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這個團隊中,已經有了蕭何、周勃、夏侯嬰、灌嬰、曹參、王陵和樊噲等幾名非常關鍵的重要人物。通過幾年的協作,劉邦的人脈力量,初步地開始展示價值。縣令對他也越來越信任。
除了蕭何與樊噲之外,其他的幾個人物也非同小可,比如夏侯嬰。我們知道,這個家族的勢力一直到了東漢末年仍然十分強大,皆因為在漢帝國的建立過程中,夏侯家族為老劉家的天下出了大力,因此世代封侯,拱衛漢室。
夏侯嬰和劉邦也是同鄉,劉邦當亭長時,他是沛縣的廄司禦,也就是縣政府車隊的車夫,公車司機,經常接送往來的官員和重要客人,傳遞文件。工作需要,他與劉邦往來較頻,兩人意氣相投,就成了朋友。後來夏侯嬰晉升為縣政府的小吏,進了蕭何等人的圈子,與劉邦也就更熟了。
兩人還發生過一次誤傷事件。有一次,劉邦與他練劍,不小心傷到了夏侯嬰,被人舉報了。按照秦律,官吏傷人追究更嚴,就算你倆是遊戲也不行。在法庭上,劉邦不承認自己傷了小夏,小夏當然也一口否認老劉傷了自己。兩人很團結,守口如瓶。雖然上麵派下來的調查人員用鞭子把夏侯嬰抽了個半死,還在號子裏關了好幾個月,最終也沒能審出真相。
老劉和小夏最後都脫了罪責,經此一事,二人就成為了生死之交。
劉邦起兵後,夏侯嬰隨同一起造反,始終跟在劉邦左右,是他的專用司機,替他駕車——比如劉邦千裏迢迢跑進韓信軍營奪了他的兵權,當時駕車的就是夏侯嬰,可見他在老劉心目中的位置。後來他被封為昭平侯,做了漢帝國的交通部部長——太仆一職,位列九卿,世代尊榮。但是夏侯嬰對此並不在乎。
他每次見到劉邦,都會熱淚盈眶地說:“陛下,我還是懷念給你開車的日子啊!”
劉邦聽了,十分感動,對他也更加信任。
曹參作為蕭何死前指名推薦的接任丞相,其地位當然也不可小視。他也是沛縣之人,同鄉中的一員。曾經做過獄掾,就是監獄管理人員,與蕭何、劉邦堪稱鐵三角關係。史書說他們幾人“居縣為豪吏矣”,就是指他們有權有勢,形成了一個牢固的關係網,成為了當地很強的勢力。
在建立漢帝國的過程中,曹參深受重用,功勞極大。人們多認為他是首功之臣,功在蕭何之上。隻不過,由於劉邦對蕭何的偏愛,才排在了蕭何之後。為了這事,曹蕭二人的心裏都不舒服,算是一個小小的過節。
到蕭何死時,曹參正在外地,是封國齊國的丞相。聽到這個消息,曹參馬上說:“趕緊給我收拾行裝,我得趕回長安,因為我要當中央的丞相了。”仆人小聲議論:“咱們老爺是說夢話吧,蕭丞相與老爺素有過節,怎會將相位讓於他呢?”
曹參聽了,不以為然,隻說:“過幾天你們就知道了。”
果然,蕭何臨死前向皇帝推薦的自己的繼承人,就是曹參。這說明,兩人雖在功勞的大小上有所分岐和爭端,但在大事上,一點都不糊塗。
周勃的祖上是河南人,後來才搬到了沛地。他年輕時靠編織蠶具為生,賣不了幾個錢,就兼職幹點吹鼓手的工作。不要誤會,這個吹鼓手不是去給人當網絡炒手,而是給那些有紅白之事的人家吹吹打打,算是一個業餘的音樂家。
他還參加過軍,當過弓手。所以在射箭方麵,他是很有資曆的,射得又遠又準,另外軍事素質也極強,有勇有謀。隨劉邦起兵反秦後,他南征北戰,立下大功;漢朝建立後,他又率軍平定諸王之亂,替劉邦幹掉想叛亂的功臣,戰功赫赫。
劉邦對周勃的評價是:“安劉氏者必勃也。”後來的事實印證了劉邦的眼光,周勃為人樸實忠厚,正直無私,從不謀取私利,作戰勇猛,又頗具謀略,是十分值得信任的軍事統帥。當然,周勃也有缺點,這個缺點和劉邦一樣,就是不喜歡文人,最煩儒生講話時繞來繞去。每次跟知識分子討論問題,周勃總是先對他們醜話說在前:“有屁快話,有話直說,不要繞彎子!”
