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瓚

驚回一枕當年夢,漁唱起南津。畫屏雲嶂,池塘春草,無限銷魂[2]。

[幺]舊家應在,梧桐覆井,楊柳藏門[3]。閑身空老,孤篷聽雨,燈火江村。

[注釋]

[1]人月圓:黃鍾宮的曲牌名。此調始於宋人王詵,因詞中“人月圓時”句,取以為名。有幺篇換頭,須連用。

[2]畫屏雲嶂:畫屏,指重疊而秀麗的山巒,因被雲霧遮掩著,所以說“畫屏雲嶂”。池塘春草:東晉謝靈運《登池上樓》:“池塘生春草,園林變鳴禽。”這裏用其意,暗寓因季節變化引起的傷感。

[3]梧桐覆井:李白《贈崔秋甫》:“門前五楊柳,井上二梧桐。”這裏用其意,形容古宅的殘破。

[賞析]

倪瓚,字元稹,自號雲林子、風月主人等,無錫(今屬江蘇省)人。倪瓚是元代大畫家,又是著名的曲作者。元末大動亂初起時,他突然疏散財產,棄家出走,浪跡於太湖、泖湖一帶,寄居在田莊、佛寺之中。這首小令當是他棄家出走以後所作。

這首小令抒發了棲身僻鄉時思念故家的心情,表現了對寧靜生活的向往。正在夢中重溫當年生活時,突然被驚醒,原來是從南邊的渡口傳來聲聲漁歌。放眼望去,秀麗的山峰重重疊疊,雲霧在山峰上縈回,池塘裏春草青蔥,讓人無限銷魂。老家應該還在吧,想來應是梧桐遮蓋著水井,家門被楊柳樹遮蔽。自己一身閑散,不能有所作為,坐待歲月消逝。在孤舟上聽雨聲淅瀝,江邊村裏人家的燈火近在眼前。

全曲四小段。前兩小段五句,寫夢醒後的春景,為季節變化感到傷感。開頭破空而起,用“一枕”之短暫與“當年夢”之深長作對比,惆悵之情內蘊其中,從重回“當年夢”驚醒,自然是非常遺憾的。此句“當年夢”總起後曲詞。下句承上解釋“驚回”的原因,“漁唱起南津”極富詩意,暗示作者隱居鄉野。全曲情景由此二句而來。第二小段寫景,白雲青草,山光水色,由山寫到水,由上寫到下,由遠景及近景,動靜結合,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一幅色彩明麗的春光圖。然而,作者寫美好春景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抒發愉悅的心情,而是用美景反襯哀情。“無限銷魂”中的“銷魂”有黯然神傷之意。那麽,作者為什麽產生如此反常的情感呢?第三小段作了深入闡發。“故家應在”交代這三句是作者想象之景,“故家”點明“當年夢”之所在,是全曲之眼。“梧桐覆井,楊柳藏門”借景抒情,表現了作者對“故家”的深切懷念。作者是主動棄家而浪跡江湖的,為什麽又苦戀“故家”呢?聯係元末社會大動**的情形來看,當是對過去安謐、恬靜生活的追懷。作者本無意於功名利祿,對統治者抱著冷漠蔑視的態度,因此隱居鄉裏,以詩酒自誤。現在連這樣的生活也不可得,無怪乎他要有無限的惆悵之情了。第四小段又由回憶轉回現實,表達了自己生不逢時的惆悵。“閑身空老”表達了自己無所作為,虛度人生,徒耗時光的悵惘,是後一句的起因;“孤篷聽雨”寫作者此時內心的空虛寂寞而無可奈何,寂寥一身,百無聊賴,生涯淒苦;“燈火江村”是用荒涼、靜寂的環境氛圍烘托這種心情。這三句由白天之景寫到傍晚之景,時間和場景都發生了轉換,但感情則更深沉內蘊,與其說是寫景,不如說是因情設景,情景完全融合為一,作者生不逢時的無限惆悵也自然溢出紙麵而讓人感慨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