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論語·子罕》

孔子在河邊感歎地說:“一去不複返的時光就好像這河水一樣啊!不論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魯迅12歲的時候在紹興城讀私塾,當時他的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還小,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甚至有的時候還需要幫助母親做家務。

有一天,魯迅因為在家裏多幫助母親做了一點事,結果上學遲到了,嚴厲的壽鏡吾老師狠狠地責備了魯迅一番。在魯迅挨了批評以後,並沒有因為受到了委屈而埋怨老師和家庭,他反而非常誠懇地接受了老師的批評,決心做好精確的時間安排,再也不會因為做家務而耽誤上課了。於是,魯迅用小刀在書桌的右下角,方方正正地刻了一個“早”字。用這樣的方式來提醒和鞭策自己要珍惜時間,發奮讀書。

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後來魯迅說:“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隻要你擠,總是有的。”

魯迅對於讀書的興趣非常廣泛,他不僅喜歡寫作,對於民間的藝術,特別是一些傳說、繪畫都有深刻的愛好。也正是因為魯迅的廣泛涉獵,多方麵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顯得更加重要。魯迅這一輩子多病纏身,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是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休息。

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是生命。他說:“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

我們可能從小就熟讀過許多珍惜時間的詩句,例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等,其實這些詩句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要抓緊時間,不要虛度青春的。

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懂得珍惜每分每秒,造就了輝煌的成就;而失敗的人因為消磨時間,在他們眼裏時間是漫長和無所謂的,結果最後當他們回過頭看一看自己走過的路時,才猛然發現時間如流水,一去不複返,才知道時間是如此的寶貴,但是這一切都已經遲了。

一個會管理時間的人,總是能夠泰然自若地待人處事,將需要處理的事、需要完成的事在自己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得有條不紊。而一個不會管理時間的人,在他的生命中就會有許多時光是處在一種浪費狀態,並且隨時可能會浪費掉其他人的時間。

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也是為了更好地享受我們有限的人生。一天的時間如果不好好進行規劃,就會白白浪費掉,消失得無影無蹤。而且很多事實也證明,成功與失敗的界限就在於如何分配時間、如何安排時間。

如果一個人沒有奮鬥的目標,其實就是在浪費時間。就好像我們毫無目的地從一個店鋪逛到另一個店鋪,從一條街轉到另一條街,這是一件多麽沒有意義的事情。

確定目標能夠幫助我們節省大量時間,讓我們的生活走上正軌,每當遇到一些事務,就知道應該如何從中選擇有益於自己目標的事情,避免與目標不相符的事。

珍惜時間也並不代表著要不停地工作,甚至是放棄休息,它是指能夠很好地利用休息和空餘的時間,讓我們能夠更加高效地工作。如果我們把空餘的時間都花費在無所事事上,那麽它既不會有利於我們,也不會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益處。可是當我們把一些時間花在有益的遊戲、體力活動或體育運動上,從側麵來講就會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益處,就會讓我們獲得力量,去實現我們的目標。

珍惜時間,樹立目標,這是我們每個人一生需要遵守的準則,隻有把這兩項作為座右銘,時時刻刻牢記在心,才能讓我們有限的生命,煥發出無限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