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理念:在開放的教育中培養現代人,在民主的教育中培養自主人,在科學的教育中培養創新人,在和諧的教育中培養健康人。
【釋義】
西北中學辦學理念的確立,緣於三個理由:
第一,從八十多年的發展曆史看,西北中學之所以能夠培養出一代代德才兼備的人才,能夠在甘肅省基礎教育界產生較大的影響,不僅因為有一批又一批師德高尚、學識淵博、富有遠見的教育者的辛勤努力,更主要的是有一個開放、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環境。繼承曆史優秀遺產,發揚學校優良傳統,是辦好學校的必要條件。
第二,從教育本質或教育終極目標看,教育是最關乎人自身的事業,教育的核心是人,它要關懷的是人的解放、人的完善、人的發展;它以人為本,從人出發又為了人;通過教育使人成為創造的人,全麵發展的人,使人“愈成其為人”,是教育的本質功能。學校教育應該複歸教育的本質功能,這是教育的終極目標。
第三,從當前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看,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摒棄將教育工具化的做法,複歸教育培養全麵發展的人的本質功能,全麵提高人的素質。學校隻有形成開放、民主、和諧的育人環境,才能適應當代社會發展的需求,才能承擔起培養具有現代意識、自主精神、身心健康、全麵發展的人的重任。全麵提高人的素質,使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得到全麵發展,是學校教育追求的永恒目標。
不斷努力營造開放、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環境,是實現培養現代的人、自主的人、健康的人的前提;培養現代的人、自主的人、健康的人,是不斷努力營造開放、民主、和諧的育人環境的目的。
開放的教育,主要指教育者要有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意識,要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開闊胸懷,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向社會開放,向世界開放,在開放中接受社會的監督,在開放中調整辦學思路,改進教育方式,在開放中汲取先進的辦學思想。隻有這樣,學校才能不斷發展。民主的教育,核心內容是教育者要把學生看做朋友,視學生為教育活動的主體,用樂觀、平等的態度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天性,善意地評估學生的行為表現和天性,對學生充滿信心。和諧的教育,是指學校內部各要素之間的關係,學校與外部環境之間的關係,要處於一種協調、平衡、有序的狀態,使學生獲得全麵和諧的發展。
培養具有現代意識、自主精神、身心健康的人,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也是國家對教育的期望。
辦學目標:彰顯示範、突出特色、服務一方。
辦學思想:落實高中辦學多元目標,成功實現高考中的突圍。
校訓:勤、儉、敬、信。
【釋義】
1928年建校初,由馬福祥先生題寫校訓。自建校以來,蘭州西北中學秉承了勤、儉、敬、信的校訓。
勤:盡力做,認真。《尚書》雲:“惟日孜孜,不敢逸豫。”“業精於勤”,勤為成功之基,於師為勤業,唯勤業可博學求知,探索真理,教書育人;於生為勤學,唯勤學可涵育道德,豐富學識,培養能力。
儉:約束,不放縱,節省儉約,心底質樸。語出《易·否》,“君子以儉德辟難”。《左傳·莊公二十四年》雲:“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唯養成儉樸之德性,方可防止奢靡腐化,防患於未然。
敬:戒慎,敬肅。不怠慢,不苟且,尊重客觀。語出《詩·周頌》“夙夜敬止”。為師須敬道敬業,為生須敬師敬學。唯敬,方能形成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探求客觀規律;唯敬,方能孜孜不倦求學,認認真真做人。
信:誠實,言語真實,不昧不欺,恪守信用。誠實守信為交際之道,立身之本。失信則難以立足於社會天地之間。
校訓涵蓋了為學之道及育人的道德標準。其在今天的含義為:德育為首,德才並舉。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提倡勤儉的工作、學習態度和生活作風,養成誠實守信的個人品格,勤業敬業,進而形成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去追求真理,追求知識,以實現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公民的教育目標。
校風:勤奮、儉樸、敬業、誠信。
學風:勤奮、樂學。
教風:敬業、善激。
蘭州市西北中學“綠色生態文化”建設案例
在教育領域中,“文化”一詞已成為近年來最熱的詞語之一,文化建設已成為許多學校管理與發展的積極訴求。學校文化決定著學校戰略及相應的製度策略的製定和策劃,決定著教育質量提高和學校發展的速度,檢驗著這種提高與發展的品質,決定著校內各種資源的開發與整合,協調著學校與外部生態的互動,塑造著學校的社會形象,因而學校文化建設理應成為學校戰略發展的重中之重。
一、學校文化建設必須針對學校發展的現實問題,在有針對性地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全校師生的文化認同
