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災難,世人唏噓,但對逝者而言,又何嚐不是一種解脫?隻是,有些人生就掀起風浪的本事,逝去之後亦能讓世人為他消耗光陰。而那光陰,終究要在世人的回憶裏,豐潤鮮活。

徐誌摩乘飛機遇難,讓整個文藝界為之震動。為了紀念這位英年早逝的詩人,眾多詩文好友商定設立徐誌摩文學獎,並建立徐誌摩圖書館以及徐誌摩紀念館。在搜集徐誌摩生前書信、日記的過程中,幾位友人發生了“康橋日記”的糾紛,被人們稱為“八寶箱”之謎。

1925年春,因和陸小曼的戀情鬧得滿城風雨,徐誌摩決定到歐洲旅行,散心避風頭。但他的日記和書信以及手稿等不便隨身攜帶,便裝進一個箱子,欲找人代為保管。由於裏麵的東西涉及他和林徽因早年的一段情緣,自然不方便交給當時正與自己戀愛的陸小曼。於是,在深思熟慮之後,徐誌摩便將箱子托付給了淩叔華保管。

淩叔華是北大英文係教授、文學理論家陳西瀅的夫人,與徐誌摩相識於泰戈爾訪華之際,是新月社的成員。兩人之間曾有書信來往,友誼深厚。

徐誌摩遇難後,淩叔華和林徽因都曾說誌摩生前給予她們為自己寫傳記或保管書信的允諾。有些朋友,比如沈從文認為由淩叔華保管更為妥當。胡適是這一群人中的“老大哥”,他與梁氏夫婦感情甚好,因此,更傾向於“八寶箱”應該交給林徽因。

徐誌摩去世後,胡適打算為徐誌摩出版文集,便寫信給淩叔華,要求從她那裏拿到“八寶箱”。淩叔華在寫給胡適的回信中說,箱子裏麵有陸小曼的兩冊日記,寫在和徐誌摩熱戀初期,其中有不少是罵林徽因的話,因此,此箱不便交與林徽因,當由徐誌摩的遺孀陸小曼所有。

但胡適並沒有將箱子交給陸小曼,而是全部交給林徽因。不過,淩叔華在將徐誌摩全部遺稿交給胡適前,自己私藏了《康橋日記》中的兩冊。 《康橋日記》是徐誌摩熱戀林徽因時寫下的感情獨白,並在生前承諾日後將交林徽因保管。

後來,淩叔華想要收集《康橋日記》,由自己編輯出版,便找到林徽因,希望從她這裏征集徐誌摩致林的書信。林徽因婉言說,信在天津,且內容大部分為英文,不方便馬上收集,並順勢問及被淩叔華扣下的那兩本日記。淩叔華不好明確拒絕,就約定三天後讓林來家裏取。臨走前,林徽因讓淩叔華帶走了“八寶箱”裏兩本陸小曼的日記,希望能從淩那裏交換到屬於自己的《康橋日記》。

但是,三天後,林徽因並沒有在淩叔華家裏見到她,隻得到淩叔華留下的一封信,說是日記沒有找到,這幾天忙碌,要周末才有空尋找。林徽因知道淩叔華有意拖延,氣得一夜沒睡,無奈之下,便向胡適求助。於是,胡適另寫一信給淩叔華:

昨始知你送在徽因處的誌摩日記隻有半冊,我想你一定是把那一冊半留下做傳記或小說材料了。但我細想,這個辦法不很好。……你藏有此兩冊日記,一般朋友都知道……

所以我上星期編的遺著略目,就注明你處存兩冊日記。……今天寫這信給你,請你把那兩冊日記交給我,我把這幾冊英文日記全付打字人打成三個副本,將來我可以把一份全的留給你做傳記材料。

在胡適的勸說下,淩叔華將半本《康橋日記》交給林徽因。

但是,拿回的日記依舊是不完整的。林徽因將這半本和自己手上的一對比,發現仍有被截去的四頁。如此,林徽因對淩叔華很是不滿,而淩叔華也對林徽因從此心生芥蒂。至於殘缺的四頁是否最終被林徽因要回,我們已不得而知。到此,由“八寶箱”鬧出的風波已大抵告一段落。

對於如此心切地想要得到《康橋日記》的原因,林徽因自己的解釋是“好奇”“紀念老朋友”,至於是否真有“銷毀”過往的動機,恐怕世人無法知曉了。《康橋日記》沒有公開發表的原因,林徽因在之後寫給胡適的一封信中說,是因為“年青的厲害”,“文學上價值並不太多”,況且,當事人大多健在,這些日記在當時出版是不合時宜的,也不急著用這些材料寫傳記。

日後,徐誌摩“八寶箱”中的遺稿,由陸小曼整理後以“愛眉小劄”和“眉軒瑣語”為題發表。而林徽因手中遺存的“日記”,早已灰飛煙滅,一如那消散在康河霧靄中的英倫之戀,在十裏洋場樂聲中的你儂我儂裏,不見蹤影。

曆史也許並不如煙,即使無法改變,也早已說不清,道不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