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4月2日,安徒生50歲生日,這一天,安徒生完成了30多萬字的自傳《我的一生》。
此前,安徒生很多作品都帶有明顯的自傳色彩,如安徒生的長篇小說《歐·多》和《隻不過是一個提琴手》、童話《醜小鴨》等。早在27歲時,安徒生就開始寫自傳了。不過,一直沒有發表,原稿直到安徒生死後50年——1926年才被人發現,現在存放在丹麥國家圖書館。這部寫於1831的自傳作品,既是安徒生為了治愈自己與莉葆初戀的創傷,同時向柯林家的小姐露易莎表明心跡而寫的。1847年,德國為配合出版安徒生的童話全集,需要一篇介紹作者情況的文字,約請安徒生寫了一篇《我的一生的童話》。德文版的《我的一生的童話》,雖然還隻是一個概要式的簡本,但卻博得熱誠地關心和同情。除德文外,很快又有了英譯本,英譯本的名字改為《我一生的真實經曆》,在英國和美國同樣受到歡迎。
從1852年開始,安徒生將他所寫的童話一概稱為“故事”。為什麽要用這樣一個書名呢?安徒生解釋說:
這個書名我以為在我們的語言中,在最廣泛的意義上,是最適合於我的童話的。公共的共同意見給這樸素的敘事文和最富於幻想的描寫冠以這個書名。兒童故事、寓言和敘事文在孩子、農民以及一般人中簡稱為“故事”。
1852年,第一部《故事集》出版,包括《一年的故事》、《世界上最美麗的一朵玫瑰》、《城壘上的一幅畫》、《最後的一天》、《完全是真的》、《天鵝的巢》、《好心境》6篇童話。1853年又出版了第二部《故事集》,其中有《傷心事》、《各得其所》、《小鬼和小商人》、《一千年之內》、《柳樹下的夢》幾篇故事。
《柳樹下的夢》寫一對青年男女純真的愛情故事。這是一篇用白描的手法寫成的童話故事,但實際上已經沒有多少幻想和想像的成分了,是作者對現實生活的真切體驗。從這篇童話中,我們不難從中找到安徒生自身經曆的影子。作品中的主人公克努得對約翰妮大膽地表達了自己的愛慕之情,而現實中的安徒生對珍妮·林德更懷有一種無言的愛,但結局卻是一樣的,都是一種沒有希望的愛情。從這一時期起,像《柳樹下的夢》這樣現實性很強而幻想性幾無的寫實作品——安徒生稱之為“故事”或者“新童話”,便成為他創作的主要特色,而這一時期,又是安徒生創作的多產期,到安徒生逝世前的兩年,這類作品就有100多篇,占安徒生所有童話類作品的半數以上。
從《柳樹下的夢》受到歡迎,安徒生似乎有了這樣一個印象:凡是以他的生活經曆為素材來創作的作品,不論是小說、戲劇,還是童話故事,都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想到在國外暢銷的小冊子《我的一生的童話》,動了在國內出版傳記的念頭。安徒生想:“這是一件現成的事,隻要把那本概要式的書整理整理,也可以剪去這樣那樣的過分光禿禿的沒有葉子的樹枝。”但安徒生又想,“如果能重新寫一部自傳,也許會把全部材料安排在恰當的位置上”,於是,安徒生做出決定:
我不打算把早些時候那本概要式的書拿出來,而打算寫一本我一生的感受和得意之處的全新而完整的回憶錄,記述我在人生道路上碰見的許多知名之士,記述在我的一生和整個環境中得到的印象,為下一代記下自己的每一個想法,可能多少對當代曆史有點影響,也像是對上帝允許我忍耐什麽、克服什麽的明確說明,以激勵許多人的鬥爭精神。
於是,從1853年秋天開始,安徒生在德文版和英文版的基礎上,著手回憶錄《我的一生》(中譯本)的寫作,至1855年4月2日安徒生50歲生日完成。
《我的一生》毫無疑問是安徒生又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全書共十五章,記載了安徒生50年曲折坎坷的人生經曆,為人們準確了解安徒生、研究安徒生提供了第一手最權威的資料;也生動詳盡地記錄了安徒生在歐洲各國遊曆的經曆,特別是結識了一大批世界著名的文學巨匠和藝術大師的情況,如狄更斯、巴爾紮克、雨果、格林兄弟、沙米索、海涅、大仲馬、小仲馬、門德爾鬆等,又為人們研究歐洲19世紀的文學藝術提供了豐富的資料。然而更難能可貴的是,安徒生不是簡單地回憶自己傳奇性的經曆,而是自覺地把自傳作為他全部作品的注解。正如安徒生在書中所一再表白的:“我一生的曆史,將是我的全部作品的最好的注解。”所以,在這部作品中,他充分談到了他的創作曆程和心路曆程——重要的不是生活中發生了什麽,而是用什麽樣的態度和信念去看待生活中所發生的。因此,安徒生在開篇第一段就這樣寫道:
我的一生既幸運又坎坷,它本身就是一個美好、曲折的童話。當我作為一個貧苦的、孤苦無助的孩子走向世界的時候,縱然有一個好心腸的仙女遇見我這麽說:“現在選擇你自己的生活道路和奮鬥目標吧,我願根據你的智力的發展,在必要時引導和保護你去達到目的。”我的命中也注定我不會受到更恰當、更穩妥或者說更好的指導。我一生的曆史將向全世界表明——有一個親愛的上帝,是在指引著萬物去獲取美好的一切。
