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
【釋義】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最核心的理念,已經成為學校教育中最有說服力的教育信條。同時,也是我校的辦學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要求我們走進學生的心靈,尊重、包容學生,關注研究學生,實現心與心的對話,情與情的對接。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知識經濟時代對教育功能的理性呼喚,是教育由社會功能向本體功能轉變的曆史必然。因為在新的社會曆史背景下,人才需求由一元化向多元化發展,隻有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與時俱進,搶占製高點,取得事業的成功。所以,教育的發展必然由“社會本位”轉向“以人為本”的道路。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即是人的身心和諧發展。不僅重視身體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心理的發展。所謂心理的發展,一是認知因素的積極發展變化,如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二是各種非認知因素的積極發展變化,其中包括情感、意誌、興趣、需要以及個性等的發展變化。其外在表現為學生知識的擴展、技能的提高、能力的增強、思想品德的不斷成熟和個性品質的逐步形成。“發展”一詞多用於心理、精神、性格方麵的變化過程。從這一詞可以解讀到本次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不僅僅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強調培養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學習願望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對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麵發展學說的繼承和發展。所謂“全麵發展”就是每個學生的多元智能都獲得盡可能多方麵的、充分的、自由的發展。“盡可能多方麵”六個字表明個人潛能發展的廣度,“多方麵”就是欲求廣泛而全麵,“盡可能”就是考慮到社會條件、自身實際和學生的差異等。教育就是激勵、喚醒學生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盡其所能達到多方麵一定程度的發展。“充分的”是指個人潛能在各自的領域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這表明了個人潛能發展的深度和程度。“自由的”發展,一是指每個人的發展是不屈從於任何其他的活動和條件;二是個人的發展能為個人所駕馭,它既是充分發展的前提,又是必然結果。教師必須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教育環境,多一些理解和寬容,少一些幹擾和限製,才能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當然“充分自由的發展”主張本身也蘊涵著個性發展的偉大思想,因為充分自由的發展必然是依照個人的意願和實際,在自己感興趣有特長的方麵獲得突出的發展,這是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體現。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製度完善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沒有民主就沒有人的自由發展,沒有人的發展就隻能是形式上的民主,必然缺乏實質意義上的民主內容。新課程中教師要致力於建立互尊互愛、平等民主、共同發展的新型師生關係,樹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律意識,提升師德修養,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必須承認學生是發展的人。一,要明確人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認識規律、遵循規律是辦好教育的前提;掌握學生身心發展理論,運用理論指導實踐是搞好教學的關鍵。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須是終身學習者。新課程強**師與課程一同成長,要求教師不但是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學習者,更應是研究者。二,要相信學生潛藏著巨大的發展潛能。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學生都同時擁有語言智力、數理智力、空間關係智力、節奏智力、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觀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種智力,這使得教師能夠也應該從多個角度來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教育重在尋找和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發現並發展學生的潛能。三,要明確學生是發展的人,應承認學生的不成熟性和發展的階段性,教育就是要促進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的命運和未來都掌握在學校和教師手裏,教師是學生幸福生活的締造者。學生的人生能否幸福,需要教師去引導、激勵、喚醒其追求幸福生活的願望。而教師必須樹立發展性評價觀,不能用同一標準衡量具有多元智慧的學生。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必須承認學生是獨特的人。每個學生不僅僅是學習者,更是教育生活的體驗者和豐富者;而且因遺傳素質、社會環境、家庭條件和生活經曆不同,每個人在興趣、愛好、動機、需要、品質、性格、智能和特長等方麵各不相同、各有側重,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也是出色的,教育正是因為學生的獨特性而更需要**和創造力。獨特性同時也意味著差異性。差異是一種財富,教育因此而異彩紛呈、多姿多彩。每個學生的發展方向各異,應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自由地、充分地、盡可能地發展。因此,教育必須改變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重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新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就要承認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軀體、感官、頭腦、性格、意願、知識和思想基礎及行動規律,這些都是不以教師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現實。教師不能將自己的意誌強加給學生,也包括知識。因此,教師隻有想方設法了解學生的需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組織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思考,使學生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發展。這就迫使我們必須轉變教學方式,幫助每個學生形成個性化、多樣性的學習方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
辦學目標:用質量和特色鑄造河西教育品牌。
辦學思想:“1151”辦學思路。
堅持一個方針:就是要堅持黨的教育方針,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方麵都得到全麵發展。
