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與前一個困難相矛盾的是,黑格爾方案所引起的第三個困難是它似乎令人悲觀與消沉。我們之所以有這種印象,其中一個原因是由於所用的語詞。我運用英文詞“reconciliation”來表達黑格爾所用的德文詞Vers?hnung。“reconciliation”的一個基本特征是它具有“順從”(resignation)的意思。這可能表明,黑格爾的方案的真實目標是順從,這聽起來令人悲觀與消沉。“順從”與Vers?hnung之間的差異是第三章所要討論的主題,但我們在這裏需要指出,Vers?hnung並不意味著順從。Vers?hnung所傳達的態度是積極的。Vers?hnung本質上包含了一種肯定性。黑格爾和解方案的目標並不是要從異化狀態轉變到向社會世界順從的狀態。它所追求的最終狀態是人們能夠理性地讚同與肯定社會世界。

然而,黑格爾的方案給人一種悲觀的印象並非全然源於Vers?hnung一詞的英文翻譯問題,也並不是說它隻對不講德語的讀者才造成這種印象。哪怕人們認識到黑格爾的社會哲學並不是要成為一種順從哲學,人們依然會疑惑,他的和解方案難道不會最終淪落為一種順從方案嗎?黑格爾社會世界所展現的問題的嚴重性可能會使人們傾向於認為它會如此。正如我們所見,他的世界(像我們的世界一樣)不僅包含了離婚與戰爭,也包含了貧窮。黑格爾認為,與現代世界達成和解也就意味著我們要接受這樣的世界,哪怕它包含了這些問題。人們可能會問,這種接受是否最終並沒有發展成順從。但是,這並不是我們一開始就能解決的問題。實際上,在我們能夠思考和解方案是否最終會淪落為順從方案之前,我們必須將它作為一個整體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