可以說,這段文字是人們讀懂這部傳記、也是了解安徒生其人的一把鑰匙,從中可以看出安徒生人生態度和信念的一個基本視角——基督教信仰。類似的文字,作品中隨處可見,譬如他說:
我整個一生中,無論是光明的日子,還是黑暗的日子,其結果都是美好的。它好像是在一條固定航線上向某個知名的地點進發——我在掌舵,我已經選擇好自己的道路,而上帝掌管著風暴和海洋。上帝可以指引不同的方向。不管發生什麽事,對我都是美好的。這種信仰,牢固地紮根在我的心中,並且使我快活。……我覺得我是個走運的孩子,幾乎人人都對我充滿了愛並且以赤誠相待,使我很少喪失對人性的信心。我感到從皇族到最窮的農民,都有高尚的人心在跳動。生活是樂事,公開地充滿信心地信仰上帝和人類是樂事。……我的作品將要出版,願上帝保佑它們!上帝會這樣做的。
這種對上帝的信仰和崇拜,在安徒生還是孩子的時候,就已經根深蒂固了。他和母親到人家田裏拾麥穗時遭到追打,安徒生麵對即將落到頭上的鞭子,卻能盯著管家的臉,正色道:“你敢當著上帝的麵打我嗎?!”14歲,安徒生離開家鄉時,就相信自己一定是蒙上帝的眷顧;在哥本哈根生活沒有著落,找劇院想當演員又被別人拒絕,這時他就不自覺把整個思緒集中在上帝那裏,相信“當一切非常不幸的事情發生時,上帝就會伸出援助之手”。還是這種信仰,給了安徒生生活和奮鬥下去的毅力,也給了他信任別人,又不被自卑壓垮的勇氣,使他一生堅信,人生到處有愛、善良和美好。於是,每每處在人生的緊要關頭,安徒生都會禱告祈求上帝給他勇氣和依靠,深信自己是特別蒙受上帝祝福的孩子,也深信在任何艱難困苦的背後,都會產生美好的結果,因為那位有情的上帝,在掌管他人生的明天。這種信念,使得這位敏感、內向的詩人,對人生之未來、世界之明天,都充滿了信心和盼望。所以,50歲的安徒生用下麵的文字來結束他的傳記:
我一生到目前為止的經曆,如今像一幅濃豔、美麗的油畫展現在我麵前,激勵著我的信仰,甚至使我堅信好事從不幸中誕生,幸福從痛苦中產生。這是一首我所寫不出來的思想比較深刻的詩。我感到我是走運的孩子,在我一生中那麽多最高尚、最好的人都曾深情地、誠懇地對待我。我對人們的信任很少受過騙!那些辛酸、悲慘的日子本身也帶有幸福的萌芽!我以為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那些不斷伸進我的生活中的手,也仍然給我帶來過若幹好處。
當我們向著上帝前進時,辛酸與痛苦在消失,留下的是一片美景,人們把它看作陰暗的天空裏的虹彩。願人們恰如其分地評價我,像我從心裏評價他們一樣!生命的自白對一切高尚、善良的人來說有一種神聖的懺悔的力量,因此,我在這裏沒有顧慮,坦率地大膽地隨便說:好像坐在親愛的朋友們中間似的,我敘述了我大半生的經曆。
同年(1855年),安徒生出版了由彼得森插圖的故事集,除前麵提到的一些童話外,還有《區別》、《一個豆莢裏的五粒豆》、《天上落下來的一片葉子》、《老墓碑》、《笨漢漢斯》、《瓦爾都窗前一瞥》、《依卜和小克麗斯汀》、《最後的珠子》、《她是一個廢物》、《兩個姑娘》、《在遼遠的北極》、《錢豬》等童話故事。1856年,這本插圖故事集經過增訂,收入《光榮的荊棘路》和《猶太女子》等篇後,再次出版。1857年,安徒生出版長篇小說《活下去還是不活》。從這一年的聖誕節開始,在到1862年的6年間,於每年的聖誕節前後,安徒生都要出版一本被稱為《新的故事》的童話作品,共有6部近40篇,包括《單身漢的睡帽》、《一點成績》、《老檞樹的夢》、《識字課本》(以上1857年)、《沼澤王的女兒》、《賽跑者》、《鍾淵》(以上1858年)、《一個貴族和他的女兒們》、《踩著麵包走的女孩》、《守塔人奧列》、《安妮·莉斯貝》、《孩子們的閑話》、《一串珍珠》(以上1859年)、《筆和墨水》、《墓裏的孩子》、《兩隻公雞》、《美》、《沙丘的故事》(以上1860年)、《乘郵車來的十二位旅客》、《甲蟲》、《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雪人》、《在養雞場》、《新世紀的女神》(以上1861年)、《冰姑娘》、《蝴蝶》、《素琪》、《蝸牛和玫瑰樹》、《古教堂的鍾》(以上1862年)等。1864年,因為丹麥與德國發生戰爭,丹麥戰敗,安徒生有一年多沒有出版童話。這樣到了1865年的聖誕節,才出版《新的故事》的第七集,其中包括《磷火》、《風車》、《育嬰室》、《金玉寶藏》、《大風把招牌吹動》、《銀先令》、《波格倫姆》等7篇,1866年聖誕節出版了《新的故事》第八集,也是最後一集,其中有《藏著並不等於遺忘》、《看門人的兒子》、《遷居的日子》、《夏日癡》、《姑媽》、《癩蛤蟆》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