和死板,著力於把課堂還給學生。龔雄飛同誌相信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要求教師教學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麵依靠學生”為根本宗旨,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由開放地、自主探究地學習,讓學習有合適的閑暇的氣息,追求課堂學習中快樂的感受和體驗,讓學生在與知識的“相遇”中,把知識融入生命;讓教師在“點化”學生的精神生命中也“點化”自己,讓師生在魅力課堂中共同提升生命質量。
他由此設計了重慶市鳳鳴山中學“四環導學魅力課堂”教學模式——
模式設計的四個步驟都定位於學生的“學”而不是老師的“教”,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從教師知識傳授型課堂向學生自主探究型課堂轉變,激活思維,誘導自學,先學後教,不教而教,讓課堂回歸學生的世界,讓課堂變成陽光燦爛、靈性生長、青春飛揚的舞台。
在龔雄飛的引領下,鳳鳴山中學按照“一體化推進策略、雙主體行動要求、三層次雅行教育、四環節魅力課堂”的整體設計思路,大力度整體性推進改革,要求每一位老師都依據“先學後教,學生主教;先練後講,學生主講”的操作要領,既要循規蹈矩遵循模式又要靈活變通超越模式,致力於“提高課堂學力、激發學習活力、增強教學魅力”。全校80個班級全麵推進改革,就連高三、初三這樣被公認的課改“禁區”都參與其中,其改革力度之大,被華南師範大學郭思樂教授譽為“走在了中國大都市重點中學之前列”。
改革的過程是艱難的。他身先士卒,不斷深入課改的第一線,和同誌們一起摸爬滾打,一起品嚐課改中的酸甜苦辣。為了讓老師把握“魅力課堂”的理念追求和操作要領,他循循善誘地講、苦口婆心地講、語重心長地講;大會講、小會講、會前講、會後講;見縫插針地講、和顏悅色地講、鏗鏘有力地講、斬釘截鐵地講。每天早晨7:00,他總是準時出現在校門口,迎接師生,風雨無阻;每天晚上11點過後,直到學生們睡下,他才離開學校,同樣風雨無阻。他每天堅持巡視校園,沉入課堂,召開會議,暢談改革。老師們說他辦公室的燈總是亮得最早,熄得最晚的。在他感染下,鳳鳴山中學人心凝聚,政通人和,300多教職員工緊追他改革的步伐,奮發有為,不斷突破一個個難點,獲得一個個成功,改革之火漸成燎原之大勢。
在他的全心引領和強力帶動下,學校改革開始爆發出驚人的能量,學校的聲譽也逐漸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開始成為全市和全國教育同行關注的焦點:改革兩年來,學校教育質量不斷提升,高中2011級重點本科的升學率比上年提高80%,高中2012級重點本科的裸分上線率比2011級繼續提高48%,創造了一個“關於高考升學的奇跡”;學校100多個學生社團蓬勃開展,藝術和體育綻放奇葩,學生們快樂成長,蓬勃發展。
汨羅崛起,海口發展,重慶追夢,龔雄飛身上發生著諸多變化,也沉澱著許多不變的信念與情懷。“從事有道德的教育,打造有魅力的課堂,追求有良知的高效,創建有文化的校園”,這正是一位教育家型校長的辦學宣言。從一個班級、一所學校的成功,再到區域性的整體變革,他已為此準備了20年!基於自己教學生涯中課堂變革實踐的切身體驗,基於對我國長期以來基礎教育異化現象的痛切反思,再到國際視野下的跨文化對比研究,龔雄飛對學本教學的理念與模式堅信不疑。
2013年秋,龔雄飛赴美考察學習一個月,走過了十多所美國的中小學,他把考察的重點放在對美國課堂的近距離研究上。在那裏,他除現場觀課外,還對一些校長、教師和學生進行了采訪,並將采訪錄像帶回國內做進一步分析。他在筆記中寫道:在美國,我真正感覺到什麽是卓越的課堂。卓越的課堂是孩子們學習的“天堂”,他們在這裏常歡樂,常活動,主動地探索,生命在蓬勃生長;劣質的課堂則是孩子們成長的“地獄”,他們在這裏常悲哀,常恐懼,被動地接受,人格日漸萎縮。在這一點上,我們真應該好好學習美國的課堂……中國的課程改革進行了十幾年,但始終難以改變課堂的慣性,難以打破保守的堅冰。在這一點上,我們真應該好好學習美國的課堂,需要大刀闊斧進行改革。
然而我國十多年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踐告訴人們:要轉變教師幾年乃至幾十年在課堂上所形成的思維定式和行為習慣,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談何容易!對此,龔雄飛有著充分的估計。“麵對課程改革中的困難,我們的選擇是,堅定改革的意誌,我們的堅定基於四點思考”,龔雄飛說:“第一,隻要我們選擇的事情是正確的,再難也要做。困難和挑戰不應該是拒絕做正確事情的理由;第二,課程改革目標的超越性衍生出改革過程的挑戰性。一項不經曆挑戰、不麵臨困難的改革,本身一定是一場沒有價值的遊戲。課程改革麵臨的諸多困難,也許正反映出這場改革立意的高遠;第三,困難讓我們清醒,困難讓我們謹慎,不能冒進,但不能不進。我們不能總是希望每天重複同樣的過程,卻期待一個不同的結果。沒有被改變的過程,就不可能有被改變的結果;第四,課程改革的結構性矛盾和實踐中的艱難隻有在改革中適應,在實踐中匹配,在行動中磨合,困難和問題隻有在改革實踐中才能克服和解決;改革者的智慧和勇氣也隻有在課程改革的風雨中才能得到提高得到驗證。”
這,既是改革者的自勵,也是對誌同道合者的互勉。這位年輕的院長召喚著人們:“新課程是一個挑戰,是一個痛苦的蛻變,是一種破繭成蝶的掙紮,是一種否定之後的新的建構。這種新的挑戰其實就孕育著新的解放:當教師群體的創造意識被挑戰與波瀾激發和喚醒後,那種生命的迸發才是教育最美的風景。……我們願意和所有的改革者、和真誠的教育人在關注腳下土地的同時,多一些仰望星空的追求,我們願風雨同行,一起去追求那個關於大地與星空的夢想。”
2008年11月受聘為內蒙古包頭市高中課程改革首席顧問時與包頭市教育局副局長楊文政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