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人民幣資本項目對外開放將會有助於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也是我國金融的發展目標。但這種資本項目開放是有前提條件的,人民幣匯率穩定是其主要前提條件之一。

所謂資本項目,也叫資本賬戶,是指一個國家在國際經貿交往中發生的跨國界的資本輸入和輸出,包括股票、債券、證券,以及這個國家的政府、企業、居民在國外的存款。

資本項目的實質,反映的是一個國家和另一個國家之間以貨幣表示的債權債務變動。

按照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劃分,資本項目可以按照償還期限的長短劃分為長期資本往來和短期資本往來。長期資本的償還期限在一年以上或不定期,主要包括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國際組織貸款、外國政府貸款、銀行借款、地方部門借款、延期付款、延期收款、加工裝配補償貿易中應付客商作價設備款、租賃和對外貸款等;短期資本的償還期限在一年以內,主要包括銀行借款、地方部門借款、延期收款、延期付款等。

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資本項目是和經常項目相對應的兩個主要項目之一。而在統計資本國際收支項目時,資本項目主要包括資本和儲備兩項內容,這裏的儲備包括黃金儲備、外匯儲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成員國在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和外匯等。

簡單了解了這些內容後,接下來的問題是,人民幣資本項目為什麽就一定要對外開放呢?或者說,為什麽說人民幣匯率穩定會有助於擴大人民幣資本項目的對外開放呢?

人民幣資本項目對外開放的好處是,可以通過改善我國的資源配置效率、分散金融風險、促進金融發展,來促進經濟的快速增長。

也正因如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就一直是把“推行資本項目自由化”當作這個組織的核心工作來抓的。

關於這一點,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尤其突出。

一般來說,發展中國家原來的金融管製比較多、金融體係和監管體係又弱,實行資本項目開放能夠通過減輕國內金融管製、促進金融體係和金融監管的完善,來達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目的[注釋1]。

不過,從全球100年來的資本管製史可以看出,資本項目開放有開放的好處、不開放也有不開放的好處。不開放的好處是,雖然它不利於促進經濟增長,可是卻能在發生金融危機時有效控製對經濟的破壞作用。

這就回到上麵所說的第二個問題上來了:為什麽說人民幣匯率穩定有助於擴大我國的資本項目對外開放?

究其原因在於,一個國家的資本開放項目必須具備一定的宏觀經濟條件和微觀金融條件。換句話說,要想做到資本項目開放利大於弊,就必須在具備適當的條件後才能開放人民幣資本項目。

具體地說就是,隻有當國內金融體係穩健、國際金融環境又相對穩定,至少是不在發生代價昂貴、極具破壞性的金融危機,這時候開放資本項目的收益才可能會大於成本。

打個比方說,資本項目開放就好比是把賽車的發動機裝到一輛二手車上去,隻有檢查這輛舊車後發現它的其它零部件都沒有問題,車手的駕駛技術也行時,這種辦法才可行。如果盲目裝入,便有可能會因為車速過快而發生事故,反而不如原來的二手車速度雖慢卻安全可靠。

2010年初,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會理事長戴相龍在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發表觀點認為,目前正是我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有利時機。究其原因在於,我國的對外貿易順差和人民幣幣值穩定。所以他建議擴大人民幣資本項目的對外開放,如允許外國政府、中央銀行、大型企業等在我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並且不一定要等到人民幣資本項目全部開放就可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因為目前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有利時機[注釋2]。

2010年3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和白俄羅斯國家銀行共同簽署了《中白雙邊本幣結算協議》,規定,凡是符合兩國法律規定的民事主體之間的支付和結算,都可以使用兩國法律所允許的任何貨幣來進行。不用說,其中當然就包括我國的人民幣和白俄羅斯的貨幣在內。

這是第一個我國與非接壤國家簽訂的一般貿易本幣結算協議,標誌著人民幣在跨境貿易結算試點之後取得了重大進展[注釋3]。

2010年3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明確表態支持香港和上海發展離岸人民幣金融市場,實際上就意味著我國已經邁出了允許海外企業和個人投資國內債券和股票市場的步伐。隻不過有關人民幣資本項目的開放問題極為敏感,所以中國人民銀行的表態是先“試點”,積累經驗[注釋4]。

很快,我國在2010年6月就把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境外地域,從原來的港澳、東盟地區擴大到了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注釋5]。

這一係列緊鑼密鼓的動作,都很好地表明了我國正在邁出人民幣資本項目自由兌換的步伐。

因為從全球經濟發展看,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是各國在開放條件下推動本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必由之路。當然,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具體國情,所以各國在開放資本項目時采取的步驟和策略也各不相同。具體到我國來說,我國是從1996年在實現經常項目自由兌換的基礎上開始穩步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自由兌換進程的。

又由於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而全球各發展中國家推進資本項目自由兌換的實踐千差萬別。20世紀80年代以前,開始進行資本項目開放的發展中國家主要是那些國際收支平衡處於強勢地位的國家,之後也有些國家在外部經濟環境不好甚至有外債的情況下推行資本項目開放,但伴隨著整個過程,貨幣匯率更富有彈性是其共同特點。

所以從中我國也能得到一些經驗教訓,那就是:人民幣資本項目的可自由兌換應當采取漸進式途徑,把它作為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整體性經濟改革和結構調整計劃中的一部分來看待;把人民幣資本項目的可自由兌換和經常項目的可自由兌換結合起來;人民幣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會使得我國經濟更多地遭受國際資本衝擊,所以要與其它金融自由化政策相配套,並且與金融監管能力相適應,不能盲目推進[注釋6]。

[注釋1]李衛群:《資本項目開放與經濟增長研究的比較分析》,2005年第8期國際貿易問題雜誌。下同。

[注釋2]賈壯:《戴相龍:擴大人民幣資本項目對外開放》,2010年1月11日證券時報。

[注釋3]萬敏:《中白央行簽訂雙邊本幣結算協議》,2010年3月26日每日經濟新聞。

[注釋4]《離岸人民幣市場為改革趟路:資本項目全麵開放“小心求證”》,2010年3月31日證券時報。

[注釋5]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銀監會:《關於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2010年6月17日銀發[2010]186號。

[注釋6]尹佳:《淺論資本項目自由化與金融安全問題》,2004年7月22日新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