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要力爭上遊,就要善於表現自己,讓自己成為焦點。說話是引起別人注意最直截了當的方式。不要害怕別人批評你喜歡表功,而是要關注自己的努力是不是有人注意到了,自己的才華是不是被埋沒於無形中。要想辦法做個“有聲音的人”,來引起老板的注意。在向老板匯報工作的時候,要講究方法,先說結論,如時間夠充分,再細細地談論。如果是書麵報告,不要忘記在上麵簽上自己的名字。此外,還要設法將成績告訴你的同事或是下屬,他們的宣傳效果遠比你自己的宣傳好得多。把握好會議時的發言機會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會議是同事、主管、老板及客戶之間不可多得的溝通渠道,會議發言是展現能力和才華的大好時機。

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最主要的媒介是語言。一天的二十四小時中,除了睡覺時間,大部分時間都在與人交流,所以語言也就成了人生活當中重要的工具。說話很容易,張張嘴就可以了。但是,要把話說得有水平,說得恰到好處,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很多人在說話的時候不考慮後果,想什麽就說什麽,不去思考這些話說出去會產生什麽樣的影響,甚至根本不清楚自己說這些話的意義和目的,這樣可能直接或者間接地造成了很多過失。當然,造成這樣的過失的人都有一個通病:好自誇、充內行;得理不饒人,說話尖酸刻薄,讓別人下不來台。更有過分的是:有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想盡辦法打聽別人的隱私,知道後又大肆宣揚,破壞別人的聲譽。還有一些人口是心非,喜歡阿諛奉承。

在職場上,很多人都麵臨著這樣一個問題:想要加薪,但又不知該如何向上司開口。這個話題比較敏感,說的時候審時度勢就變得很重要。隻有在時間、地點、場合都對的條件下提出來,才有可能達到目的。否則,貿然說出來,隻會讓老板覺得反感,認為你不懂事。

有社會經驗的人都知道,麵對不同的對象、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時間,說話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溝通的技巧要視情況而定。比如在某些時候,要先聽後說;而在另外一些時候,要先表明自己的立場和觀點,等等。溝通技巧有很多,我們要根據每一個人的背景、經驗以及所處時機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說話方式和處事方式。一句同樣的話,在不同的時間、場合說出來,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有一次李明和同學張翔一起參加一位因病早逝的同學的喪禮。喪禮結束之後,李明對著張翔問了一句:“你的事準備什麽時候辦?”張翔先是一愣,隨即明白李明問的是自己的婚事,一時間有些不知道怎麽回答,場麵甚是尷尬。如果不是因為剛剛參加完喪禮,這句問候是表示關切的。然而在這個時間問出來,卻會讓對方覺得很別扭。

回話的時候要把握好回話的時機,在適當的時候說適當的話。這樣說出來的話才有價值,也才能達到目的。否則,就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也要注意自己聲音的強弱。回答的聲音太大,會給人很不舒服的感覺。哪怕你回的話很有價值,對方也不見得會接受。畢竟咄咄逼人的聲調,隻會讓人敬而遠之,根本無法達到回話的目的。注意聲音的強弱,才能讓回答的話達到實質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