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匠的早逝,對這個本來就很貧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從此家裏的擔子就全部落到了瑪麗亞身上。瑪麗亞一個女人家又有什麽辦法呢?隻有靠拚命地洗衣服來維持生活。父親的離去,使安徒生的心理也成熟了不少,經常幫媽媽拿拿東西,曬曬東西。長年站在河水中浸泡,瑪麗亞的腿腳都浮腫起來了,尤其是秋天以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痛苦。越來越冰的河水,像刀子一樣在她的腳上、手上剜割,鑽心地疼痛。為了驅寒,瑪麗亞不得不靠喝白酒來維持身體的溫度。冬天裏安徒生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去給媽媽買酒,為此,他受到很多委屈。在那個時代,在體麵人看來,女人和小孩喝酒都是粗鄙的沒有教養的行為。有的店員,一手去收安徒生的酒錢,一邊在罵安徒生是個小酒鬼,將來一定和他爺爺一樣,是個瘋子、廢物。安徒生不明白,為什麽富人家可以不勞而獲,窮人為富人洗衣服卻遭到富人的譏笑,人與人之間為什麽有這麽大的差別?這個世道真是太不公平了。他恨透了那些沒有同情心的富人。為著不給媽媽添加煩惱,安徒生獨自默默地承受著這一切,暗暗發誓,一定要努力,將來創造美好的生活,像富人一樣的生活,不讓媽媽再在寒冷的冬天裏站在河裏為別人洗衣服。

要成為有錢的富人,安徒生當時想到的就是自己要有知識。知識從哪裏來呢?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從學校裏獲得。於是,安徒生盡管知道家裏的困難,仍然苦苦哀求,讓媽媽送他到一所專門為富人開辦的學校去讀書。安徒生天真地想,在富人學校裏讀書,就能像富人的孩子一樣獲得知識,將來就會成為一個富人。可校長不願意接受他,說他衣著破舊,有礙學校的形象;又說安徒生身體太瘦弱,難以完成繁重的學習任務。在媽媽的苦苦哀求下,校長總算答應了,但接下來的生活就讓安徒生傷心欲絕。出身富人家的同學們瞧不起他,歧視他,甚至侮辱他,欺負他,如果就這樣也就算了,安徒生為著自己的理想,還可以忍受,更讓安徒生失望的是,學校並非像他想像的那樣給他傳授科學文化知識,而是天天在向他們灌輸那個世界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富人哲學,在這樣的環境裏,安徒生度日如年。他徹底明白了,這不是像他這樣的窮人的孩子應該上的學校,一氣之下,自己跑了出來,再也不願回去。就這樣,安徒生又失學了。

安徒生從此悶悶不樂,把自己關在家裏,不願出門。這一切都被安徒生的鄰居——住在專供寡居女人膳宿的公寓裏的布凱弗洛太太看在眼裏,她是一位十分善良的老太太,不忍心看著安徒生這樣消沉下去,就讓自己的傭人去邀請安徒生到她家裏來玩。

安徒生向來是不喜歡到別人家去玩的,但這次他卻愉快的答應了。他知道布凱弗洛太太死去的丈夫是個很有名望的牧師,還是當時丹麥文壇上很有才氣與影響的詩人。他家有很多藏書,是歐登塞小鎮上最有文化的家庭。受到這樣家庭的邀請,安徒生感到受寵若驚。在這裏,安徒生的單純與好學,很快博得了布凱弗洛一家人的好感,她們拿出許多碎布頭給安徒生,讓他做木偶時用,還教他怎樣給木偶縫製衣服。更讓安徒生驚喜的是,在這裏,他第一次體會到做一個詩人是多麽的神聖,同時,還是第一次讀到英國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的作品。在池塘中漂浮的奧菲莉婭,在曠野中舉手向天的李爾王,以及那些為愛為恨格鬥、流血、密謀的場麵,極大地震動了他幼小的心靈。莎士比亞戲劇作品以前所未有的魅力,很快征服了這位丹麥少年。天才的安徒生,不僅對故事情節了如指掌,甚至很快就能整段整段地背誦下來,他的記憶力讓人吃驚,回到家中還沉浸在莎士比亞的劇情中,披上媽媽的圍巾,充作國王的皇袍,表演《李爾王》的獨白和《麥克白》的片斷。

這種對戲劇的狂熱之情,進一步刺激著安徒生,他開始自己來編寫戲劇了。他從丹麥古老的傳說中取材,模仿莎士比亞的劇情,寫一對青年戀人的悲劇故事,主人公的名字叫阿波爾和艾利微拉,他們彼此相愛,但最終卻遭拆散,在對白中雙雙死去。劇中還有一個灰胡子的苦行僧和他的兒子,他們雙雙同時愛上了艾利微拉,他們最終都在女主人公的墓前自殺殉情。安徒生當時認為,所謂悲劇,就是讓作品中的人都死去,才是真正的悲劇。

安徒生對自己的處女作非常滿意,覺得達到了當時戲劇的完美境界,而且相信,這將是一部要在丹麥發生影響的傑作。於是,他近乎瘋狂地不失時機地向別人朗誦自己的作品。這一天,安徒生正在朗誦時,有人問他:“你說的是誰的戲劇呀?”

