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眾文化服務機構的概念與類型

群眾文化服務機構是指國家政府、群眾團體或集體為開展群眾文化工作而建立的公益性事業單位,是國家提供群眾文化服務的主要形式,是群眾文化服務體係的主要組成部分。

群眾文化服務機構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由政府文化部門設置的群眾文化事業機構;另一類是由人民團體、產業部門和軍隊設置的群眾文化事業機構。

政府文化部門設置的群眾文化事業機構包括:群眾藝術館、文化館、文化站。政府文化部門設置的群眾文化事業機構的服務對象,是本轄區內的全體居民(也可組織跨轄區的文化活動),工作任務由國家規定。它們的工作內容是綜合性的,並且上削下豐,越靠近基層則工作內容越廣泛。

我國政府設置的群眾文化機構構成了五級群眾文化網絡:即省(群眾藝術館或文化館)級、地市(群眾藝術館或文化館)級、區縣(文化館)級、鄉鎮(街道)級(綜合性文化站)四級群眾文化機構,以及社區村(文化室)級群眾文化服務設施。

人民團體、產業部門和軍隊設置的群眾文化事業機構包括:工會係統的文化宮、俱樂部;共青團係統的青年宮;教育係統的少年宮、少年之家;產業部門設置的教工之家、海員之家等;軍隊的連隊俱樂部;老幹部局係統的老幹部活動中心,等等。這些機構設置,由主辦單位按照需要和條件而定,在本係統中不構成完整的群眾文化事業機構網絡;其服務對象具有定向性,即本機構所指向的是轄區內的一部分群眾。它們同政府係統的群眾文化事業機構之間,一般是橫向協作的關係。

【擴展閱讀】教育和工、青、婦係統群眾文化服務機構基本情況

教育係統:青少年綜合實踐基地328個,校外活動中心2045個,少年宮325個,鄉村校外活動站194個,其他校外活動場所如科技館、美術館、少年之家等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101個。工作人員總數為44569人。

工會係統:全國各地現建有工人文化宮(俱樂部)約1302個。其中,省級32個,地市級360個,區縣級910個,職工28839人。

共青團係統:青少年宮639個,其中省級12個,地級207個,縣級420個。職工約6萬餘人。

婦聯係統:縣級以上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共有1200多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614個,其中國家級中心2個,省級中心30個,地市級中心213個,縣級中心369個[1]。

二、群眾文化事業機構的基本特征與職能

(一)群眾文化事業機構的基本特征

政府興辦的群眾文化事業機構是公益性文化單位,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骨幹。這一性質和職能決定了它在群眾文化體係中的主導地位和主導作用,決定了它的工作性質的服務性,以及它在工作內容上的普及性與綜合性。

主導性。是指群眾文化事業機構在群眾文化體係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主導性特征。群眾文化具有多方麵的傾向性,表現不同群體或個體對於群眾文化不同內容和形式的追求。對於一般的由於不健康的審美情趣、風俗習慣等原因出現的一些低級、庸俗、迷信、消極的群眾文化現象,不能用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去解決。群眾文化事業機構則可以通過示範性群眾文化活動、輔導培訓去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引導人們接受健康向上的群眾文化活動。群眾文化事業機構主導性的發揮,要求其要明確自己的群眾文化工作目標,把握好群眾文化工作的方向,發揮自己的優勢,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占領群眾文化的陣地,使其成為群眾文化活動的主流。

服務性。是指群眾文化事業機構工作性質的服務性特征。服務性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為人民服務。要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為出發點,要從群眾的需要出發去開展活動,要麵向全體群眾開展服務,要以人民群眾的滿意作為衡量服務的標準,要讓群眾參與群眾文化事業機構的管理。二是為國家的經濟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政治建設和社會建設服務。包括宣傳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圍繞中心工作開展主題性群眾文化活動、專題性演出和群眾文藝創作等。兩個服務是高度一致的,密不可分的。

普及性和綜合性。是指群眾文化事業機構在工作內容上的普及性和綜合性特征。主導性和服務性是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普遍性特征,而普及性和綜合性是群眾文化事業機構特殊性特征,是它與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等其他文化事業單位明顯的區別。群眾文化事業機構的服務以文學藝術為主要內容,以全體人民群眾為服務對象,這就決定了它的服務必然具有普及性質,要適合普通群眾的興趣和愛好,適應普通群眾文化藝術素質,滿足普通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群眾文化機構的工作內容既要普及,也要提高,重點在普及,提高是在普及基礎上的提高,普及是在群眾文化需求普遍提高基礎上的普及,提高(如提高群眾文化骨幹的藝術水平)是為了更好地普及。群眾文化需求是多樣化的、多層次的,群眾文化事業機構的工作內容也是綜合性的。它的工作內容涉及麵廣泛,不僅涉及文學藝術的各個門類,還延伸到體育、科技、法律等各個領域;它的服務方式多種多樣,有群眾文化的藝術鑒賞服務,有群眾文化活動的參與服務,有群眾藝術素質和技能的培訓服務,有群眾文藝創作的服務,有群眾文化活動的指導服務等。

