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弘,年輕時曾做過獄吏,獲罪被免職,其後以養豬為生。他四十歲開始讀春秋,後來,成為漢武帝當政時期的第一任丞相。
公孫弘活到80歲,在丞相位上去世。以後,李蔡、嚴青翟、趙周、石慶、公孫賀、劉屈嫠相繼成為丞相。因為言行不謹慎,這些人中隻有石慶在丞相位上去世,其他人都遭到誅殺。
據統計,漢武帝時期,擔任過丞相一職的共計12人。其中,隻有5人幸運地被正常免職,而非正常死亡者則多達7人。當年武帝要任命公孫賀為相,公孫賀嚇得頓首涕泣,極力推辭,後勉強接受相印,仍未逃脫被滅族的厄運。在這種政治環境下,公孫弘雖身居高位,卻如履薄冰。
在公孫弘身上,有很多東西可以討論,譬如大器晚成、二次公選的幸運兒等等,但人們議論最多的,莫過於他在官場上的種種行為,有人甚至稱其為“漢代溜須拍馬、見風使舵的始祖”。其實,設身處地的想想,處在那種“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在漢武帝的高壓政策下,這不過是公孫弘化解危機,保住性命的一種謀略。
【史事風雲】
漢元光五年,信奉儒家學說的漢武帝征召天下有才能的讀書人,年已70多歲的川人公孫弘的策文被漢武帝欣賞,提名為對策第一。漢武帝剛即位時也曾征召賢良文學士,那時公孫弘才60歲,以賢良征為博士。後來,他奉命出使匈奴,回來向漢武帝匯報情況,因與皇上意見不合,並在朝堂上起爭執,引起皇上發怒,他隻好稱病回歸故鄉。這次他榮幸地獲得對策第一,重新進入京都大門,就決定要吸取上次的教訓,凡事必須保持低調。
從此,公孫弘上朝開會,從來沒有發生過與皇上意見不一致時當庭分爭的事情。凡事都順著漢武帝的意思,由皇上自己拿主意,漢武帝認為他謹慎淳厚,又熟習文法和官場事務,一年不到,就提拔他為左內史。
有一次,公孫弘因事上朝奏報,他的意見和主爵都尉汲黯一致,兩人商量好要堅持共同的主張。誰知當漢武帝升殿,邀集群臣議論時,公孫弘竟為迎合聖意放棄自己先前的主張,提出由皇上自己拿主意。汲黯頓時十分惱怒,當庭責問公孫弘說:“我聽說齊國人大多狡詐而無情義,你開始時與我持一致意見,現在卻背棄剛才的意見,豈不是太不忠誠了嗎?”漢武帝問公孫弘說:“你有沒有食言?”公孫弘謝罪說:“如果了解臣的為人,便會說臣忠誠;如果不了解臣的為人,便會說臣不忠誠!”漢武帝見他回答如此機巧而妥當十分滿意。從那以後,左右幸臣每次詆毀公孫弘,皇上都寬厚地為他開脫,並在幾年後提拔他為禦史大夫。
公孫弘在皇上眼中是個謹慎淳厚的臣子,但有些大臣卻認為他是個偽君子。有一次,主爵都尉汲黯聽說公孫弘生活節儉,晚上睡覺蓋的是布被,便入宮向漢武帝進言說:“公孫弘居於三公之位,俸祿這麽多,但是他睡覺蓋布被,這是假裝節儉,這樣做豈不是為了欺世盜名嗎?”漢武帝馬上召見公孫弘,問他說:“有沒有蓋布被之事?”公孫弘謝罪說:“確有此事。我位居三公而蓋布被,誠然是用欺詐手段來沽名釣譽。臣聽說管仲擔任齊國丞相時,市租都歸於國庫,齊國由此而稱霸;到晏嬰任齊景公的丞相時從來不吃肉,妾不穿絲帛做的衣服,齊國得到治理。今日臣雖然身居禦史大夫之位,但睡覺卻蓋布被,這無非是說與小官吏沒什麽兩樣,怪不得汲黯頗有微議,說臣沽名釣譽。”漢武帝聽公孫弘滿口認錯,更加覺得他是個凡事退讓的謙謙君子,因此更加信任他。元狩五年,漢武帝免去薛澤的丞相之位,由公孫弘繼任。漢朝通常都是列侯才能拜為丞相,而公孫弘卻沒有爵位,於是,皇上又下詔封他為平津侯。
【人物探究】
公孫弘兩次進朝堂,第一次因為過於剛直,直言犯上,得罪漢武帝,不得不稱病辭官。第二次他則吸取了教訓,一如朝堂便謹言慎行,絕不庭爭。他這種取容當世的做法可以說是不得已而為之,但在風雲莫測的政治舞台上又絕對是明哲保身的不二法寶。
很顯然,公孫弘屢次巧妙擺脫危機,仰仗的正是他高人一籌的才智。
1.不辯而明
麵對汲黯指責他“欺世盜名”一事以及漢武帝的詢問,公孫弘沒有像常人一樣極力為自己辯解,而是全部承認。因為他知道,無論自己如何辯解,別人都會先入為主地認為自己再“狡辯”。是故,他欲擒故縱,索性承認,這至少表明自己現在是“坦誠”的,由於這份坦誠,也就更容易得到武帝及同僚們的認可。同時,他又對指責自己的汲黯大家讚揚。如此一來,巧妙地給大家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公孫弘果然宰相肚裏能撐船。既然武帝與同僚們有了這種觀點,那麽公孫弘更不用著急為自己辯解了,因為這與政治野心無關,對武帝、對同僚都構不成什麽傷害,無傷大雅。
2.察言觀色
有了第一次的教訓,二次入朝為官,公孫弘完全變了個樣子,他不再直言硬諫,而是一切看漢武帝的臉色行事。他常與汲黯等一班同僚議事,達成一致意見以後再去上奏漢武帝。然而,到了朝堂上他總是讓別人先說,自己則在一邊觀察漢武帝的臉色。如果漢武帝不高興了,他便馬上改口去逢迎漢武帝。所以,常出現“臨陣反戈”之事,在大臣中的威望並不高,人緣也不怎麽好。但偏偏就是能博得漢武帝的欣賞,隻這一點就足以令他安枕無憂了。
公孫弘在位期間,並無多大建樹,難得就是他能善始善終。
【談古論今】
試看古今有一番作為的人,哪一個看上去不是謙謙君子,仁厚長者?起碼從表麵上看去是如此。謹言慎行,取容當世,這不僅是一種作為人的文明表現,更是一種做人做事的智慧和策略。任何想要在生活中站得牢固,並且想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的人,都應該也必須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