周勃病死後,諡號武侯。他的兒子周亞夫繼承其爵位,被封為條侯。周勃的這個兒子也是曆史上很有名的三軍統帥,治軍嚴明,作戰勇敢。後來在漢景帝時期,周亞夫承受重任,領軍出征,平定了史上有名的“七王之亂”。
任敖是劉邦在亭長任上的另一個深交。他當時和曹參一樣,也在監獄任職,屬於刑事係統的公務員。這個人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義重雲天。不但講義氣,他的脾氣還很大。劉邦後來亡命山中時,呂雉被官府叫去問話,還被關進獄中,受到了很不好的待遇。這個很顯然,作為一個年輕女人,被關進監獄會受到什麽待遇?想必沒少有人去進行騷擾。任敖知道後,大怒,上去就把主持這個案件的獄吏打傷了。
為保護大哥的女人,他義不容辭,不惜犯下刑事案件。可見他的忠?義。
起兵後,任敖馬上響應入夥。後來他被封為廣阿侯,做了上黨郡守,就是上黨郡這個地方的首長。劉邦死後,呂後當政,又任命他為禦史大夫,相當於副首相,讓他主持帝國的司法政務。對他來說,這是呂後對當初獄中相救之恩的回報。
王陵這個人,格外值得一提,因為在劉邦這些同鄉起兵的兄弟朋友中,他是比較特殊的。首先,他的身份地位比較高,家庭背景很牛,遠非蕭何、劉邦等人的家庭可比。王陵又喜歡意氣用事,說話不會拐彎,總喜歡說實話,所以名氣很大,對劉邦的態度也不怎麽樣。他的年齡比劉邦小,但劉邦卻拿他當大哥,以兄長的禮節對待他。這充分說明了劉邦的器量之大。但是,王陵一點不買賬。他瞧不起劉邦,也不想跟著他幹。
所以,劉邦率軍攻入鹹陽時,王陵的心理很失衡,於是自己聚集了幾千人馬,跑到南陽,拒絕劉邦的邀請,就為了證明自己比劉邦強。
其次,王陵後來投入劉邦的陣營,和項羽有關,算是又一位被項羽逼走的豪傑(另一位是韓信)。當楚漢相爭的局麵形成時,王陵還在外麵坐擁人馬觀望,項羽就盯上了他,派人把他的母親綁架過來,好吃好喝地養著,希望她勸降王陵。
王陵聽說後,派人來看望母親。王母是個很剛烈的女人,對來人說了這麽一段話:“雖然我兒子不服氣漢王,但在我看來,將來能得天下的一定是漢王劉邦。請你們替我轉告王陵,不要猶豫了,趕緊去效忠漢王,千萬不要因為我而猶豫不決。為了讓我兒速速決斷,我這就去死!”
說完,王母就用一把劍自己抹了脖子。
這個不幸的悲劇發生後,項羽的處置十分不當。他的表現不是悲傷,而是憤怒。項羽傳達了一個命令:“把這個老太太的屍體扔進大鍋,給我煮了!”
王陵得知消息,差點瘋了。他拔劍亂舞,指天發誓:“天必助我,滅你項羽!”立刻宣布,投身於劉邦,鐵心跟著這位以前自己瞧不起的老鄉幹革命。劉邦對他相當重用。建國後,王陵被封為安國侯,成為劉邦臨死之前的托孤大臣之一。到漢惠帝時,王陵還接替曹參做了帝國的右丞相。
這些人,還在沛縣混的時候,又有幾個人看得上他們呢?似乎沒什麽人覺得他們有出將入相之才,有治國平天下的能耐。但是劉邦就能與他們結交,通過自己的努力,與這些不同性格、才華迥異的各型人才建立穩固的關係,建成一個強有力的圈子。
這就是尋找和編織人脈網的能力。一個本身就富有潛質的人,如果有人賞識、舉薦、提拔和栽培他,要比一切全靠自己努力向上爬來得輕鬆、迅捷而且有效果。同樣的才能,同樣的一個人,麵臨相同的情況,但卻遇到了不同的老板,不同的人脈,往往就產生了不同的結果,甚至是懸殊很大的結局。這就是有沒有人脈推薦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