(二)群眾文化事業機構的基本職能

宣傳教育,開展活動,普及知識,滿足需求,保護遺產,理論研究是群眾文化服務機構的基本職能。

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是群眾文化事業機構區別於其他文化事業單位的獨特職能,也是群眾文化事業機構的中心工作內容。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是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的主要方式,也是宣傳教育、普及知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載體。群眾文化事業機構要利用設施陣地和社會這兩個“大舞台”,通過各種群眾文化活動來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寓教於樂”,宣傳政府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和需求,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造人們的精神世界,提高人們的思想素質水平。以組織與輔導的方式開展綜合性的群眾文藝活動,普及文化藝術知識和技能,培育群眾文化骨幹,開展群眾文藝創作。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形式和內容。要把非物質文化遺產搜集、整理、保護工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其成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內容。

國家辦的群眾文化事業機構是群眾文化的專門機構,它擁有龐大的群眾文化專業工作者隊伍,擁有大批群眾文化實踐專家和理論專家。因此,逐步建立健全群眾文化理論體係,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已曆史性地成為群眾文化事業機構的一項重要任務。

三、群眾文化事業機構的工作原則

(一)方向性原則

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是群眾文化事業機構的生命線,也是它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把“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作為群眾文化事業機構的方向性工作原則,就要求它在工作中時時刻刻地、全心全意地把廣大人民群眾作為服務對象,要求它從群眾的利益出發,千方百計地去滿足他們的文化需求,使社會主義時代的人民群眾真正成為群眾文化活動的主人;也要求它在服務內容上著力於表現人民群眾的願望和他們所從事的社會主義事業,著力於表現時代生活和時代精神。此外,還要求它所開展的各項文娛活動要有助於人們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使人們更加精神振奮地投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二)目標性原則

群眾文化事業機構要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為目標,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為基本內容。群眾文化事業機構應該有自己的特色活動和品牌活動,但是,特色和品牌活動是建立在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基礎上的,是建立在綜合性文化服務基礎上的。群眾文化事業機構要根據群眾不同的文化需求,促進不同形式和內容的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百花齊放”,讓擁有各種文藝愛好的群眾都能在這裏得到文化生活的享受,培育多樣化的群眾文藝骨幹,促進群眾在文化創造和文化欣賞中獲得充分的民主和平等。

(三)政策性原則

包括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和推陳出新;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統一;堅持教育與娛樂相結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業餘自願、豐富多樣、健康有益、勤儉節約。“業餘自願、豐富多樣、健康有益、勤儉節約”是現階段開展群眾文化工作和活動所要堅持的基本原則。業餘自願,體現了群眾文化活動的基本特點。豐富多樣,才能滿足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並且體現“百花齊放”的方針。健康有益,是指所開展的一切群眾文化活動都要對群眾身心健康有益。勤儉節約,反映了現階段經濟狀況的要求,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要適應群眾的經濟水平,不造成群眾的負擔。

四、群眾文化事業機構建設與改革

“突出公益屬性、強化服務功能、增強發展活力”[2]是對公益性事業單位改革總的要求。改革的目的是促進文化的繁榮,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

“突出公益屬性”是群眾文化事業機構改革的前提。改革不是要改變群眾文化事業機構的公益屬性,不是走產業化或產業化與事業化相結合的道路,而是保持和突出其公益屬性。文化館(站)的“以文補文”服務模式已經存在20多年,形成了一整套與之相適應的製度和機製,強調改革要“突出公益屬性”對於文化館(站)有著特殊的重要性。2011年1月27日,文化部、財政部下發了《關於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是突出文化館(站)公益屬性,推進文化館(站)服務模式改革的重大舉措。目前,免費服務已經擴大到工人文化宮(俱樂部)等群眾文化服務機構。“免費開放”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群眾文化事業機構應在“免費服務”模式下創新基本服務內容、改善服務方式,有效提升群眾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增強發展的活力,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群眾文化的新期待、新需求。

(一)建立群眾文化事業機構基本文化服務的經費保障機製

“免費開放”是在公共財政支撐的服務模式,“突出公益屬性、強化服務功能”首先要增加投入。加大投入不僅是加大對硬件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這是必要的),還要加大對運行經費的投入,同時保障群眾文化事業機構的建設和運行。加大投入不僅是資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建立群眾文化事業機構基本文化服務的經費保障機製。“免費開放”建立了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共擔的經費保障機製,以及文化館(站)免費開放經費補助的量化標準,這一模式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首先是改革“專項經費”的投入方式,將群眾文化事業機構的“主要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項目、公益性文化活動納入公共財政經常性支出預算”[3]。改革按照群眾文化服務機構行政級別製定經費投入標準的方法,建立省、地、縣級文化館基本文化服務項目的經費保障機製和鄉鎮綜合文化站人均經費保障機製,按照實際服務內容和服務人口確定經費投入標準。完善街道文化站和社區、村公共文化服務經費保障機製。

