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自從1492年哥倫布遠航發現美洲大陸之時起,經濟全球化過程就已經開始。又有人認為,世界經濟出現全球化聯係的初始階段可以追溯到16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擴張。也有人認為,經濟全球化過程開始於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首先在英國取得勝利的時候。所以,經濟全球化並非一種新現象,隻是到了20世紀90年代,經濟全球化才在世畀經濟的各個領域迅猛發展起來。在幾百年的曆史進程中,經濟全球化大致經曆了以下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5世紀末到19世紀。自1492年開始,哥倫布多次遠航美洲,發現了新大陸。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可以視為經濟全球化的起始點,它不但打開了東西方之間商品交流的通道,使原先各自分離的區域性市場逐漸連接成世界市場,而且推動了“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全球化發展趨勢。18世紀中葉的產業革命,使工業生產由手工業轉變為大機器生產,原材料不隻是來自本國,還來自海外各地;產品也不僅在當地銷售,還行銷海外。這個階段國際經濟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原料與商品的跨國界貿易交流。與此相適應,國際金融活動也開始發展起來,但是規模並不大。

第二階段: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大規模展開,推動了世界生產力的發展和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壟斷資本主義除了繼續擴大商品輸出外,還大量輸出資本,越來越多的國家進入到國際市場之中。

第三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世紀70年代。殖民地體係的瓦解、民族國家的興起、國際分工體係的拓展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使世界經濟迎來了20年的黃金時代,世界經濟全球化得到進一步發展,形成了以生產經營跨國化、信息傳播全球化、科技與產業梯度擴散化為特征的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新趨勢。

第四階段:20世紀90年代以來。“冷戰”結束以後,國家之間、國家集團之間關係明顯緩和,各國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上,這為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信息技術、交通技術不斷取得新的突破,世界不同地域之間的物資、人員、消息交流成本大為降低,這就為資本、人員、技術在世界範圍內合理布局提供了技術上的保障。至此,經濟全球化已經發展成為以科技革命和信息技術為先導,涵蓋生產、貿易、金融和投資領域,囊括世界經濟和與之相關的各個方麵的龐大體係。

貿易全球化、生產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內容和形式,它們構成了由低級到高級的經濟全球化的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是層層推進的關係。貿易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過程的起點,從19世紀開始,到“冷戰”結束,貿易全球化一直是經濟全球化過程的主要形式。生產全球化主要是20世紀70年代隨著貿易品種和貿易規模的擴大,各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以及貿易成本差異的存在,世界範圍內買方市場的形成,使得生產全球化在跨國公司的推動下,日益成為一種潮流。與此同時,貿易全球化逐漸出現行業內貿易、公司內貿易等新的形式。如果說貿易全球化對國際金融服務提出了一定要求,那麽生產全球化則大大促進了金融服務全球化的進程。生產全球化加劇了國際資本流動,尤其是短期資本流動規模日趨擴大,在貿易全球化與生產全球化的合力推動下,對國際貨幣兌換、金融風險防範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金融是為生產和商品交換提供服務的,所以貿易全球化與生產全球化直接催生了金融服務全球化發展。

4.2.1 貿易全球化

貿易全球化過程開始於1870年,資本主義首先在英國取得勝利的時期。隨著社會生產力的蓬勃發展,國內的市場狹小得難以容納其生產的全部商品,市場需求的限製幾乎成了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的唯一障礙。於是,早期的商品開始走出國境,出現在全球的各個角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主持下,世界各國先後進行了八輪多邊貿易談判,達成了內容越來越廣泛的貿易自由化協議,並催生了世界貿易組織在1995年的建立。這樣,一個以貿易自由化為中心,以多邊貿易體製為框架,幾乎覆蓋所有國家、囊括當今世界貿易諸多領域的高度統一的全球貿易大市場已現雛形。世界貿易自由化的擴展和多邊貿易體製的確立,不但規範了世界貿易的規則,而且降低了各國海關和市場準入的門檻。貿易合同的標準化也使國際貿易標準進一步趨同,大大降低了商品交易成本。貿易信息的網絡化,更大大提高了國際貿易的效率。

當今的國際貿易正在不斷發生巨大的變化:國際貿易額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貿易品種不計其數,貿易方式不斷創新,幾乎所有的生產企業都卷進了貿易全球化的旋渦。貿易全球化的過程,又進一步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國際交往成本與費用大幅度降低。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總額更是不斷突破新高,世界貿易整體上維持了相對均衡的增長態勢。世界貿易的增長速度已超過了世界經濟的增長速度,貿易對世界經濟增長的作用也日趨增強。目前世界貿易總額有45%屬於跨國界貿易,國際貿易中的產品日趨多樣化、複雜化。貿易全球化的持續發展,已經使全球商品市場形成一個整體。

