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李淵聞報兵敗馬邑,心中暗自叫苦,帶了劉政會、唐儉匆匆趕回太原城中。眼下,他對皇上雖然不滿,也心存反意,卻深感力量不足,需暗自畜積。世民已募得兵丁過萬,正加緊訓練,他自己則推財養客,已經結交了眾多願效死力的英雄豪傑。隻是,一切還在進行之中,還需時間來招攬更多的人才,他實在不願此時就與隋煬帝翻臉,以作眾矢之的。
李淵回到俯中,隻見高君雅與王仁恭在那兒候著,因為戰敗的緣故,高君雅已沒了平日裏的驕氣,恭恭敬敬地站著,隻等李淵發落。李淵知道,怎樣發落高君雅和王仁恭,得由皇上說了才能算數。很可能皇上不處置高君雅,而要借這馬邑之敗拿自己開刀也說不定。想到這裏,心頭一驚,卻是微笑著走到高君雅麵前,說:
“勝敗乃兵家常事,一切隻怪我安排不周,到時皇上降罪下來,由我李淵頂著就是。”
高君雅平時自持是皇上親信,又暗授皇上監督李淵之命,對李淵並不怎麽恭敬。這回兵敗馬邑,又是自己呈強請命。原想李淵一定會惱羞成怒,將自己羞辱一番,然後交皇上辦理。沒想到李淵沒有深責自己,還說皇上降罪由他李頂著。高君雅一時感動萬分,雙膝發軟,跪倒在李淵麵前,泣聲說:“臣有罪。”
“高副留守快快請起,我們來好好商量一下補救的辦法。”李淵說著往前一步,伸手扶起高君雅。
王仁恭在一旁聽著、看著,深感李淵為人仗義,由不得也叭地一聲跪倒在李淵麵前。李淵這邊剛扶起高君雅,那邊見王仁恭又跪,心中甚感好笑,稍一遲疑,上前扶起王仁恭,說:
“太守可速回馬邑,與李靖一道安排好防務之事,不可再有半點差池。這邊皇上若派人到此責查,李淵會盡力為太守開脫。”
王仁恭聽了,不由感激涕零,即刻上馬,趕回馬邑。王仁恭剛走,隋煬帝的特使到來,李淵、王仁恭等,忙跪接聖旨:
“即刻處決王仁恭,著李淵赴東都麵聖。”
高君雅聽完聖旨,不等李淵開口,忙對特使說:
“如今太原極不安穩,李留守萬萬不可離開,臣願與特使一同前往東都,麵呈聖上,領馬邑戰敗之罪。”
特使聞言,稍一思索,對李淵點了點頭,說:“留守保重,我就帶高副留守前去麵聖。”
“多謝、多謝!”李淵雙手作揖,送走高君雅與特使。
回到府裏,李淵召來李世民、裴寂、劉政會、唐儉商量對策。下一步隋煬帝會怎樣處置自己,李淵雖然猜到幾分,卻沒有十分的把握,便以此首先征求大家的看法。
“我認為,有這三種可能。”劉政會說:“第一,皇要要帶你去東都,隻是一時氣憤,讓你虛驚一場後,然後一切又恢複原狀;第二,真要借此狠狠地打擊一下,削去你的兵權;第三,皇上可能會借機又一次大開殺戒。”
“我看事情不會這麽嚴重,現在天下大亂,皇上四麵楚歌,他不會對留守動手,隻應該是第一種可能。”唐儉接過劉政會的話說。
“不見得,皇帝他六親不認,先前又對父親起過疑心……”李世民說著眼望著父親。
李淵聽了,輕輕點頭,感到二兒子正說出了自己的擔心,不由長長地歎了口氣。裴寂見了,正要開口說話,被李淵一罷手止住。再長長地歎一口氣,李淵不無傷感地說:
“我別無他慮,隻擔心到時家破人亡,為英雄笑。”
李世民聽了站起來,說:“父親所言,孩兒感同身受。如今隋煬帝荒**無道,百姓困窮,太原城外,已是戰亂之地。如果我們隻知道效忠隋朝,下不能平定百姓舉事之亂,上又被隋煬帝治罪,禍及自身,於國無益。不如應乎潮流,順乎民心,興兵舉事,還可以轉禍為福,創一番功名。”
眾人聽了,情緒高漲,紛紛響應。特別是劉政會,舉起手來說到:
“二公子所言,一語中的。當務之急事,便是舉兵起事。留守名聲在外,手握重兵,隻需登高一呼,一定應者如雲……”
“罷了。”李淵瞪一眼劉政會,示意他不要再說下去。然後不置可否地搖了搖頭,說:“起兵舉事這四個字,今後誰也不用提起,無論在什麽地方,都要記住:不能提!否則,休怪本留守不留情。”
29、
