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小故事
顏回失冠
顏回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他勤奮好學、品德優秀,深得孔子的喜愛。
一天,顏回上街辦事,看見一家布店門口被圍得水泄不通。他滿腹狐疑,於是過去打聽,原來是買布的與賣布的發生了糾紛,兩人正在那裏爭吵。
顏回聽見買布的大叫道:“三八就是二十三,你為什麽要我二十四個錢?”他於是走到那買布人跟前,先向他施了一禮,然後勸說道:“這位大哥,三八二十四,怎麽會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錯了,請不要吵啦。”
這買布的卻不服氣,說要找孔子去評理。顏回勝券在握,問他說,如果先生也說是買布的錯了,要怎麽辦。那買布人說如果錯了,就把自己頭上的帽子輸給他。顏回同意了,並說如果是他錯了,就把自己的帽子輸給這買布人。
兩人打著賭找到了孔子。孔子問明了情況,微笑著對顏回說道:“三八就是二十三呐!你輸啦,把帽子取下來給人家吧!”
顏回聽了,又是不解,又是不服,但他一向尊師,從來不跟孔子爭辯,於是隻能老老實實地摘下了帽子。那買布人拿著帽子得意地走了,顏回的麵色卻不甚好看。
顏回雖然表麵上服從孔子,心裏卻以為他老糊塗了,不想再跟著他學習了。第二天,他借故說家中有事要回,孔子也準了他的假。臨走,孔子向他囑咐道:“千年古樹莫存身,殺人不明勿動手。”顏回依舊恭敬地應說:“記住了。”
顏回行到半路,突然風起雲湧、雷鳴電閃,眼看著大雨將至。他正想要鑽到路邊大樹的空樹幹裏避雨,卻猛然記起了先生的“千年古樹莫存身”。他心想道:師徒一場,再聽他一次吧。於是,他又從空樹幹中貓著腰跑了出來。結果剛走開不遠,那棵古樹就被一個炸雷劈了個粉碎。顏回大吃一驚:先生的第一句話應驗了,難道我還會殺人?
他一身狼狽地趕到家中,已是深夜時分。為了不驚動家人,顏回用隨身的寶劍撥開了妻子住室的門閂。他輕手輕腳地走到床前一摸,結果**睡著兩個人。他頓時心生無名之火,正舉劍待砍,又猛然想起了先生的“殺人不明勿動手”。於是,顏回壓抑著憤怒,點起燈一看,原來**睡的是妻子和妹妹。
天一亮,顏回就一刻不停地回到了孔子的住處。他“撲通”一聲下跪,感激地說道:“先生,您的兩句話救了我,我的妻子和妹妹呐!您怎麽會知道要發生這些事呢?”
先生過來將他親切地扶起,微笑著解釋道:“昨天天氣燥熱,估計會有雷雨,於是提醒你‘千年古樹莫存身’。你負氣而走,還隨著帶劍,於是告誡你‘殺人不明勿動手’。”顏回聽了,佩服萬分,又為自己負氣離開而感到羞愧。
孔子見狀,開導說:“我知道你回家是假,以為我老糊塗了,不願再跟我學習是真。你想一想,我說三八二十三對,你輸了,不過輸個帽子。但如果是他輸了,那可是一條人命啊!你說是帽子重要還是人命重要?”
顏回恍然大悟,又一次跪倒在先生麵前,動情地說道:“先生重大義而輕小是小非,學生還以為老師是因年事已高而糊塗了呢。學生慚愧萬分!”
從此,無論先生去到哪裏,顏回再也沒有離開過先生。
夫子問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個弟子陪侍著先生閑坐。
孔子發問道:“不要因為我比你們年長一些,你們就不敢說話了。你們平時閑居時總說:‘沒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們,你們打算做些什麽呢?”
子路急忙搶先答道:“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中等國家,夾在大國之間,會有他國的軍隊來侵略它,國內又有饑荒。如果讓我去治理它,三年之後,我就可以使國中之人勇敢善戰,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聽了,微微一笑,又問道:“冉有,你怎麽樣?”
冉有回答說:“一個縱橫六七十裏、或者五六十裏的小國,如果讓我去治它,可以使百姓富足。至於禮樂教化,我隻能等待修養更高的君子來推行了。”
“公西華,你呢?”夫子又問道。
“我不敢說能夠勝任,隻能說願意學習。在宗廟祭祀的事務中,或者諸侯會盟、朝見天子時,我願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司儀。”
孔子聽了,又問道:“曾點,你怎麽樣?”
曾點正在彈琴助興,聽了先生的發問,他彈琴的聲音漸漸稀疏了,最後“鏗”地一聲舍琴起身,謹慎地回答道:“我和他們三位所說的不一樣。”
孔子笑著說:“這有什麽關係呢?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誌向罷了!”
曾點於是說道:“暮春時節,穿上已經做好的春服,我願和幾位成年人,以及幾個少年,在沂水河裏洗澡,然後在舞雩台上吹風,再一路歌唱著回來。”
孔子聞言,點著頭長歎道:“我讚成曾點啊!”
等到子路、冉有、公西華三人都出去了,曾皙趁機問夫子道:“他們三人的話怎麽樣?”孔子答說:“也就是各自談說自己的誌向罷了!”
曾皙不解道:“那您為什麽笑子路呢?”
孔子答說:“治理國家要用禮,可子路的話毫不謙讓,我因此笑他。難道冉求講的不是國家大事嗎?怎見得方圓六七十裏或五六十裏就不是國家了?難道公西華講的不是國家大事嗎?宗廟祭祀、諸侯會盟和朝見天子,不是諸侯國的大事又是什麽?如果公西華給諸侯做小相是小事,那麽誰能夠做成大事呢?”
孔子名言選錄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坦****,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巧言令色,鮮矣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吾嚐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君子之行也,度於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