確立一種思想:就是要確立科學、民主、開放的辦學思想,即理念領先,科研導向,形成特色,有自己全新的教育觀、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管理觀、校長觀。
敦煌中學所倡導的教育觀是,不拿昨天的知識教今天的學生為明天服務。要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人格完善,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人。教學觀是:教學不僅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而且要訓練思維,激發興趣,培養創造意識。管理觀是:態度要精心,過程要精細,方法要科學,結果成精品。提供終身化教育,民主化教育,社會化教育,個性化教育。教師觀是: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與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教師應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過程,教師應鼓勵學生開展求異思維,具備批判意識;教師應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伴侶,教學相長,優勢互補。學生觀是:有個性,善思考,具有競爭觀念、信息觀念、時間觀念、效率觀念;具有適應環境的能力,具有情緒的自控能力,具有獨立的生存能力。校長觀是:校長就是學校教育工作的改革者,學校理論工作的倡導者,學校實際工作的履行者,學校競爭平台的搭建者,學校教育創新的引領者,學校社會溝通的攻關者。
抓好五個環節:一是抓領導班子建設環節。抓主導一個學校的領導班子對學校的辦學方向和教育教學活動起著決策和主導作用,因此應抓好領導班子建設工作,形成一個能帶領全校教職工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領導集體,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保證學校沿著正確的辦學方向發展。二是抓好教師隊伍建設環節。抓主力學校的一切教育教學目標都是靠教師去完成,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保證。因此,應倡導一種精神,培養四種能力:倡導敬業、愛崗、愛生、奉獻精神;培養管理教育學生的能力,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實施教育科研的能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三是抓課堂教學環節,抓主陣地。構建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課堂教學體係,讓學生聽懂,理解,記牢,致用。四是抓學生管理環節,抓主體。構建家庭、社會、學校三結合主體化教育體係,落實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要求,采用情感管理、法製管理、校紀管理等手段,並兼以宣傳滲透心理的管理,以活動培養習慣的管理,以考評丈量人格的管理,來規範學生行為,提升學生心靈境界,促使學生人格趨向完美。五是抓辦學條件環節、抓保障。學校應多方籌集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必需的教學設施和現代化教學手段。
實現一個辦學目標:用質量和特色鑄造河西教育品牌。
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釋義】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均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意思是,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應剛毅堅卓,奮發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在中國曆史文化的發展過程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不斷獲得豐富和發展,被賦予新的內容。作為一個高尚的人,在氣節、操守、品德、治學等方麵都應不屈不撓,戰勝自我,永遠向上,力爭在事業與品行兩個方麵都達到最高境界。在做人做事方麵應該順應自然,胸懷博大,寬以待人,承擔起宏偉的曆史任務。“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辟地概括了中國文化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係的深刻認識與辯證的處理方法。中華民族曆經幾千年的考驗和興衰變化,一直能穩固地凝聚在一起,並保持一個偉大民族的生機與活力,是同這種深刻認識分不開的。事實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已構成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與民族性格的重要表征。
敦煌有一種樹叫胡楊,又名“胡桐”。胡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種楊樹,六千多萬年前就開始在地球上生存了。它和一般的楊樹不同,能忍受荒漠中幹旱、多變的惡劣氣候,對鹽堿有極強的耐力。在地下水含鹽量很高的塔克拉瑪幹沙漠中,照樣枝繁葉茂。在塔裏木河流域,胡楊樹被當地維吾爾族人稱為“英雄樹”。胡楊的生命力特別頑強,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人們讚美它為“沙漠的脊梁”。胡楊之所以如此受人推崇,皆因為其頑強生命力中所透射出的自強不息精神。自然界的生物正因為自強不息,才能物競天擇,不被大自然所淘汰;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也正因為有了自強不息的精神,才能在曆盡劫難中生生不息,繁衍至今,並擁有了今天燦爛的文明成果。所以古人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國唐代高僧玄奘,不辭千辛萬苦,不畏千難萬險,跨越千山萬水,風餐露宿,風塵仆仆十數載,最終打開了佛教文化交流之門。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倫布,帶領船員在茫茫的大西洋上勇往直前,最終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完成了人類曆史上驚人的壯舉。他每天都寫日記,而且每篇日記的最後一句話都是:“我們繼續前進!”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總結他的成功經驗時說,我成功的經驗概括起來就是三條:“第一是,決不放棄;第二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能放棄!”是的,人生就是這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成於自強,敗於自棄。美國總統林肯出身貧寒,年輕時曾做過水手、工人、郵遞員,飽嚐了生活的艱辛。一生中,林肯經曆了8次競選失敗,兩次經商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然而麵對這些,林肯沒有放棄,總是拚盡全力去挑戰、去奮鬥。林肯被人們稱為“從零開始的奮鬥者”,最終靠著自強不息,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要人們效法天地,在學、行各方麵不斷去努力。傳統文化強調“天人合一”,人源於天地,是天地的派生物,所以天地之道就是人生之道。敦中人要深刻體會這種精神並自覺加以踐履。
校風:勤奮、求實、文明、守紀。
教風:以德立身、以身立教、關愛學生、求實進取。
學風:勤思力學、善悟篤行。
通訊地址:敦煌中學陽關中路90號
郵編:736200
聯係電話:0937-8855455
電子郵箱:dhcx298@sohu.com 6955658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