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甘苦,唯有嚐盡,才解其中味。篤定的感情,唯有磨合,方能香溢永恒。

1924年9月,梁思成和林徽因結束了兩人在康奈爾大學的暑期課程,一同前往賓夕法尼亞大學讀書。成立於18世紀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屬於常春藤大學聯盟,它為全美最好高校之一。

很快,梁思成便入讀了建築係,林徽因卻無法順利進入建築係。原因是,建築係學生經常需要熬夜畫圖,女生處在這樣的環境會比較危險。與從少女時期就心向往之的建築藝術無緣,林徽因隻好選擇了同建築係相關的美術係,並且選修了建築係的主要課程。

這樣,林徽因和梁思成就成了同窗,一同上課,一同完成設計作業。沒課的時候,林徽因、梁思成就會約上早一年到賓大的陳植,去校外郊遊散步。興致好的時候,他們便坐上車子到蒙哥馬利、切斯特和葛底斯堡等郊縣去,觀看那裏的名勝古跡。

林徽因和梁思成對那裏的蓋頂橋梁十分感興趣,常常流連忘返。有時,三個人也會去逛逛集貿市場。在農家的小攤上,他們總能買到各種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林徽因喜歡吃油炸燕麥包,梁思成卻喜歡黎巴嫩香腸和瑞士幹奶酪。在這樣簡單、愜意的環境下,他們度過了人生從未有過的美好時光。

1926年1月17日,一個美國同學比林斯給她的家鄉的《蒙大拿報》寫了一篇訪問記,記錄了林徽因在賓大的學習生活:

她坐在靠近窗戶能夠俯視校園中一條小徑的椅子上,身體俯向一張繪圖桌,她那瘦削的身影匍匐在那巨大的建築習題上,當它同其他三十到四十張習題一起掛在巨大的判分室的牆上時,將會獲得很高的分數。這樣說並非捕風捉影,因為她的作業總是得到最高的分數或是偶爾得第二。她不苟言笑,幽默而謙遜,從不把自己的成就掛在嘴邊。

或許是因為,林徽因那太過早熟、壓抑的童年,讓她能在這個自由的環境裏感受到更大的快樂和放鬆。這一株青春的樹,終於可以肆無忌憚地碰觸陽光了。這裏的氛圍是明朗的,同窗好友充滿朝氣的笑聲讓人越發感到年輕的活力。她可以大聲地講笑話,開心地笑鬧,沒有人會幹涉她。嚴格的父親,憤憤不平的母親,畸形的家庭關係……這些糾纏她多年的束縛終於解開了。在這個新世界,每個人都心無芥蒂地喜歡著她。雖然功課繁重,但她仍然可以和同學看戲、跳舞、聚會。她加入了“中華戲劇改進社”,生活看起來真是好極了。

對於林徽因來說,她漂洋過海來到美國,是為了追逐自己的建築夢,卻因為性別就被輕飄飄地拒之門外,要強的她並不就此甘心。雖然隻是建築係的旁聽生,但她和其他正式的學生一樣認真上課,完成作業,交報告,因此,成績總是數一數二。

天道酬勤,很快,林徽因的努力便得到了回報。從1926年春季開始,她就成為建築設計教授的業餘助教,並在1926—1927學年升為該專業的業餘教師。林徽因外表美麗,能講很棒的英文,而且活潑健談,走到哪裏都是焦點,所以,很受大家的歡迎。

與之相反,梁思成更加沉著理性。林徽因的思維活躍,富於創造性,常常是先畫一張草圖,隨後又多次修改,不滿意的便丟棄,當交圖期限臨近時,梁思成便會幫助她,以自己那準確、漂亮的繪圖功夫,把林徽因繪製得亂七八糟的草圖,變成一張清楚而整齊的作品。

林徽因脾氣急,梁思成性格好,兩個人在一起,既誌趣相投又性格互補,是最好不過的了。所以,盡管偶爾也少不了三言兩語的齟齬,但他們之間的感情終歸是越來越篤定、深厚。這也是後來,他們的婚姻能穩固幾十年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了充分的了解與磨合,兩人在相戀、爭吵和懷疑的過程中找到了平衡,所以,便可牢牢係住對方,相互偎依,靜靜走完這一世。

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兩人有過歡笑,也共同承擔了失去親人的痛楚。入校不到一個月,梁思成就接到了母親病逝的電報。考慮到孩子們剛剛安頓下來,梁啟超幾次三番致電叮囑梁思成不必回國奔喪,隻梁思永一人回去便可。梁思成是家中長子,母親重病期間別說床前盡孝,就連去世也沒法回去見最後一麵,這如何不讓他悔恨交加?看著梁思成傷心欲絕的樣子,林徽因知道現在說什麽也沒用,她能做的就是陪在他的身邊,安慰他,表達自己的關切。

後來,兩人在校園後麵的山坡上做了簡單的祭奠,梁思成流著淚燒了寫給母親的祭文。林徽因采來鮮花和草葉,編織了一個精巧的花環,掛在鬆枝上,朝著家鄉的方向。

喪母的悲痛還未完全平複,又一個晴天霹靂炸響了。這次痛失至親的變成了林徽因。十五個月後,梁啟超從國內來信,告知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在“反奉”戰爭中身亡。

這是二人麵臨的第二次喪失親人的痛楚,林徽因又病倒了。她執意要回國,卻被梁啟超頻頻發來的電函阻止。梁啟超曾在寫給梁思成的信裏說:

我和林叔叔的關係,她是知道的,林叔的女兒,就是我的女兒,何況更加以你們兩個的關係。我從今以後,把她和思莊(注:梁啟超二女兒)一樣地看待,在無可慰藉之中,我願意她領受我這種十二分的同情,渡過她目前的苦境。

這段時間,梁思成每天陪伴在她身邊,徽因吃不下飯的時候,他就去學校的餐館燒了雞湯,一勺一勺地喂她。他成了她重要的精神支柱。也隻有在這樣的彼此關照裏,他們才獲得了勇氣,慢慢從悲痛中走出。

1927年,林徽因結束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學業,獲美術學學士學位,四年學業三年完成,轉入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學習舞台美術設計半年,成為我國第一位在國外學習舞美的學生。這年2月,梁思成也完成了賓大課程,獲建築學學士學位,為研究東方建築,轉入哈佛大學研究生院,7月,他又獲得了賓大建築學碩士學位。

彼時,他們曾為同一個夢想來異鄉求學,而數年後,走過那段多夢的青蔥歲月,他們執手患難,曆經波折,終於要修成正果。

1927年12月18日,梁思成與林徽因的訂婚儀式在北京的家裏按照傳統禮儀舉辦。次年3月21日,兩人在加拿大渥太華舉行婚禮。

在中國駐加拿大總領事館的教堂裏,林徽因穿著自己設計的嫁衣——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鳳冠霞帔”,領口和袖口都配有寬邊彩條,頭戴裝飾有嵌珠、左右垂著兩條彩緞的頭飾。與她並肩而立的梁思成一身簡潔莊重的黑色西裝,端正的麵孔更加神采飛揚。

佳偶天成。從此,山高水遠,他們將一起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