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與全球經濟有關,所以每當全球經濟形勢窘迫時,西方國家就會老調重彈拿人民幣匯率來說事,企圖嫁禍於人。毫無疑問,全球經濟失衡不是人民幣匯率過低造成的。
人民幣匯率與全球經濟形勢密切相關,所以每當全球經濟形勢出現問題時,一些西方國家就會故伎重演拿人民幣匯率的彈性來說事,實際上是要求人民幣升值。無論是否能取得它們想要的效果,這都已經成為一台“常規”保留節目了。
實際上,自從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幾乎在全球每一次峰會上,西方國家都會提出有關人民幣匯率的問題。無論是西方7國(G7)、8國(G8)還是20國(G20)會議上,都會把“解決全球經濟失衡”和“加強金融監管”、“人民幣匯率”結合起來作為共同的話題。因為在它們看來,人民幣匯率過低好像就是造成全球經濟失衡的原因之一。
例如,原定於2010年2月初在加拿大召開的西方7國(G7)財政部長會議還沒有開始時,各國就蠢蠢欲動這樣“放風”了。
日本財務省財務官玉木林太郎表示,日本支持這次會議的召開,要求在這次會議上“集體向中國傳遞信息,要求允許人民幣更具有彈性……這是各國集體發給中國的信息”。而這次會議的東道主加拿大財政部長弗萊厄蒂則公開表示“希望人民幣更具有彈性”,並且認為這次會議上各方都會討論人民幣匯率問題,但不一定會發表有關公報。歐盟貿易委員會候任執行委員卡爾·德古特(Karelde Gucht)也同樣呼籲我國必須解決“人民幣匯率失衡”問題。
2010年3月11日,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在美國進出口銀行年會上發表演講時提到,美國經濟複蘇需要依靠推動出口來實現,並且第二次提到人民幣升值問題。
他危言聳聽地說,中國能否進行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對於全球經濟恢複平衡相當重要。而全球經濟要想恢複平衡,就要讓逆差國提高本國儲蓄率、增加外貿出口;而順差國則要相應增加消費和國內需求。對於美國來說,美國需要在一個公正、合理的全球貿易環境下進行競爭,這是實現美國進出口貿易目標很重要的一環。
在這裏,貝拉克·奧巴馬特地闡述了今後5年內美國的出口目標,這就是出口總額增加1倍,同時為美國國內創造200萬個就業機會。
為此,美國製定了一項雄心勃勃的“國家出口計劃”,具體措施包括:給予美國企業更多的貿易金融服務、鼓勵美國政府官員在國外積極遊說、扶持美國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改革美國的出口管理製度等,並且成立貿易促進內閣、總統出口委員會等機構來促進外貿發展[注釋1]。
容易看出,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不僅把人民幣匯率問題提到了影響美國經濟的高度,並且還認為是影響全球經濟平衡的主要因素之一。
除了個人表示和官方表態外,全球金融市場也都在關注中國人民銀行會采取哪些相應措施。
例如,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的阿德裏安·福斯特(Adrian Foster)表示,在中國外匯儲備持續增加與出口恢複增長的雙重作用下,各國要求中國升值人民幣的呼聲會越來越高漲[注釋2]。
那麽,為什麽一個還不能完全流通的人民幣匯率問題會如此矚目、會如此牽動西方各國首腦的心呢?無論怎麽說,這都是不正常的。
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這是西方國家拿人民幣匯率問題作擋箭牌,企圖把本國乃至全球的經濟失衡諉過於人。
例如,歐洲中央銀行執行委員會委員洛洛倫佐·比尼·斯馬吉(Lorenzo Bini Smaghi)就曾經在英國《金融時報》上發表文章,要求大家認真思考一下亞洲幾個新興經濟體國家尤其是我國的匯率政策存在著什麽樣的僵化之處,並且認為,隻要消除了這些僵化之處,就會有助於建立更加平衡的全球經濟,無論是外貿順差或逆差的國家都會從中得到好處。
不用說,在這些西方國家看來,人民幣升值就是它們減少對我國貿易順差、治療全球貿易失衡的靈丹妙藥。雖然它們也承認我國的對外貿易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與人民幣匯率無關,但還是要做這樣的“無用功”,真可謂是“不求結果、隻求參與”。
毫無疑問,西方國家如此起勁地呼籲人民幣升值,並把它當作遏製我國的一著妙棋,實際上並不會收到這樣的效果。道理很簡單,我國的外貿出口大於進口,實質上是儲蓄大於國內投資的外部表現。
換句話說,我國從外貿出口收入中得到的美元,除了一部分用於外貿進口外,還有一部分是用在了購買其它國家的資產、國債上,後者才是我國儲蓄在境外的主要投資方式。
而西方國家施壓人民幣升值,雖然可以減少我國外貿出口、降低貿易順差,但我國對全球的需求並不會因為人民幣升值而放大,說不定還會朝相反方向發展[注釋3]。
就拿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提到的上述種種措施來說,看起來煞有其事,其實要想實現這樣的目標困難重重,涉及到匯率、關稅、貿易保護主義、美國商品成本原本就偏高等一係列問題。
美國與其要如此這般花大力氣加強在傳統行業的產品出口能力,還不如集中精力放在高新技術創新研究方麵來得更實在。
更何況,美國會想到在政策上推動產品出口,其它國家也不是弱智,同樣也會這樣做,從而產生相互抵銷效果,直至引發諸多貿易摩擦。
[注釋1]汪蘇:《奧巴馬稱中國應轉向更市場化的匯率機製》,2010年3月15日財新網。
[注釋2]張莫、曾德金:《G7或再拿人民幣匯率說事,將要求人民幣更具彈性》,2010年1月25日經濟參考報。
[注釋3]張莫、曾德金:《G7或再拿人民幣匯率說事,將要求人民幣更具彈性》,2010年1月25日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