(二)全麵推進群眾文化事業單位人事、收入分配、社會保障製度改革

深化群眾文化事業機構內部人事和內部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全麵實行聘用製度和崗位管理製度,加強財務管理和經濟核算,建立健全競爭、激勵、約束機製,努力提高群眾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

在“以文補文”服務模式下“收費項目有提成”,形成了價值取向的激勵機製。在“免費開放”服務模式下,隨著文化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的逐步實施,如何建立與“免費服務”相適應的工作評價、績效考核機製,成為內部管理改革的新課題。許多文化館在這方麵進行了成功的探索,如北京市群眾藝術館的“演講競爭上崗”,北京市朝陽區文化館的“項目負責製”,河南省鄭州市文化館的“目標量化考核機製”等。另外,建立群眾文化專業技術人才吸納、培養機製,也是人事製度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

(三)建立健全群眾文化機構服務公示製度

服務公示製度是強化服務功能,提高群眾文化事業機構服務與管理水平的一項措施。“服務公示”首先擴大了宣傳,方便了群眾,可以使更多群眾了解服務的項目、時間,提前一周或一個月選擇安排自己參加的群眾文化活動和服務項目,提高群眾的參與率,提高“免費服務”的社會效益。更重要的是“服務公示”使群眾文化事業機構的服務透明化、承諾化,“服務公示”是群眾文化事業機構對社會公開的服務承諾,通過“服務公示”把自己的服務置於廣大群眾監督之下。

要規範服務公示的內容,公示的內容不僅是開放時間,還包括項目和具體活動時間、地點、人數要求,組織者或教師,組織者或教師的介紹等。公示時間應提前一個月。公示方法包括公告牌,發放活動材料,網上公示,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的導航平台等。還應在窗口接待、場所引導、資料提供以及內容講解等方麵下工夫,努力創造良好的服務環境,增強吸引力,讓人民群眾樂於走進群眾文化事業機構,參與群眾文化活動。

(四)群眾文化事業機構服務的規範化

製定文化館(站)服務標準(服務規範),開展文化館(站)的評估定級活動,推進文化館(站)服務的規範化和均等化。服務標準是文化館(站)最基本的服務要求,是最低服務指標;評估定級是對文化館(站)服務和管理水平的評價。在群眾文化服務標準和評估標準的製定上,應堅持由群眾評判,把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服務到位與否的準則。群眾意見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文化館(站)服務工作的長短優劣。

五、社會性群眾文化服務組織

社會性群眾文化組織包括群眾文化的協調組織,社會辦群眾文化機構和群眾性的群眾文化組織。

群眾文化協調機構是在政府統一領導下或由政府各部門組成或由轄區各有關單位組成的機構,其主要職能是組織協調好本地區的重大群眾文化活動,協商解決群眾文化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群眾文化活動涉及麵廣,需要協調各方麵的力量共同管理。

社會辦群眾文化機構是由社會資金興辦的各類公益性群眾文化機構。國家“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支持民辦公益性文化機構的發展;鼓勵社會力量捐助和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機關、企業、學校的文化設施要盡可能地向社會開放,積極開展文化服務。

群眾性群眾文化組織是由群眾自發組織的群眾文化組織,包括群眾業餘劇團、團體、協會等,一般采取自願組合的形式,由群眾自己管理。社會性群眾文化組織是支持群眾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輔助力量,其發展還需要相關政策的扶持。

案例:北京市朝陽區文化館的“項目負責製”

朝陽區文化館把群眾基本文化需求轉化為文化館服務“項目”,建立“群眾需求項目化”的管理機製;實施“統一協調、區域管理、項目負責、指標控製”的“項目負責製”管理辦法,實行崗位分類、全員聘任,公開選拔、競爭上崗,按崗定酬、優勞優酬。

2011-2012年,全館設置共五大類,48個項目,120個崗位。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示範區”調研。

崗位職能:協助完成調研,完成文字材料報送工作。

任務標準:按照“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示範區”要求,協助主管領導完成“政府公共文化服務主體地位研究”課題調研,做好課題會務等工作;完成“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機製和統籌協調機製市級高級研修班”課題組織工作;完成各類文字材料的編寫報送。信息報送全年不少於350條次。

崗位職數:負責人1名,成員1名。

●“社區一家親”活動。

崗位職能:鞏固全國群眾文化活動品牌。

任務標準: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的工作重點,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加大社區文化建設;加強文藝作品創作,做好優秀原創節目推薦展演工作;關注殘疾人、外來務工人員等弱勢群體的文化權益保障;管理朝陽區集郵協會活動。

崗位職數:負責人1名,成員1名。

●社區電影管理。

崗位職能:加強對農村數字影廳和流動放映的管理服務,做好影片配送服務,定期檢查基層放映狀況,完成數字電影的政府折子工程。

任務標準:做好全區數字影廳、流動放映的設施設備和隊伍的管理,督促完成流動放映2150場和固定影廳4120場的折子工程放映任務;舉辦“建黨90周年優秀國產影片獻映”活動;將“創建文明城區”工作納入基層放映宣傳重點,開展文明放映周活動;鞏固“民工影院”品牌。

崗位職數:負責人1名,成員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