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天生喜歡抬杠,隻要與人搭上話就針鋒相對,無論別人說什麽,他都加以反駁以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這樣不僅會得罪很多人,也會使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法國大哲學家羅斯費柯說:與人談話,如果把自己說得比對方好,便會化友為敵,反之,則可化敵為友。

要想與人為善,拓展人脈,在與別人交談時,一定要注意他人的情感反應,不應居高臨下,強行向對方“灌輸”自己的觀點,強迫別人接受。有很多時候,恰恰需要讓別人先說,一方麵是表示自己的謙遜,使別人感到高興;另一方麵可以借此機會,觀察對方的語氣神色及來勢,給自己一個測度的機會,這不是兩全的方法嗎?可是有許多人,與別人交談時,總是好像要壓倒對方,或者使對方感到自己是一個不平凡的人物;還有許多人話一開始便滔滔不絕,自以為是一個能言善道者,須知別人會由此產生不好的印象,甚至以後見麵都敬而遠之。

所以,在交談時,我們一定要把說話和表達觀點的機會留給別人,當我們的意見與他人不一致時,不要急著爭辯,隻要你心裏知道對與錯,言語上做些讓步,又能損失什麽呢?

不管是在家中,還是辦公室,或是大街上,如果常常和別人意見相反,這個習慣都需要改。誠然,任何人都喜歡堅持相信自己已經相信的事物,而不希望別人來加以反對。凡是有人表示反對我們的時候,我們就會要尋找許多的方法、許多的理由來辯解。所以,在說話的時候,如果一開始就說:“我要證明這個”,"我要證明那個",這並不是聰明的辦法。這樣,顯然就站在了別人的對立麵了!假使一開始就不站在別人的對立麵,然後再回答對方提出的問題,說服就容易多了。這好像在和他人共同探討問題的答案,然後再把觀察得十分透徹的事實提出來,使別人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自己的結論,並對自己有了十分的信任。

那麽,如何預防這種互相“抬杠”的局麵產生呢?下麵幾個原則可供參考:

1.有取有舍的原則

作家尤今說得好:“兩個人聊天,就像一對齒輪在轉動,能不能相互齧合,全看緣分。碰上好的談話對象,一壺茶、一把瓜子,天南地北,痛快淋漓。你說出來的,他懂;你沒有說出來的,他也懂。偶爾,一個眼神眼色,一個微笑,雙方便能不約而同地說出同一句話來。噯,真是快活啦!”尤今妙筆生花,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心有靈犀一點通”的談話境界,這可真有點可遇不可求。

然而,隻要在自己的生活圈子中,善於選擇合適的交談對象、恰當的時機、溫馨的地點,一般都能達到預期的交談目的。好的交談對象不是“碰”上的,是“覓”來的。一直被動等待,永遠會是孤家寡人的自言自語,心裏獨白。

2.適可而止的原則

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同理,天下也沒有說不完的話題。無論多麽美妙動聽的談話,總有終結的時候。“鶴脛雖長,斷之則悲;鳧脛雖短,續之則憂。”

交談更應是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馬拉鬆式的交談,不但讓人感到乏味,也不利於人的身心健康。嘮嘮叨叨,軟磨硬泡,廢話連篇的交談,無疑是製造痛苦。尤其是一方情緒不佳,身體不適,更應該及早把話匣子關閉。

3.求同存異的原則

人們往往喜歡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總是覺得自己的想法比別人的更高明。“征服欲”在交談中不知不覺地膨脹起來,表現為不尊重對方的意見,非讓對方認同自己的觀點才罷休。這種想法不但錯誤而且有害。無論是誌同道合的好友,還是恩愛無比的夫妻,思想上總是有差異的。如果兩個人的想法總是一模一樣,那麽總有一個存在是多餘的。

羅斯福曾說過:“如果自己所確信的事,有75%的正確性,就應該覺得非常滿意了。而75%也是最大的限度,不能再向上提高了。”

因此,在交談中各抒己見,取長補短,求同存異是十分重要的。一味地尋求認同感,隻會給自己的生活製造麻煩和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