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善慶
稻粱肥,蒹葭秀[1]。黃添籬落[2],綠淡汀洲[3]。木葉空,山容瘦。沙鳥翻風知潮候[4],望煙江萬頃沉秋。半竿落日,一聲過雁,幾處危樓[5]。
[注釋]
[1]蒹葭(jiān jiā):蘆葦。秀:開花吐穗。
[2]籬落:住家的籬笆。落,人聚居之處,即院落、村落。
[3]汀洲:水中或水邊的平地。
[4]沙鳥:指海鷗、沙鷗。
[5]幾處危樓:幾處高聳的樓閣。
[賞析]
稻子高粱碩果累累正豐收,江邊蒹葭開花,頎長清秀。黃澄澄的果實掛滿農家的籬笆,芳草慘淡枯萎遍布汀洲。樹林中葉子凋殘有些空疏,青山的形容也已經消瘦。沙鷗在秋風中上下翻飛,因為知道潮汛到來的時候。遠望一片煙霧籠罩著萬頃江麵,迷蒙浩渺,那氣象正是深秋,離地半竿的落日上,秋雁一聲長鳴,掠過了幾處高樓。
這支散曲寫江頭秋行所見所聞,描繪了一幅清麗明朗的秋景圖,抒發了遊子思鄉之情,是寫景名作。作者用整齊而活潑的語言,描繪了四幅畫。前四句為豐收圖,是平視所見。江邊、沙洲、籬笆,視野開闊,遠近盡括;莊稼肥實密致與蘆葦蕭疏秀美,疏密相間,黃綠相襯,對比明朗。“黃、綠”借代“稻粱、蒹葭”,“肥、秀”寫出了瓜果飄香、秋姿明秀的豐收景象,“添、淡”描繪了由夏轉秋的變化過程,十四個字將秋色渲染得充滿生機,富有詩意。“蘆葦”的攝入,已現離愁情緒。五六句為蕭瑟的秋山圖,是遠視所見。兩句之間為因果關係,因為葉落千山,使山峰顯露出突兀嶙峋的山體,著一“瘦”字,傳神地描繪出山容清臒的容貌。七八句為淡遠的秋江圖,是從平視而遠視所見。“沙鳥翻風”化用杜甫《登高》“風急天高”“鳥飛回”意,著一“知”字,把鳥、江和人連接為一體,這七個字以一連串的動作連貫起來,煉字準確。後一句,以“望”字領起了全句。秋色本虛,著一“沉”字,化虛為實,使秋色成為有重量、可觸摸之物,不僅以萬頃煙江烘托出秋光無限、秋色深沉,而且描繪了萬頃煙江在秋色中的輪廓,也可理解為“萬頃煙江蘊含著沉沉秋色”,可謂鐫刻如畫。
最後三句為設想之景。與其說是所見之景,不如說是因情設景。在中國的古典詩歌中,“落日、雁、樓”常為表達鄉情的意象。孟浩然《途次》:“年心愁客心,鄉思重相催。”劉長卿《秋杪江亭有作》:“日落更愁遠,天涯殊未還……寒渚一孤雁,夕陽千萬山……。”岑參《巴南舟中夜書事》:“見雁思鄉信。”司空曙《寒塘》:“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白居易《江樓聞砧》:“一夕高樓上,故園千裏心。”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作者以此為媒介,接通了廣闊的文化源;又以“半竿”“一聲”“幾處”皴染,使日在將落未落之間,雁聲在已斷未續之時,高樓在參差錯落之處,觸發羈旅思鄉之情,不僅畫麵具有疏宕之趣,而且也將作者的愁情淡化為若有若無,使之從容典雅。作者的羈旅鄉思之情從這四幅畫中由實而虛徐徐出之,曲詞俊雅,富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