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利仁榮是黨項族中著名的學者。他不僅學識淵博,精通中國文化,還是西夏王朝建立初期的各種典章製度的參與者和謀劃者。他曾受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委托,親自主持創製了中國曆史上獨具特色的文字——西夏文。他也是李元昊最重要的大臣之一,被李元昊封為謨寧令。

提倡務實

李元昊繼位之初,準備廢除父輩傳下來的沿襲宋朝的舊製度。但是,他的想法卻遭到了朝中大臣,尤其是前朝元老的激烈反對。

當時西夏在如何建國上,朝臣們持有兩種意見,並且形成了兩股截然不同的對立勢力。一種認為,唐宋的禮儀製度翔實完備,理應照搬;另一種則主張根據黨項的實際情況穩步進行改革,反對全盤宋化。

兩股勢力爭得不相上下,李元昊對此也猶豫不決,不知該如何是好。

就在大家爭論不休的時候,野利仁榮站了出來。他說,想要一個國家興旺繁榮,就必須有一套完整的治國方略。如果完全照搬別人的治國方略,各國情況不同,施行起來的效果也不一樣。

過去,商鞅變法就是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來的;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也是因為他想發展軍事。而在實施這些變法之前,他們都做了很長時間的準備,才使改革得以成功。

除此之外,西夏黨項族人和漢族人混居,西夏民風強悍,喜歡打獵,常和兵器、馬匹打交道,根本沒有宋朝人的禮樂詩書氣質,完全照搬宋朝的製度在西夏根本行不通。隻有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製定出相應的法律,才可以與宋朝以及其他民族相抗衡。大家被野利仁榮說得啞口無言,李元昊的臉上也露出了讚許的笑容。

野利仁榮提出的根據本國和本民族的實情確定立國方針和改革的意見,得到了李元昊的認可。這場事關西夏國存亡和發展的討論就此結束,野利仁榮也因此成為李元昊的心腹。

此後,野利仁榮便建議李元昊在改革禮樂時,為君的要用禮治國,為民的要遵守道德製度。同時,他還要加強各蕃部的團結,而打仗是次之又次的事情。這些建議,李元昊都一一采納了。

創立文字

西夏本沒有屬於自己的語言和文字,隨著黨項族的社會發展,為了增強民族意識,野利仁榮認為必須創製一種代表黨項族自身特點的文字。

在李元昊的授意下,野利仁榮根據漢字與藏文的特點,在公元1036 年,為西夏創製出了屬於西夏的十二卷西夏文字。這些西夏文字仿照漢字的造字特點,采用會意合成法,組成了新的文字。

西夏文字的誕生,既是黨項民族智慧的體現,也為西夏政治和文化的發展開辟了一個新紀元。

野利仁榮創製出西夏文字後,李元昊便下令遵為“國字”。

正式頒布的時候,群臣上表敬獻頌詞,舉國慶賀。為了推廣這種文字,野利仁榮派人到民間教授,幫助人們使用西夏文字記事,並不辭辛勞地親自到各地為人們答疑解惑。李元昊還規定,西夏國內所有的文藝誥牒,一律都用新創立的西夏文書寫。

由於野利仁榮的積極推行和大力提倡西夏文字的使用,西夏文字廣泛應用於上自官方文書、下至百姓生活的各個方麵。

此後,西夏文字在野利仁榮及朝中文人雅士的進一步推廣之下,逐漸演變成形似漢字的楷、草、隸、篆等不同書體。

西夏文字的產生和發展,為李元昊建立國家、鞏固政權、對外交流起到了極好的推動作用。也提高了人們的學習效率,普及了知識文化。

修撰典籍

野利仁榮創製出西夏文字後,李元昊還設立了“蕃字院”,委任野利仁榮來主持。

此後,李元昊同吐蕃、回鶻及西域各國往來的文書,均用西夏文字書寫,撰寫人則是“蕃字院”裏的官員。除此之外,野利仁榮還通過翻譯漢文典籍、學習漢族文化,逐步歸納出一套用以治理封建國家的書籍。

在蕃字院中,野利仁榮主持翻譯《孝經》《爾雅》《四言雜字》等漢文典籍為西夏文,野利仁榮還在黨項和漢族官僚子弟內選拔出品學兼優的學生,讓他們進入蕃字院學習。等到他們學業有成時,再根據他們的成績授以大小官職。

野利仁榮這種培養、選拔官吏的辦法,對提高黨項地主階級的文化水平、抑製貴族豪強勢力的擴大和鞏固西夏封建政權都具有積極意義。

公元1042 年七月,野利仁榮因病去世。李元昊甚是悲痛,一連三次前去祭奠,並下令給予厚葬,封為“富平侯”。公元1162 年,仁宗仁孝又追封野利仁榮為“廣惠王”。

相關鏈接:

西夏是被誰滅的?

使西夏王國走向滅亡的是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鐵騎。

公元1203 年到1226 年,成吉思汗先後對西夏發動了六次進攻,而且一次比一次凶猛。西夏皇帝率領全國軍民進行了艱苦的保衛戰,最終因彈盡糧絕、又遭遇了強烈的地震而投降。

蒙古鐵騎雖然攻破了西夏,但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蒙古軍死傷無數,成吉思汗也在討伐西夏的過程中死去。

所以蒙古軍占領西夏都城後,便屠城泄憤。而且元朝作為宋、遼、夏、金的後朝,也僅僅修了《宋史》《遼史》《金史》,唯獨不修繕西夏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