2009年學校新班子成立,首先麵臨的是省級示範性高中的複驗工作。大部分人過去一段時間對學校的基本感覺和判斷是不夠和諧,人文生態環境不夠好,針對學校特殊發展時期所存在的問題,分析學校教職工的整體願景和精神麵貌,西北中學將學校的文化建設定位為“綠色生態文化”。“綠色”象征著希望和願景,象征著蓬勃發展的未來,象征著和諧生長的生態。學校在那樣一個特殊時期,提出這種文化理念,旨在通過實實在在的具體工作,點點滴滴地營造和諧的人文生態。
為了使綠色生態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就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和“三風”建設等問題,學校印發了500多份問卷調查表,分別召開學生、教師、家長座談會,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最終修訂形成了《蘭州西北中學綠色生態文化手冊》。改造校園生態景觀,修建教學樓門庭文化牆;懸掛走廊名人字畫、師生格言;裝修開放式網吧、開架式書吧,為師生創設上網、讀書、休閑、談心、交流的園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教師團隊的“拓展訓練”,學生社團活動和各種校內外的比賽活動;編輯出版校園報刊,《綠意》報及時報道學校新人新事,《西風》雜誌成為師生施展文學和學術才華的文化舞台。通過一係列的文化建設舉措,廣大師生對“綠色生態文化”有了廣泛的認同,各項工作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辦學呈現新的氣象。
二、學校文化建設必須根植學校優秀曆史文化的土壤,在豐厚的精神遺產中,汲取營養並結合時代精神提煉學校文化
1928年,白崇禧、馬福祥、孫繩武等一批熱心國民教育的開明人士在北京牛街建立了北平清真中學,孫繩武任第一任校長,這便是西北中學的前身。
1937年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國難當頭,學校流亡至蘭州、成都等地,蘭州西北中學建校於小西湖,在艱難困苦的歲月裏,教育工作者們篳路藍縷,默默耕耘,踐行著救亡圖存、教書育人的使命。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西北中學獲得了新生,教育專家馬汝鄰任校長。1976年,市教育局統一排序命名學校為“蘭州第二十八中學”,被確定為市重點中學。從新中國成立初期至20世紀末的發展曆程中,名師應時而出,馳騁杏壇,許多著述印行省內外,供不應求。高考成績斐然,曾名列全省第四,英語單科成績居全省第一,創造了建校史上的輝煌。20世紀90年代初學校恢複蘭州西北中學校名,2004年躋身省級示範性高中行列。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在80餘年的曆史長河中,蘭州西北中學恪守“勤儉敬信”的校訓,敦行礪節,孜孜以求,八方學子,慕名而趨,為甘肅的社會經濟發展、為祖國建設事業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著名冰川學家秦大河,著名醫學家秦大山、杜修海、王恒大,著名文學評論家雷達,詩人汪玉良,作家張銳以及原甘肅省副省長陳琦玲和甘肅省政協副主席杜穎等是他們中的優秀代表。
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德育先進學校”、“蘭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甘肅省五一勞動獎”。
這就是學校文化的深厚根基,解放前的“救亡圖存”精神,解放後的“積極進取”士氣,正是我們學校“綠色生態文化”建設的肥沃土壤,也是學校鼓舞士氣,振作精神的文化底氣。
三、學校文化建設必須打造鮮明的文化標識係統,並在文化精神物化呈現的過程中,彰顯自己的精神氣質和文化個性
學校在針對學校現實和傳承學校曆史的基礎上,對學校文化構建進行了文化標識係統的設計和打造。
為了使學校綠色生態文化標識係統更加明晰和深入人心,學校特意編輯了《蘭州西北中學綠色生態文化建設手冊》。由“曆史文化及現狀”“綠色生態文化理念”“綠色生態文化理念標識係統”“綠色生態文化行為標識係統”“綠色生態文化視覺標識係統”等部分組成,比較係統地闡釋和較鮮明地呈現了學校綠色生態文化的精神氣質和文化個性。
同時,圍繞“綠色生態文化”對學校的環境進行了精心的布置:將學校的辦學理念懸掛在教學主樓的正麵;製作了文化建設的巨幅主題宣傳畫;擴大了學校宣傳欄;將學校正麵比較陳舊的浮雕牆裝飾成巨幅宣傳畫,每學期圍繞國家的核心宣傳內容進行設計,對學生進行主流價值觀和國家意識的教育;建設學校網站,及時展現師生活動,建立學校留言板,隨時征求師生意見,改進學校工作,及時化解矛盾,使溝通交流更加快捷,為建設綠色生態和諧校園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學校文化建設必須以一係列的工作機製為支撐,在機製健康有序的運行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卓越的文化品牌
(一)通過“四項工程”和“三個行動”支撐學校文化建設。先後實施“校園民生工程”“師資提升工程”“教學績效工程”和“文化建設工程”;啟動了“教師專業發展閱讀行動”“集體備課行動”“學生自我發展行動”。
