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逼迫人民幣升值的強大動力之一在於借此機會振興美國製造業、解決就業問題。而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則會為我國製造業的升級換代贏得時間,以便將來擺脫受製於人。

美國希望人民幣升值,而現在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恰好能更好地看清楚美國的表演和底牌。

仔細觀察會發現,在美國逼迫人民幣升值的叫囂聲中,分貝最高的來自美國製造業。從這一點上看,是美國製造業最希望人民幣升值;與此同時也反映出,人民幣升值對美國製造業的幫助最大。

能夠佐證這一點的是,就在2010年3月16日美國參議院多位議員聯手發起“舒默議案”的前一天,提出該草案的幾名主要議員就聯名向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寫了一封信,題為《美國需要一個製造業政策對抗全球競爭》[注釋1]。

這封信中指出,美國製造業企業和工作的流失帶走了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機會,也帶走了美國在21世紀的經濟競爭力。在過去的幾十年裏,政府已經錯過了很多重要的機會,沒有能形成一套合理和全麵的製造業政策。所以現在必須發展一項全國性策略,來強化美國的製造業基礎、重新奪回美國的競爭地位。

雖然這封信中並沒有明確提到“中國”和“人民幣匯率”,但了解經濟形勢的人都知道,他們的矛頭是指向我國和其他一些亞洲、拉美國家的。更不用說,美國逼迫人民幣升值的強大動力之一,正是出於對自身製造業地位的擔憂。

所以從這一點上看,美國逼迫人民幣升值的底牌之一就是要振興美國製造業。當然,除此以外,美國還希望能複製20世紀80年代通過“廣場協議”逼迫日元升值從而搞垮日本經濟的做法,通過政治和經濟雙重壓力逼迫人民幣升值,從而把我國的製造業資本轉移到美國去。

由於這些製造業多是傳統行業,所以美國資本對投資這些行業並不感興趣,但並不反對為了拉動就業而吸引我國資本在美國投資。

因為這種投資對於美國來說能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一方麵,能夠有效削弱我國經濟實力;另一方麵,又能促進美國的經濟和就業,並且最終被美國企業和人民同化掉,它又何樂而不為呢?

而我國的製造業又是怎樣的一個現狀呢?雖然我國號稱製造業大國,可是從中美兩國的貿易結構看,我國的製造業實際上是不折不扣的“打工者”[注釋2]。

改革開放以來,勞動力成本和資源稟賦形成的外需主導型經濟增長模式,雖然為緩解我國就業壓力作出了巨大貢獻,可是從全球價值鏈角度看,我國從對外貿易中獲得的實際收益並不多——出口產品主要集中於低附加值領域,絕大多數行業在國際分工中處於產業鏈中低端環節。如果這時候任憑人民幣升值,我國的大多數製造業都會因為缺乏核心技術和核心產品,被迫破產倒閉。

現在美國製造業緊抓人民幣匯率問題不放,實際上正是它們很好地利用我國出口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高度依賴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弱點來敲打我國經濟的敏感神經。

有鑒於此,我們的正確做法是,一方麵,要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不讓原本脆弱的我國製造業受到毀滅性打擊;另一方麵,要下定決心升級製造業,爭取用5年到10年時間,徹底改變目前主要依靠代工生產的出口局麵,否則很難擺脫在國際產業分工和貿易領域受製於人的局麵,類似於這樣的敲打依然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

在這方麵,2010年上半年美國屢次把全球最大的汽車廠商豐田公司總裁豐田章南召到美國,接受美國眾議院眾議員、參議院參議員們的質詢,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淚流滿麵的豐田章男在現場除了道歉就是尋求寬恕,該公司為此付出的經濟代價更是驚人,絕對算得上是天文數字。可即使如此,美國依然要向全球進行電視轉播聽證會實況,就可以看出更像是一場政治作秀。

了解內情的人都知道,就在2009年爆發的這場全球金融危機中,美國引以為傲的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克萊斯勒汽車三大廠商相繼落馬,從而使得日本的豐田公司一舉成為全球產銷量第一的汽車霸主,讓美國顏麵掃地。由此,美國便把眼睛盯住了豐田公司。

很快地,機會來了。恰好這時豐田汽車出了質量問題,於是美國國會議員們把質疑範圍從豐田汽車質量一直擴大到日本的電子設備,甚至動用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搜查包括豐田公司在內的3家日本公司在美國的製造工廠,使得整個日本引以為傲的製造業受到全麵波及[注釋3]。

所以早在2009年7月,當日本8家主要汽車生產廠家在美國的市場占有率達到46.6%的曆史最高紀錄、首次超過美國三大汽車廠商時,豐田章男就不擔憂地表示:“我們其實非常擔心,日係廠商對於美國汽車市場的過度蠶食會引發市場之外的貿易糾紛。”半年過去後,他的這種擔心就一語成讖[注釋4]。

說到底,與其說這是美國做給日本看的,不如說是給全球看的。

因為要知道,這次出事的豐田汽車本來是在美國生產的,工人也是美國人,所以從根本上說應該是美國公司生產的美國汽車,其中並不涉及到貿易進口問題,隻是因為貼了一個“豐田”的商標,就構成了這次事件的導火線。

所以從經濟學角度看,這根本不是“貿易戰”,而是“政治戰”。具體數據能夠很好地證明這一點:在美國,這時候隻有豐田汽車的銷售下降了17%[注釋5],其他各品牌汽車的銷量都在增加,尤其是韓國現代汽車的銷售增加得最快。這不是很能說明問題嗎?

[注釋1]孫卓:《人民幣匯率問題露出了美國的底牌:急欲振興製造行業》,2010年3月19日第一財經日報。下同。

[注釋2]章玉貴:《做好自身功課,維護人民幣匯率主權》,2010年4月6日證券時報。下同。

[注釋3]賀駿:《從“召回門”看豐田的美國角色》,2010年3月2日證券日報。

[注釋4]白益民、王維:《狙擊豐田——美國打響新一輪產業戰》,2010年4月6日環球財經。

[注釋5]白益民:《財團體係支撐“不死鳥”》,2010年4月6日環球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