李世民勸不動李淵即刻起兵,心中憂慮,回到府裏,底頭不語。長孫氏見了,問明情況後對他說:“何不把你的幾位兄弟都召來,大家一起商議,相信一定會有好的解決辦法。”
李世民聽了,忙招來無忌、劉弘基、順德、?侯君集、段誌玄、殷開山等人,商議對策。無忌說:“留守所患,是勢力不夠強大,這才猶豫不決。”
“是這樣,可如今皇上就要對他動手,隻怕是晚了更加被動。”長孫順德說。
“我們都是晚輩,留守又是素有主見的人,恐怕我們無法勸說。”劉弘基說。
“這事,恐怕隻能二公子多多設法,說服留守。”侯君集直言說道。
李世民聽了,並不啃聲,沉思一會,他想到了劉文靜,說:“好吧,這事就讓我來想個辦法。我想再去一趟太原監牢,看看劉文靜。這個人我接觸了幾次,對於政局,他很有見地。我的父親對他感情頗深,他對我父親也知之很深。或許他能有什麽辦法,說服父親盡早舉事。”
“好,我隨你一道去。”侯君集說。
“你,還有無忌都隨我去,三個人一起,遇事好有個商量。”
下午太陽快要落山時,李世民帶了侯君集與長孫無忌,來到熟悉的監獄。因李世民打過招呼,劉文靜不但沒有遭到什麽毒打,夥食還開得挺不錯。此刻,他正慢慢地嚼著一支黃酥酥的雞腿,見李世民進來,忙放了雞腿迎起。
李世民坐下來,將帶來的酒菜放滿一桌,然後斟了兩杯酒,遞一杯給劉文靜說:
“郡臣受苦了。”
“哪裏,哪裏!承蒙二公子關照,文靜很好。”
“這就好!”
“二公子此次前來,是不是外麵剛發生了什麽事情?”劉文靜雙眼盯著李世民問。
“正是。”迎著劉文靜投來的目光,李世民回答說:“半月前,突厥兵圍馬邑,父親著高君雅領兵前去救援,誰知竟敗於突厥,至使部隊死傷慘重。皇上得知,昨日已派特使前來要處死馬邑太守王仁恭,還要父親赴東都領罪。”
“怎麽,留守去了東都?”劉文靜忍不住緊張插問。
“沒有,倒是虧了高君雅自願前去東都麵聖,父親才能暫時留在太原。”
“高君雅自願前去東都?”劉文靜問李世民。
“是的,當時特使宣讀了聖旨,父親本來要隨特使去,高君雅站出來說服了特使。”
“留守做人,深得人心,連皇上的親信,也如此幫他說話,真是領袖之人啊!”劉文靜感慨地說著。長長地舒了口氣。
“可是,聖心難測,高君雅此去,未必就能說服皇上對父親放心。保不準沒過幾日,又生禍事。”李世民擔心地說。
“這好辦,不讓禍事到來就行。”劉文靜信心十足地說:“現在煬帝遠在揚州,各地叛軍四起,聞說李密帶著瓦崗軍正攻洛陽。果真如此,皇上自顧不遐,哪裏還敢再生事端?隻要留守在太原振臂一呼,數日之內,定可雲集幾萬軍隊,到時乘虛進兵關中,取天下易如反掌爾。”
世民聽了,臉綻笑容,但隨即又暗淡下來。劉文靜見了,忙問:
“是不是還有什麽事?”
李世民點點頭說:“郡臣的看法,正合我的心意。隻可惜,父親一時還不想起兵,我隻怕時日一久,要出意外,到時處於被動。”
“留守一時不想起兵,你身邊的人呢?”劉文靜問。
“他們都與你我的看法一至。”
“晉陽宮監裴寂呢?”
“裴寂?”
“對!裴寂。隻要他也認為盡早起兵為妙,事情就好辦多了。”劉文靜很有把握地說。
“果真如此,我可以先去說服裴寂。”李世民說。
“有把握嗎?”
“應該可以。裴寂總不至於就隻想做一個宮監。況且,如果父親真有什麽不測,他宮監也沒得做的。”
“對,太對了。”劉文靜興奮地望著李世民,說:“你分析得很到位。我看你一定能說服裴寂。一旦說服了裴寂,事情就好辦了。我與留守相交了這麽久,知道他性格剛毅,凡事都有自己的主見。他考慮好的事情,別人很難改變他。可是,他能聽裴寂的意見,就算他與裴寂的看法不同,我相信裴寂也有辦法說服他。”
“真的?”李世民聽了,非常高興。
“真的,你快快回去,說服裴寂,請他相助,說服你的父親。”
“好,我這就告辭,起兵之時,我首先來接你。保重,世民去了。”
“二公子快去,我在這裏等你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