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並沒有損害其他國家的利益,卻要遭受全球許多國家的指責,這是極不公平的。說是因為人民幣匯率過低而損害了美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利益,實在是牽強附會。

說人民幣匯率並沒有損害其他國家的利益,這是人民幣在國際貨幣中的地位所決定的。它不願意、也無力損害別國利益,而這方麵最有力量、也最運用自如的非美元莫屬。

美國是全球唯一一個沒有外匯儲備的國家,所以它可以隨意“吃光用光”。那為什麽美國不需要外匯儲備就可以“不勞而獲”呢?原因就在於它擁有美元這項“兌換”利器。

以中國大陸為例,我國每年都要通過對美貿易向美國輸出價廉物美的產品,然後從美國換回一大堆美元,轉過身來又把這些美元用於購買美國債券、支持美國經濟發展。

不用說,在這個過程中,我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是巨大的。究其原因之一在於,美國在坐享其成的同時,根本不願意把高新技術出售給我國。否則,美國很容易就能實現對我國貿易的順差。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美貿易順差對美國來說不是有害,而是非常有利的。它現在可以說是“一邊吃肉一邊罵娘”,楞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現在,又終於利用人民幣匯率問題再次欺負到中國人頭上來了。

那麽,美國又怎麽會有如此“美事”呢?原來,這其中既有曆史原因也有現實根源。不過發展到現在,隨著歐元經濟區的建立、成長和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美國為了直接或間接調控國際貿易、解決美國的國內問題,已經越來越需要頻繁利用美元主導國際金融環境的餘威,來拋出所謂的人民幣匯率問題了。而在很久以前,它還不屑於這樣做。

從近幾年來的形勢看,可以發現這樣一條“規律”:每當美國認為人民幣匯率過低造成了美國失業、貿易逆差時,就表明美國經濟確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問題,需要通過人民幣匯率問題來轉移視線了。

換句話說,人民幣匯率問題已經被美國當成一種“武器”在使用。對此,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勞倫斯·克萊因(Lawrence Klein)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當然需要對外開放,但也需要打擊投機活動。從任何意義上來說,維持現在的人民幣匯率都沒有什麽不合適或不合法的說法。美國對中國經濟發展在全球造成的影響力心知肚明,對人民幣未來一旦成為某種區域貨幣給美元造成的衝擊也一清二楚。美國的貿易表現很差是美國內部決策引起的,不該由中國政府來承擔[注釋1]。

所以說,說因為人民幣匯率過低而損害了美國的利益,導致美國失業增加、貿易逆差擴大;或者說人民幣匯率過低,影響到了全球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與世界經濟複蘇,實在是牽強附會。

因為環顧全球,新興市場國家出口產品中比例最高的是能源產品、農產品、礦產品等初級產品,這些不但都與人民幣匯率無關,而且出口國還會因為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我國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而從中受益。

例如,這幾年來阿根廷對我國的大豆出口量不斷增加,我國已經成為阿根廷最大的農產品出口目的國。之所以會造成這一局麵,並不是因為人民幣對阿根廷比索匯率升值了,而是因為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食品結構在得到改善、肉類產品消費在逐年增加,需要大量進口阿根廷的豆製品作為畜牧業飼料。

相反,如果人民幣真的大幅度升值,諸如阿根廷這樣的初級產品出口國,確實會從人民幣升值而導致的產品價格飆升中獲益匪淺,並在短期內增加出口收入;但從另一方麵看,我國經濟複蘇卻會因此受到影響,造成實際需求量下降,最終引發全球經濟的再次探底和初級產品價格的泡沫破裂[注釋2]。孰是孰非,不是一清二楚嗎?

從“金磚四國”中的巴西看,巴西聖保羅大學金融學教授孫三元博士同樣認為:近10年來巴西和我國雙邊貿易日益緊密,我國目前已經成為巴西最大的出口市場和貿易夥伴,這就很好地說明了人民幣匯率沒有影響巴中貿易的快速發展,同時也很好地證明了匯率對貿易發展來說並不是決定性因素,貿易結構和經濟的互補性才是更重要[注釋3]。

再來看人民幣匯率沒有損害美國的利益。現在美國經濟的複蘇前景仍然存在著許多變數,再加上歐盟部分成員國出現的主權債務危機陰影,這種情況下尤其需要我國的經濟穩定來幫助全球經濟實現平穩複蘇、避免二次探底。

而這時候我國的經濟穩定,理所當然需要我國保持經濟政策和金融政策的穩定,其應有之義就是人民幣匯率穩定。

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隻能是搬起石頭砸它自己的腳。

[注釋1]李曉莊:《美欲極力製造人民幣匯率波動,中美戰略高手過招》,2005年7月8日南方都市報。

[注釋2]宋潔雲等:《各國專家:人民幣匯率沒有損害發展中國家利益》,2010年2月26日新華網。

[注釋3]宋潔雲等:《各國專家:人民幣匯率沒有損害發展中國家利益》,2010年2月26日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