安徒生不無驕傲地說:“是我寫的。”

“是嗎?難怪我聽起來一點意思也沒有,都是些胡說八道的東西!”

安徒生啞然失聲,垂頭喪氣地走了回來。

“不要在意,他是在嫉妒你,”媽媽安慰他說,“因為他的兒子寫不出劇本。”

安徒生一聽,又恢複了常態。馬上拿著劇本跑到布凱弗洛太太家裏,高聲朗誦給她們聽。安徒生洪亮的聲音,生動的表情,還有離奇曲折的情節,都讓布凱弗洛太太大加讚賞。安徒生比吃了蜜還甜,信心頓時爆滿,回到家中,又開始寫第二個劇本了。

安徒生迷上戲劇了。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戲劇創作中,一掃父親去世以來憂鬱的樣子,媽媽看在眼裏,非常高興。有一天,安徒生突然對媽媽說,我想寫劇本,卻沒有看過真正的戲劇是怎樣表演的,希望能到劇院裏去看一場戲。盡管家中非常困難,但為了讓兒子高興,瑪麗亞還是答應了,想辦法買了一張票。走進劇院,真的讓安徒生大開眼界,他看到那些在台下本來平平常常的人,經過化裝,就成為舞台上威嚴的國王、嬌豔的王後、英俊的王子、美麗的公主……真是太奇妙了,比自己的木偶戲有意思多了。他更加癡迷戲劇了,而且下定決心,將來要當一位演員。

這樣的機會果然就來了。1817年6月,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的一部分演員到歐登塞演出,安徒生通過熟人,可以躲在後台觀看演出,親眼看著演員怎樣化裝和上台表演,這讓安徒生非常激動,不由自主地表現出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劇團的領隊見安徒生這樣癡迷於戲劇,就問他敢不敢登台表演,安徒生當然想,一個勁地點頭。於是,安徒生被安排演一個放羊的孩子,他在演出中的發揮恰到好處,博得演員的好評,領隊還親口對他說:“你很有演戲的天才,長大了一定會成為一個名演員。”

這句話讓安徒生心花怒放。

轉眼一年又過去了,安徒生12歲了。這一年,安徒生的媽媽和一位比她年輕的鞋匠成立了新的家庭,她再也沒有力氣獨立支撐這個家了,她自己也需要有個依靠。繼父尼裏斯·龔傑生比母親小20歲。他對安徒生很友好,也許避嫌吧,怕人說對安徒生嚴厲,就不怎麽管安徒生,安徒生很自由。倒是媽媽現在能有時間考慮孩子的未來和職業了。她覺得安徒生長大了,不能再整日沉迷在戲劇裏了,因為做一個戲劇家,還是演員什麽的,不是窮人家孩子應該考慮的事,還不如現實一點。依她的生活經驗,還是學一門手藝,而在她當時看來,所謂手藝,就是做一名好鞋匠。安徒生的爺爺是鞋匠,安徒生的親生爸爸是鞋匠,安徒生的繼父還是鞋匠,那麽安徒生該做什麽?再明白也不過的了,子承父業,做個鞋匠。當媽媽把這個想法告訴安徒生時,一向聽話的安徒生堅決反對,這讓媽媽大吃一驚。

為了讓兒子收收那顆不切實際的幻想的心,也讓兒子多多了解現實,媽媽煞費苦心地找人讓安徒生到一個織布工廠做工,每月也還有一筆不少的錢補貼家裏,而且這樣,媽媽也就安心多了,知道他的兒子在哪裏,又在做什麽。

在這個工廠幹活的都是些窮人家的孩子,當瑪麗亞看到工廠裏的破爛和穿著破爛衣服的工人時,後悔了,覺得自己不應該將兒子送到這種地方來受苦。但安徒生的到來,卻受到工人們的歡迎。那時的安徒生有一副異常動聽而高亢的女高音的歌喉,每當他唱歌時,所有的工人都停下手裏的活,機器停止運轉,傾聽他的歌唱。大家為了讓他不停地歌唱,就把他的那份工作分擔了。安徒生唱完後,告訴他們,他還會演戲,而且能演出霍爾伯格和莎士比亞劇作的全部情節,人們就讓他表演,安徒生像在真正的劇院裏演出一樣,做得一絲不苟。一天,安徒生正在興頭上演出,一個雇工看著安徒生惟妙惟肖的表演,突發奇想,說道:“我懷疑他是個女孩,他一定欺騙了我們。”大家聽他一說,都懷疑起來,如果不是女孩子,哪來的女高音,又哪裏會有這樣的表演才能。這時,幾個大膽的工人一擁而上,有的抓手,有的抓腿,一副要把事情弄個明白的架勢。安徒生哪裏受得了這般侮辱,拚命掙紮,終於掙脫,一路尖叫著跑回家。媽媽得知兒子受到的侮辱後,後悔自己不應該將兒子送到那裏,當即決定,不讓安徒生再去那個地方。

安徒生又回到了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