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本來意味著你擁有的財富,可是也同樣意味著別國對你的擔心。龐大的外匯儲備就像一顆經濟原子彈,高高地懸掛在空中隨時可能發生爆炸,別國又怎麽會放心呢?
我國目前擁有2.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是引發西方國家擔憂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就好比你的鄰居擁有一套唯一的商品住宅,價值100萬元;而你手中擁有100多萬元現金,雖然現在還沒有住房,可是理論上說卻隨時隨地可以買下他那套住宅,讓他無家可歸(這裏假設誰有錢誰就可以自由買賣這套住宅,沒有任何限製)。
這方麵最有代表性的觀點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保羅·克魯格曼就認為,中國巨大的貿易順差並不完全是比較優勢得到的結果,而是由政策因素造成的;如果中國官方減少對人民幣匯率的幹預,中國的貿易順差就不會這麽大。所以,中國應該盡量減少貿易盈餘、減少外匯儲備,因為現在整個世界都已經不太可能再繼續接受中國現在這麽大的貿易順差了[注釋1]。
保羅·克魯格曼接著說,中國中央銀行把出口商品換取的外匯收入搜集起來用於購買別國國債,這是一種非常奇怪的政策,他甚至懷疑中國的外匯政策“有問題”。
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在他看來,中國積累起來的這些數額巨大的外匯,其投資回報率非常低,有的甚至是負值,唯一的解釋隻能是“別有用心”;並且中國的外匯儲備幣種基本上是美元,這種集中度也不免令人產生“聯想”[注釋2]
所以就在美國和我國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劍拔弩張時,保羅·克魯格曼立刻在《紐約時報》上發表“拿下中國”(Taking on China)一文,建議美國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與我國短兵相接,並且建議美國財政部把我國定義為“貨幣操縱國”,並因此向我國增收25%的關稅。
他的計算依據是:我國現在的外匯儲備是2.4萬億美元,如果通過人民幣升值能夠讓我國從中拿出一半用於進口,那麽將會對世界經濟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相對於全球78.3萬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規模,這會使得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提高1.5%。
所以他得出結論說:如果我國停止“操縱”人民幣匯率、減少貿易順差,將會使全球經濟增長1.5個百分點[注釋3]。
不用說,這樣的觀點讓人感到非常驚訝。或許他的上述推理在外行人看來不存在什麽“硬傷”,可是卻不該是他這種身份的人說出來的。因為誰都知道,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把自己的一半外匯儲備拿出來用於進口。
保羅·克魯格曼的上述推論雖然是從凱恩斯主義角度出發的,可是卻沒有實際模型,難以令人信服;再說了,即使從凱恩斯主義角度出發,一個國家的進口需求也隻能是消費需求,不可能簡單化為一種政府行為。作為全球經濟學大師,保羅·克魯格曼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唯一的解釋隻能是他的政治傾向過於強烈,從而使得他所得出的結論不可能再做到客觀、公正了。
事實上,作為2010年人民幣匯率問題的始作俑者,正是這種強烈的政治色彩,才使得保羅·克魯格曼從一個純粹的經濟學家涉足到經濟政策領域,並且發表了後來一係列驚世駭俗的宏論。
對此,保羅·克魯格曼的老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賈格迪什·巴格沃蒂(Jagdish N.Bhagwati)就很生氣。這位國家貿易理論先驅在接受中國《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沒有統一的意見。各派經濟學家都有自己的理論,不應一味要求人民幣升值。”
他還說:“克魯格曼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寫評論、做演講,我懷疑他有多少時間可以真正做學問、他所舉的一些數據是否經過嚴密的考證。”[注釋4]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被譽為“歐元之父”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蒙代爾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克魯格曼已經不再專心治學。他現在的黨派色彩過於明顯,言論幾乎是極左的民主黨人的腔調。”[注釋5](保羅·克魯格曼是美國民主黨人)
平心而論,包括保羅·克魯格曼在內的許多西方人的懷疑,在我國人眼裏都不是問題。例如,我國的外匯儲備主要幣種為什麽基本上都是美元?道理很簡單,因為目前全球的金融體係是以美元為中心的,誰也無法改變,如果不是儲備美元,還能儲備什麽幣種?這能有什麽錯呢?更不用說,誰都知道,國際貿易中真正的受益者是進口國而不是出口國,而現在我國作為最大的出口國還要平白無故地受人指責,這是完全不公平的。
不過話又要說回來,我國擁有如此龐大的外匯儲備,的確需要政府進行策略調整、避免授人以柄的。
一方麵,我國特有的經濟結構造成了消費過低、儲蓄過多,在很大程度上抑製了老百姓的生活水準,亟待通過完善的社會保障製度來加以克服。
另一方麵,在收入既定的背景下,儲蓄和消費之間具有此長彼消的關係。數據表明,目前我國的總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隻有40%,而美國的這一比例為70%,世界公認的平均標準比例是60%[注釋6],差距之大可想而知。
過高的儲蓄率是助長經常收支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國家外匯儲備越多,授人以柄的機會也就越多,對本國人民卻不見得就越有利,甚至還會適得其反,這又何苦呢?
更不用說,我國的外匯儲備實際上是有泡沫的。清華大學布魯金斯公共政策中心主任肖耿舉例說,10年前美元比人民幣更值錢,可是10年來幾乎所有的老百姓都希望把賬戶上的美元換成人民幣,原因就在於他們存在著一種對人民幣的升值預期[注釋7]。
為什麽會有這種升值預期呢?因為我國對通貨膨脹的容忍度特別低,換句話說不允許通貨膨脹速度過快。可是要知道,如果通貨膨脹率不上去,就一定會產生人民幣升值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大量美元就被中央銀行所吸納,從而導致外匯儲備量不斷上升;相反,如果政府允許比較高的通貨膨脹率,這種外匯儲備中的泡沫就可能會逐漸破滅。
所以他認為,什麽時候老百姓的賬戶上既有人民幣又有美元了,最好還要有歐元等其它國家的貨幣,那麽什麽時候的狀況才比較理想。
換句話說,這時候外匯儲備中的泡沫才可能降低到最低程度,它對人民幣匯率的不良影響也會降低到最低程度。
[注釋1]《龍永圖三駁克魯格曼:中國未操縱人民幣匯率》,2009年5月12日證券時報。
[注釋2]《龍永圖三駁克魯格曼:中國未操縱人民幣匯率》,2009年5月12日證券時報。
[注釋3]馮鬱青:《克魯格曼對華言論引爭議,恩師懷疑其已無時間做學問》,2010年3月26日第一財經日報。
[注釋4]馮鬱青:《克魯格曼對華言論引爭議,恩師懷疑其已無時間做學問》,2010年3月26日第一財經日報。
[注釋5]馮鬱青:《克魯格曼對華言論引爭議,恩師懷疑其已無時間做學問》,2010年3月26日第一財經日報。
[注釋6]周宇:《人民幣匯率機製》,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第18頁。
[注釋7]馮仕亮整理:《“人民幣匯率政策討論會”簡報(下)》(2010年第24期,總第889期),2010年4月16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