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光祖

弊裘塵土壓征鞍[2],鞭倦嫋蘆花[3]。弓劍蕭蕭[4],一徑入煙霞[5]。動羈懷[6]、西風禾黍[7],秋水兼葭,千點萬點、老樹昏鴉,三行兩行、寫長空啞啞,雁落平沙[8]。曲岸西邊,近水灣、魚網綸竿釣艖[9],斷橋東壁,傍溪山、竹籬茅舍人家。滿山滿穀,紅葉黃花。正是淒涼時候,離人又在天涯。

[注釋]

[1]蟾宮曲:曲調名,也叫折桂令。

[2]弊裘(qiú):破舊的皮衣。

[3]鞭倦嫋蘆花:慢慢揮動著鞭子,抽打得蘆花搖曳。嫋:搖曳不定貌。

[4]蕭蕭:這裏是形容行人帶著弓劍的神態。

[5]煙震:山水的氣嵐。

[6]羈懷:旅客的情懷。羈,轡頭。

[7]禾黍:莊稼。

[8]寫高寒呀呀:寫同“瀉”,這裏作斜飛解。呀呀,雁的尖叫聲。“長空”有的版本作“高寒”。

[9]綸竿釣槎:綸,絲做的魚繩,竿即釣竿。釣艖(chá),釣魚的小船。

[賞析]

鄭光祖,生卒年不詳,字德輝,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縣)人。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所作雜劇在當時“名聞天下,聲振閨閣”。與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齊名,後人合稱為“元曲四大家”。按:這首小令又名《蟾宮曲·弊裘塵土壓征鞍》,一名《蟾宮曲·夢中作》。這首小令《陽春白雪》題作白賁,《禦定詞譜》也題作白賁詞《百字折桂令·弊裘塵土壓征鞍》,字句略異。

這首小令抒寫了遊子的羈旅愁懷。騎在馬上,衣衫破弊,滿身灰沙塵土;馬鞭兒也已懶得像蘆花那般搖舞。客子佩帶著冷清清的弓劍,一直走往晚雲的深處。西風把莊稼吹得嘩嘩作響,寒澄的秋水掩映著葦蘆,這一切都撥動了久客他鄉的愁緒。瑟縮的烏鴉,黑壓壓地站滿了路旁的老樹。三兩群雁陣,在高天中排列成字,又呀呀地俯衝著,在平曠的沙灘上駐足。曲岸西邊,水流在急速地打轉,張設著漁網釣竿,有一隻孤零零的小船泊住。斷橋東頭的溪灘上,茅舍疏籬,望得見幾家村戶。紅葉黃花,綴滿了秋天的山穀。這一切都已悲涼不堪,況且客子漂泊在天涯的長途!

小令從人物入手,勾勒出一幅倦客羈旅圖。“弊”“倦”“蕭蕭”等字,顯示了征人長途跋涉的經曆;而“一竟入煙霞”則含有漫無目的、不知所之的迷茫意味。然後,以“動羈懷”三字,帶出一串冷落的秋景,深深觸動遠行人的情懷。作者選擇一係列富有特征的荒村景物,運用白描手法,從地上到空中,從西邊到東邊,從容寫來,揮灑自如,筆如轉環,繪製了一幅帶有立體感的淒涼秋景,畫麵的淒清,用字的雅麗,音調的諧婉,給人以藝術上精美的感覺。

結尾兩句“正是淒涼時候,離人又在天涯”點明了作者本意,不僅使前邊的景物描寫有了著落,而且把蕭疏的秋景與天涯遊客的思情緊緊交織在一起,有畫龍點晴之妙。這同馬致遠的名作《天淨沙·秋思》一樣,都是在寫景之末點明“人在天涯”,用景色來襯現旅愁。隻是《秋思》小令僅有寥寥數語,用語經濟,這首《旅懷》用了許多的襯字,句法變化大,意境也寫得更加開闊。《太平正音譜》評雲:“出語不凡,若咳唾落於九天,臨風而生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