1.構建施展平台,以隊伍建設為主題,實施師資提升工程。製定了《蘭州西北中學教師專業發展計劃》。根據計劃組織了三百餘人次教師參加了各類培訓。先後聆聽了魏書生、崔其升、任小艾等教育名家的講座。特別是進入高中新課改以來,學校先後選派兩個年級組的教師分別前往華東師大和華南師大參加新課程新教法培訓。拿出經費幾十萬元,先後選派了200多人次的教師到北京、上海、山東、廣東等地參加全國性的學術交流和學習考察;選派年輕教師到大學進行單科進修;資助5位青年教師參加教育碩士的研讀。開展教科研活動,組織教師從集體研讀課程標準和教材、分析學情、製訂學科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入手,將教科研落實到日常的教學中去。通過互助性教科研提高全體教師理解教材、駕馭課堂的能力。學校已形成教師“發展有空間、幹事有舞台”的良好氛圍。
2.深化教學改革,以提高質量為主題,實施教學績效工程。每年認真組織學習“全市高中教學績效經驗交流會”和“全市教育質量工作會議”精神。學校成立“蘭州西北中學高考教學績效領導小組”。采用包幹班級、“認養”學生的辦法,將高三12個教學班分配給領導小組成員。他們深入教學第一線,分析學情,幫助班主任和任課老師抓高考“雙線臨界”的學生,確定每位同學的高考目標,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使每位同學找到自己的高考分數增長點。2008年以來每年升學率均有可喜的提高。
3.鼓勵終身學習,以校本培訓為主題,啟動教師專業發展閱讀行動。建設學校文化首先應該從教師的閱讀行動開始。製訂了學校閱讀行動方案。印發閱讀分享材料,材料由教職工自己推薦,定期開展集體閱讀活動,同時,要求教職工撰寫心得。學校圖書館購置教育類和課改類圖書600餘冊,校長親自推薦相關書目。教師專業發展閱讀行動,使教職工形成積極進取、努力學習的氛圍,為提高教職工理論業務水平和構建一支師德高尚、專業紮實、素質優良的學習型教師隊伍奠定了基礎。
4.提高德育實效,以突顯德育亮點為主題,啟動學生“自我發展行動”。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學校在學生中啟動了以“自我設計規劃、自我診斷反思、自我完善踐行”為核心的“自我發展行動”。學校成立了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通過“自我發展行動”計劃的實施,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有益於學生自我成長的活動,其中學校與共青團蘭州市委、蘭州市人民檢察院、蘭州市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等單位聯合建立的“蘭州市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教育內容主要由學生搜集由學生講解,成為學生自我教育的基地。
(二)通過打造“綠色生態高效課堂”,支撐學校文化建設。創建“綠色生態高效課堂”,使學校文化建設落實到課程文化層麵上。以高中新課改理念為依據,落實學校綠色生態文化建設;以回歸教育本原,追求教育綠色生態為目標;在中英、中歐甘肅基礎教育項目推廣的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深入研究歸納總結和踐行參與式教學;在學習我國新課改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消化吸收山東杜郎口“高效課堂”、廣東郭思樂的“生本教育”、洋思中學的“先學後教”、浙江的“東廬模式”等實驗成果;全麵實施新課改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方法。
之所以將創建目標定位為“綠色生態高效課堂”,是因為在應試教育的生態下,課堂教學與學習績效往往是以加班加點、拚時間拚體力、消解學生個性為代價的。學校積極追求的“綠色生態高效課堂”,強調的是“高效率、低能耗”,符合課堂教學和學生個性成長規律的“綠色生態高效課堂”。
在學校開展“綠色生態文化”建設的基礎上,學校將這種文化理念引入課堂教學中,這裏的“綠色生態”是指生命鮮活靈動的人的課堂,學校將其衍化為一種課程文化,一種生態化的課程文化,一種遵循人的自然成長發展規律的課程文化,一種充滿生命活力和個性張揚的課程文化,一種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的課程文化。
學校製訂了《綠色生態高效課堂實驗方案》,在組織外出學習觀摩的基礎上,確定實驗的教師。為使實驗能夠穩步有效推進,學校建立了跟蹤指導評價改進機製,定期召開實驗交流會。利用網絡資源編寫《導學案》,多次進行課堂教學實驗觀摩和評價指導。幫助任課教師協調班主任建立學習小組,建立小組積分評價機製,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及時的鼓勵性評價。所有教室安裝三麵黑板,提供學生討論和展示的平台。在每個教室的醒目位置上張貼“每課時講課力求不超過30分鍾,留出10分鍾讓學生思考、討論、拓展、鞏固”等八條內容的課堂教學行為“溫馨提示”。
目前,此項工作通過名師工作室的形式進行培訓和推廣,為此專門編輯了《綠色生態高效課堂建設手冊》。隨著《蘭州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和我校《“十二五”學校發展規劃(2011—2015)》的製定,我們將以“八大行動計劃”(校園硬件建設行動計劃、團隊精神打造行動計劃,教師專業發展行動計劃、教育教學改進行動計劃、高考升學績效行動計劃、學生自我發展行動計劃、教育科研強校行動計劃、綠色生態文化行動計劃)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長效支撐機製,進一步深化學校文化建設,努力形成自己卓越的文化品牌。
通訊地址:蘭州市七裏河區建工西街68號
郵編:730050
聯係電話:0931-266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