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在和別人交談時,要清楚聽話人的特征,要注意聽話人的性別、性格、文化程度、文化背景、心理狀態等因素。

如果不了解這些,而是自顧自地亂說一氣,就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還會惹上殺身之禍。

古代有一個國王,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滿嘴的牙都掉了。第二天,他找了兩個人來給自己解夢。這個人來了之後,國王就說:“我昨天晚上夢見自己滿口的牙都掉了,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呢?”第一個解夢的人說:“至高無上的主啊,這個夢的意思是,在您所有的親屬中,您將是最長壽的一個。”皇上一聽,非常高興,重重賞賜了這個人。第二個解夢的人說:“皇上,這個夢的意思是,在您所有的親屬都死去之後,您才會死,一個都不剩。”皇上一聽,龍顏大怒,讓人把這個人拉出去重責五十棍。

同樣的事情,同樣的內容,為什麽一個挨打,一個得賞?其實,這都是因為口才的原因。好口才是命運的助推器,可以化解人生危機,擺脫困境。

在人際交往中,要想做一個受歡迎的人,在說話的時候就要注意:說話要講究藝術,說話要得體,也就是要把話說得適人、適時、適地、適情。話是對人講的,所以說話要注意“因人而言”,要看對象說話。這也就是俗話所說的,到什麽山唱什麽歌,見什麽人說什麽話。因為這樣談話會更具有針對性,容易引起共鳴。職場語言學,就是教人在工作時如何說話,針對不同的人要說不同的話。運用所學的語言藝術,可以讓你在公司裏說話受到同事的歡迎,至少不會因為說話不當而被炒魷魚。

在很多地方和場合說話都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藝術,這確實是十分重要的。掌握人際交往中的語言藝術並不是一件壞事,它可以讓你學會如何與別人交往。之所以說話要看對象,是因為說話總是雙向的,不論是在公共場合發表演講,還是在和朋友,或者剛剛認識的人隨意交談,除了說話人之外,還有聽話人。所以,說話人要看對象說話,從對象的不同特點出發,說不同的話,而不能隨心所欲,想說什麽就說什麽,要創造一種和諧、融洽的氣氛,才能達到交談的目的。

在交談中,注意對象的身份是十分重要的,忽視這一點,往往會引起別人的反感,甚至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對家人,以及親朋好友,說話的方式要因人而異,所說對象不同,方式就不一樣。李密的《陳情表》寫得催人淚下,當然不少人覺得李密這人不厚道,如果真的是這麽有孝心的人,幹嗎用那麽多的語言說自己多麽淒慘,祖母多麽悲涼?這篇文章之所以要這麽寫,是因為看這篇文章的人是司馬炎的緣故。司馬炎是篡位之君,本就名不正言不順,再者,蜀國的很多將士並不是真心歸順,他幾次要求李密做官而被拒絕,所以心生疑惑。再加上司馬炎疑心十分重,如果李密這次上表不夠煽情是會被處死的,所以文章寫得過於深情就可以理解了。換言之,如果李密是給諸葛亮或者劉備上表,這樣寫的話就不合適了。可見,說話不看人,必然詞不達意,說了白說。

對於初次相識的人,我們很容易看出來對方的性別、年齡,但是身份、職業、文化水平等,則必須通過語言交談才能了解。因此,與陌生人見麵,首先要做的不是急於說什麽,而是先聽對方的話語。如果對方彬彬有禮,你也應該文雅、和氣、謙遜;如果對方說話很坦誠,你也應該實在,想到什麽就說出來,不要拐彎抹角。總之要在了解對象的基礎上,說出合適的話。

現在有人說話口無遮攔,甚至不經過大腦思考脫口而出,這樣顯得很沒有內涵。說話不看對象、不分場合經常會給自己招來禍患,或者是埋下禍根。口無遮攔亂說一通給自己帶來的隻能是“痛苦”,而不會是“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