4.2.2 生產全球化

生產全球化主要表現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產品生產、加工以及銷售過程超越國界,形成日益密切的分工合作、相互依存的生產聯係。當代社會的生產是高度現代化的大規模生產,它既要求不斷增加投入以發展新技術、新工藝,也要求分工更加精細化、專業化,協作範圍進一步擴大化、廣泛化。這樣,過去那種以垂直為主的分工變為以水平為主的分工,以往在一個國家範圍內的分工與協作關係發展為一係列國家之間的國際分工和協作關係,從而使各個國家的生產活動密切聯係、互相依賴,在國際範圍內結成一個整體。隨著縱向生產國際化程度的發展和加深,生產的國際分工和協作呈不斷升級的態勢,整個地球儼然成了一個大工廠,各國經濟不斷融合、互補,形成新的嫁接優勢。同時,產業地區轉移和投資國際化的加速,促使橫向生產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各國被卷入世界市場體係之中,不同程度地成為全球經濟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都在新的國際分工體係中占有一定位置,互相交織、互相融合,密不可分。

生產全球化在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獲得長足發展,有其特定的曆史背景:

①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的發展降低了跨國生產成本,特別是全球通信費用的大幅度降低,大大降低了跨國經營各個環節的交易和管理費用,便於跨國公司生產各個環節的協調,有利於生產信息在極短的時間內到達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的生產分支機構。因此,科學技術,尤其是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為生產全球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跨國公司在世界各地統籌生產有了技術保證。

②各國政府放鬆外國直接投資管製及具有國際投資自由化的雙邊多邊協議的談判為生產全球化提供了製度保證。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發達國家廣泛開放金融、電信產業,鼓勵服務貿易。而發展中國家逐步從嚴格限製外資流入向鼓勵外資流入轉變,它們除了廣泛開放保護性行業外,積極訂立、頒布多種形式的國際投資保障與投資促進協議,減少國有壟斷行業的數目,同時大幅度取消70年代被發展中國家用於保護民族經濟的對外資的股權比例限製,甚至還推出大量財稅優惠措施,鼓勵外資進入本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③企業在更廣泛的市場範圍內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動機是生產全球化的微觀基礎,使參加生產全球化的經濟主體有了保證。20世紀90年代以來,科研成果層出不窮,新產品、新技術不斷進入生產線,進入人們的生活,以至於人們將這個時代稱為知識經濟時代。技術的蓬勃發展,使產品的生命周期明顯縮短,人們的消費習慣也加快了更新的節奏,從而使產品生命周期進一步縮短。加上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開發費用日益增長,企業的產品在某一個目標市場上往往成本還未收回,就進入了生命周期的衰退期。為了生存和發展,企業必須將研究成果向全球各地輸送,以利用各地市場生命周期不完全同步的規律追求利潤最大化。涉及技術訣竅,企業往往不願意通過專利買賣形式轉入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控製專利和技術訣竅傳播路徑的公司內貿易則成為較優的選擇。這一切是企業積極參與生產全球化過程的根本動力。

4.2.3 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發展階段之一,是世界經濟和金融發展的必然趨勢。正如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一樣,金融全球化也是經濟全球化的核心。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主體所從事的金融活動在全球範圍內不斷擴展和深化的過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市場發展的最顯著特征是國際金融市場的擴張。推動金融全球化的主要動因是西方國家20世紀80年代以來金融自由化、信息技術、融資證券化和金融創新等的發展。經濟全球化要求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過程導致金融市場向全球開放。金融自由化還推動了金融領域裏的創新活動,使新的金融工具、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不斷湧現。

金融全球化有如下特征:

①發達國家及跨國金融機構在金融全球化進程中處於主導地位。這主要表現在:發達國家金融資本雄厚,金融體係成熟;調控手段完備,基礎服務設施完善;以發達國家為基地的跨國金融機構規模龐大,金融創新層出不窮;與之對應,全球金融規則也主要來自發達國家,這些規則總體上有利於其金融資本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利益最大化。

②信息技術的發展,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技術通道。當代發達的電子計算機技術為全球性金融活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特別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成熟、電子貨幣的普及,網絡銀行和網上交易將突破國界在全球鋪開,全球金融市場越來越被連接成為一個整體,金融市場的同質性進一步提高。

③金融創新層出不窮。適應新技術條件下競爭的需要,同時亦為規避限製性法規和風險,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發達國家率先出現金融創新活動。這既包括製度的創新,又包括工具的創新,如信用製度的創新、股權衍生工具的創新等。在金融創新的推動下,一方麵,融資證券化趨勢大大加強;另一方麵,也帶來了新的金融風險和不確定性。

④金融資本規模不斷擴大,短期遊資與長期資本並存。在金融全球化進程中,隨著參與全球化的金融主體越來越多,全球金融資本不斷擴大。在這其中,既有長期投資的資本,也有短期投機的資本。應該說,長期資本的投入有利於一國經濟的穩定和發展,而短期遊資的逐利和投機則易引發一國的金融動**。金融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對世界各國利弊兼而有之,機遇與風險相伴。現代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和傳導與金融全球化的背景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在金融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與其相伴的蔓延效應會使金融危機迅速擴散,產生巨大的波及和放大效應,國際金融動**已成為一種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