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

莫高窟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以其豐厚的文化積澱,精美的藝術價值令人心馳神往。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可以說,到了敦煌不去莫高窟就等於沒有到過敦煌。

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裏處,乘車需要大約30分鍾的時間。

莫高窟,在當地叫“千佛洞”,“千”在這裏並不是指具體的數目,佛語泛指有許許多多的佛和洞窟。大家都知道,在我國有四大石窟,以石刻聞名的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是曆代皇家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以泥塑藝術出類拔萃,敦煌的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之所以莫高窟的聲譽遠遠超越其他石窟,其原因之一是莫高窟開鑿年代較早,迄今已有1638年的曆史,莫高窟比雲岡石窟早94年,比龍門石窟早128年,比麥積山石窟早18年;二是規模宏大,現保存完好的洞窟735個,像蜂窩一樣密密麻麻排列著,錯落有致,延綿1600多米;三是雕塑、壁畫十分精美,藝術價值無與倫比,堪稱是一個佛教藝術畫廊;其四是藏經洞的發現,她的發現是中國近代考古史上的重大事件。“藏經洞”發現的文獻,內容包括宗教經典和多種文字書寫的世俗文書,涉及到許多學科如古代宗教、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可以說是研究的寶藏。曾經一位日本學者稱之為“第一大畫廊”,法國學者稱之為“牆壁上的圖書館”還有一位學者看了莫高窟感慨地說:“看了敦煌石窟,就等於看到了實際的古代文明。”莫高窟在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991年授予“世界文化遺產”證書。

大家在來敦煌之前,一定對這裏的神秘充滿了好奇,也許會有這樣一個疑問,名揚海內外、震驚世界的佛教藝術寶庫為什麽會開鑿在敦煌這樣一個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的戈壁荒漠之中呢?

先來說說它的神奇。據莫高窟的碑文記載,公元366年,有位叫樂僔的僧人雲遊到鳴沙山東麓腳下。當時的樂僔和尚,又累又乏,無意間看見夕陽西下、霞光四射的的鳴沙山斷崖,他被怔住了,眼前騰燃的金光不就是就是千佛在閃動麽!天地間沒有一點聲息,隻有光的流溢,色的籠罩,此情此景使他心有所悟,決定從今要廣為化緣,在這裏築窟造像,使它真正成為聖地。不久,樂僔和尚的第一個石窟就開工了。他在化緣之時廣為播揚自己的奇遇,遠近的老百姓也就紛紛來朝拜勝景。年長日久,新的洞窟也一一挖出來了。上至王公,下至平民,或者獨築,或者合資,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祈,全向這座陡坡鑿進。從此,這個山巒的曆史,就離不開工匠斧鑿的叮鐺聲。工匠中隱潛著許多真正的藝術家。前代藝術家的遺留,又給後代藝術家以默默的滋養。於是,這個沙漠深處的陡坡,濃濃地吸納了無量度的才情,空靈靈又脹鼓鼓地站著,變得神秘而又安詳。

佛教信仰和開窟造像是人們追求幸福和向往平安的一種表現形式。來往於絲綢之路的商隊、儒人、使者的這種宗教迷信感更為強烈。所以莫高窟的開鑿除了禪師、儒人之外,還有其他人。比如說,來往於絲綢之路的商人。敦煌是絲綢之路上的名城重鎮,而且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匯合點,是中原進入西域的最後一站,又是西域進入中原的第一大站。西去的人們為了能夠使自己順利地穿越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以及被稱之為“死亡之海”的羅布泊,所以在離開敦煌之前開鑿洞窟,願佛祖保佑他們能夠平安順利。佛教還願、平安歸來的人們為了感謝佛祖的保佑和幫助,也出資修建一些洞窟。還有一種人就是平民百姓,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第一站就是敦煌,任何一種文化傳進來都要民族化、本土化,當地的老百姓祈求風調雨順,來年有個好收成,幾百或上千人捐資一些小型洞窟,他們所修建的這些洞窟大多規模較小。另有一種人,就是窮困書生,他們主要是希望佛祖保佑他們能夠金榜題名。再有的就是一些達官貴人,當地一些達官貴族為了顯赫他們的地位,或希望佛祖保佑他們官運亨通,不惜花費巨資修建一些大手筆的洞窟。莫高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而繁榮,隨著絲綢之路的衰落而衰落。在悠遠的曆史中,唐代是敦煌最鼎盛的時期,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元宵節燈會盛況是“長安第一,敦煌第二,揚州第三”,長安當時是國都,繁榮景象可想而知。古人曾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社會繁榮,生活富足,人們也就有了精神上的追求,人們為了精神上的寄托和心理上的滿足,在莫高窟開窟造像,燒香拜佛來供養,以求得心理上的安慰。敦煌莫高窟香火就興盛起來,逐漸地形成了規模。唐代武則天時,洞窟達到一千多個,從而達到了莫高窟的鼎盛時期。在五代時此地已經沒有空餘的地方可以開鑿新窟,隻能舊窟重修擴建,就這樣一直延續到了元代。宋代以後,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莫高窟日漸衰落,特別是明代時閉鎖嘉峪關以後,莫高窟乏人問津,藝術出現了斷代。明清600多年以來,莫高窟逐步門前冷落,香火不再。

關於莫高窟的名稱的由來,可以說是眾說紛紜:一是據史書記載,在唐代的時候,鳴沙山被稱為“漠高山”,山下便是“漠高鄉”或“漠高裏”,這裏的石窟因此而得名“漠高窟”。後來就沿用成今天的“莫高”了。二是由於莫高窟開鑿在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鳴沙山的海拔要比敦煌市海拔高出300米,把開鑿在沙漠高處的洞窟叫做“莫高窟”了。三是據說當年開鑿第一個洞窟的樂僔和尚,道行比較高,其他僧侶的道行都莫高於此僧,所以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取名“莫高窟”了。最後一種說法是,“莫高”是梵文的音譯,有“解脫”的意思。這裏用“莫高”,寄托著人們解脫塵世煩雜的美好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