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改革既然是國家主權的一部分,就決不能屈服於國外壓力。這是一個原則問題。我國政府一再表明人民幣匯率不會在外部壓力下進行重估和調整,也是這個道理。
人民幣匯率是我國主權貨幣體係的一部分,毫無疑問它不能受製於其他國家的輿論擺布。這是一個大是大非的問題,來不得半點含糊。
正因如此,2010年4月13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華盛頓會見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時才會明確強調,中國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的方向堅定不移,因為這是中國自身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但具體改革措施需要根據世界經濟形勢發展變化和中國經濟運行情況統籌考慮,尤其不會在外部壓力下加以推進。人民幣升值問題既解決不了中美貿易的不平衡,也解決不了美國的就業問題。
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對此表示同意,他說:“中國將匯率政策視作主權問題是正確的。在製定匯率政策以及貨幣政策時,中國不屈從於國際社會的壓力。”但他依然念念不忘推銷他的觀點,他補充道:“市場化的匯率政策將不僅對中國有利,還有助於重新平衡美國經濟,使美國擺脫對於國內消費及生產的過度依賴,從而避免為發展經濟而產生產業泡沫。”[注釋1]
在第二天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國家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代表我國政府表示,外界對人民幣匯率施加壓力並不合理,我國政府是不會在壓力下采取行動的[注釋2]。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他甚至還打了一比方說,就好像你感冒了,讓你的鄰居去吃藥,這是不解決問題的。
有了這樣的底氣,與美國等西方國家急吼吼地要求人民幣升值相比,我國政府反而表現出了格外的沉著和冷靜。當然,這也是一個經濟大國的實力展示。這種沉著和冷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注釋3]:
1.“匯率主權論”已經成為我國政府製定人民幣匯率決策的根本依據
可以說,自從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改革以來,我國政府就完全掌握了人民幣匯率調整的主動權,不可能聽從於別國的逼迫。
2.“匯率漸進論”已經成為我國政府調整人民幣匯率管理幅度的政策基調
一方麵,我國的金融體係風險承受能力、出口企業風險消化能力弱,人民幣匯率變動不可能一次到位;另一方麵,2005年7月21日以來人民幣一直處於不斷升值之中,過渡平緩而動**最小。
3.“兩敗俱傷論”已經成為我國政府高調迎接美國逼迫人民幣升值訴求的充分依據
這實際上很擊中美國的軟肋:美國雖然在逼迫人民幣升值,但如果人民幣一次性升值25%~40%美國也是受不了的。
4.“曆史反思論”時時警醒著我國政府不能成為第二個日本
20世紀80年代美國聯合德國、法國、英國等逼迫日本簽訂“廣場協議”,隨後日元就快速出現大幅度升值,日本由此陷入長達10年的經濟蕭條。而現在,我國的情形和地位與當年的日本極其相似,當然要以此為鑒了。
可以說,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異常複雜性,導致國外逼迫人民幣升值的看法也是大相徑庭。
例如,以2010年4月1日為分界線,在此以前美國政府是挑逗人民幣升值的,而在此以後就轉向了不強迫人民幣升值。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轉變,並不是西方“愚人節”所開的玩笑,而實在是它們自己也感到,要解決人民幣匯率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辦到的,即使人民幣升值也解決不了美國的失業和全球經濟失衡問題。更不用說中華民族從來不屈服於外來壓力,你越是壓迫她,她就會顯得越堅強、越團結,而這也是美國所不願意看到的。
再從國際輿論看,許多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一開始也是緊緊跟在美國後麵逼迫人民幣升值的,可來慢慢地它們看出苗頭不對,所以逐步轉向支持我國人民幣匯率自主和謹慎把握的態度;有越來越多的官方機構和國家、地區,提醒我國有必要拒絕人民幣升值,到最後漸漸出現保護人民幣的輿論占上風。
所有這些,都為我國的人民幣製度改革創造了略微寬鬆的環境,但並不應當為此感到沾沾自喜,而應當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反思問題和風險。
因為在當前的國際關係中,人民幣匯率改革的緊迫性絲毫沒有減弱,並且從國內看,這也是我國經濟、金融改革的重要基礎。尤其是人民幣匯率改革是連接經濟、金融、政治、文化等的紐帶,是調整我國經濟結構的重要基礎,還是行業、產業、產品、利潤等的熱點。妥善處理好這個問題,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改革都有極大幫助。
人民幣匯率改革僅僅做到不屈服於別人是遠遠不夠的。不破不立,關鍵還在於立。那麽從目前來看,我國的人民幣匯率製度和體係還存在著哪些問題,或者說以後的改革方向在哪裏呢?總體來看有以下幾點[注釋4]:
1.要建設、健全、完善高端專業外匯市場,使得我國的外匯市場發展進程和效率能夠成為保障和保護人民幣匯率的有效手段
看看美元和日元,它們之所以能夠根據自我目標決定價格走向,最關鍵的因素還是有市場,所以它們可以通過市場數量、規模、品種來調控匯率水平。例如日本匯率的根基就是藏匯於民,特點非常鮮明。
2.要克服極端的認識和宣傳,減少外匯儲備急劇升值
這幾年來我國外匯儲備的急劇升值,是誘發人民幣升值預期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把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宣傳,逐步過渡到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裏,而不是任由西方輿論主導,這樣會減少許多麻煩。
3.正確認識國際熱錢和泡沫的兩麵性
從專業、高端的金融角度看,國際熱錢和泡沫一方麵可以刺激經濟和提升經濟,另一方麵又會打擊經濟和傷害經濟,關鍵看你能否有效控製和加以利用。
從國內輿論看,一邊倒的意見比較多,實際上這是金融知識和金融水平較低的緣故。例如看美國,不論是國際熱錢還是泡沫都是全球積聚最多的,但美國依然通過自己的有效規劃和控製,“以毒攻毒”,很好地保護和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4.要注重人民幣匯率改革的規劃和改進,邊規劃邊改進,而不是僅僅把目光聚集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會不會給我國扣上“匯率操縱國”帽子
因為說到底,人民幣匯率不僅僅是一種價格關係,更重要的在於製度健全和製度規範。有了規範和健全的人民幣匯率製度,我們才會逐漸擺脫焦點輿論和被動的局麵,從容應對以後出現的人民幣匯率風波。
在這一點上美國做得就很不錯,它們邊說邊做邊改,值得我們學習。如果我們也能這樣做,那麽以後就會在麵對複雜的國際環境時始終擁有自己的主見和判斷,人民幣匯率問題就不但不是“問題”,而且還可能會取得質的突破,即從根本上化解人民幣壓力。
[注釋1]《奧巴馬試圖平息人民幣匯率爭議》,2010年4月14日和訊網。
[注釋2]劉瑞芬編譯:《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中國不會在外部壓力下重估人民幣匯率》,2010年4月13日路透社華盛頓電。
[注釋3]張銳:《人民幣匯率:由中國人自己拍板》,2010年4月19日中國青年報。
[注釋4]譚雅玲:《人民幣升值輿論有所緩解,但壓力仍在》,2010年4月3日華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