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經濟形勢前景不明朗時,人民幣匯率基本保持穩定隻是一種權宜之計,當然這並非表明人民幣匯率固定不變。很快,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政策就會走向“靈活”的。
麵對西方國家對人民幣匯率的圍剿,人民幣匯率下一步怎麽走,是一個全球矚目的問題。本書雖然不是預言家,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2009年這樣的人民幣匯率走勢已經不可能繼續下去了。
簡單地說,2009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是:對內沒有保值、對外沒有升值,市場作用基本被排除在外。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基礎也就越來越不穩固了。
雖然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為了對抗全球金融危機,是一種在非常時期采用的非常手段,但隨著金融危機的慢慢過去,這種非常手段也會被慢慢放棄使用,從而更多地依靠市場力量來決定走勢[注釋1]。
換句話說,即使不考慮外界壓力,單從我國國內的經濟情況看,人民幣固定匯率、捆綁匯率也無法繼續進行下去了。因為我們目前麵臨的是一個經濟過熱、資產價格虛漲、通貨膨脹預期抬頭的局麵,這些都和人民幣匯率過於僵硬有關。
人民幣穩定並不表明人民幣匯率就一定是僵硬的,相反,它應該是有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彈性主要包括兩種含義:一是增加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彈性,二是增加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波動幅度。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就目前而言,如果要調整人民幣匯率,可以通過中央銀行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調整來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而不是通過增加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來調整人民幣匯率變動[注釋2]。
當然,這並不是說人民幣匯率波動一定就是升值。因為有升必有降,價格隻有在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時才是正常的,單向上升或下跌都是不正常的。如果從國內情形看,人民幣匯率波動是應該早就出現的,隻不過因為美國等西方國家逼迫人民幣升值,反而推遲了我國的這一進程。
說穿了就是,我國也不希望在這個時候推出人民幣彈性浮動空間的舉措,被外界解讀為是在被國外壓力“牽著鼻子走”。
請讀者特別關注,我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的一大原則是“可控性”。所謂可控性,就必定有一個具體的控製範圍,它既不是一個點也不可能漫無邊際。這裏的一個“點”就是固定匯率,“漫無邊際”可以理解為天馬行空、自由浮動。關於這一點,讀者可以從2010年上半年我國逐步放開國外資本在國內的投資中看出端倪,以後的路必將越走越寬。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全球各國的匯率都有官方控製的痕跡。具體到我國來說,政府這隻手當然是強大的,但市場調節這隻手或隱或現。究其原因在於,一方麵,我國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起步時間還不長,有待於摸索;另一方麵,在麵對西方國家逼迫人民幣升值時,我們更要考慮國家戰略利益,這也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的另外兩條原則“主動性”、“漸進性”存在的理由。
有人認為,目前正是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的好時機。因為自從2008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就又重新回到釘住美元匯率的剛性機製,而這種機製的弊端現在已經越來越明顯了[注釋3]。
具體地說就是:兩國之間匯率的相對變動應該由兩國經濟的相對基本麵來決定。而從現在的情況看,我國的勞動生產率增長率顯著高於美國,我國對美國存在著持續的經常賬戶順差,美國的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規模都要高於我國。
換句話說,讓人民幣這樣一個相對實力不斷增強的貨幣去釘住相對實力不斷衰減的貨幣,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至少不會有助於人民幣的進一步國際化。
更不用說,我國的經濟周期和經濟結構與美國存在著顯著差異,這種情況下人民幣釘住美元的貨幣政策,會使得我國政府難以實施獨立貨幣政策,難以避免未來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的泡沫化風險。
有鑒於此,如果目前我國能夠改變釘住美元的匯率製度,有控製地擴大人民幣匯率彈性空間,應該會是利大於弊的。
[注釋1]何誌成:《2010年人民幣匯率如何走》,2010年2月20日學習時報。
[注釋2]陸前進:《權威專家解析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的含義》,2009年1月20日上海證券報。
[注釋3]張明:《人民幣匯率彈性化正當其時》,2010年3月27日中國經營報。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