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正在宋朝的影響非常大。據說,古時皇帝為狀元寫詩賜宴的定例,就是由他開始的。呂蒙正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平民宰相、書生宰相、狀元宰相,也是宋朝唯有的、輔佐三朝的兩個宰相之一。
呂蒙正的7個兒子都在朝為官,從簡、惟簡、承簡、行簡、務簡、居簡、知簡,其家族可謂人才輩出,代代不乏。
後人對呂蒙正亦是推崇備至,元朝時期,人們創作了不少關於他的劇本,諸如《呂蒙正趕齋》、《彩樓記》、《呂蒙正風雪破窯記》等等。
其實,古時有才有德之人不乏其數,但能像呂蒙正這般深受隆寵的著實數的過來。在紛擾複雜的官場,在唯我獨尊的君王時代,呂蒙正能上得皇帝眷寵,下與百官和睦,又深受百姓尊崇。足見其處世的策略高人一籌。
【史事風雲】
宋朝的呂蒙正,不喜歡與人斤斤計較,他剛任宰相時,有一位官員在簾子後麵指著他對別人說:“這個無名小子也配當宰相嗎?”呂蒙正假裝沒聽見,大步走了過去。其他參政為他忿忿不平,準備去查問是什麽人敢如此膽大包天,呂蒙正知道後,急忙阻止了他們。
散朝後,那些參政還感到不滿,後悔剛才沒有找出那個人。呂蒙正對他們說:“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那麽就一輩子也忘不掉。這樣的話,耿耿於懷,多麽不好啊!所以千萬不要去查問此人姓甚名誰。其實,不知道他是誰,對我並沒有什麽損失呀。”當時的人都佩服他氣量大。
誰人背後沒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別人說你兩句,就讓他說吧,隻要無傷大雅。非要和別人較勁,不是給自己找難受嗎?呂蒙正身為一朝宰相,犯不著啊。
做人是這樣,做事情也是這樣。
一天,呂蒙正聽到幾個兒子在家中私語,就問:“我在朝中做宰相,外邊是不是有什麽議論?”兒子答道:“你的口碑很好,隻是有人說你無所作為,職權多被同僚分手。我們心中有些為你不平。父親,你是當朝宰相,皇上把你提升到這個位置上,看中你的就是才能,為什麽你總是讓人三分呢?”呂蒙正笑著說:“我確實無能,哪有什麽才能呀,皇上提拔我,隻是因為我善於用人罷了,我作宰相,人若不盡其才,才是我真正的失職啊!”
呂蒙正做了宰相不久,有人揭發蔡州知州張紳貪贓枉法,呂蒙正就把他免了職。朝中有人對太宗說,張紳家裏富足,不會把錢看在眼裏,這是呂蒙正公報私仇。因為呂蒙正貧寒時,曾向張紳要錢,張沒給他。太宗於是恢複了張紳的官職。這樣的事怎能辨清,呂蒙正對此事什麽也沒說。後來其他官員在審案時又得到張紳受賄的證據,又被免了職,太宗這才知道冤枉了呂蒙正,就對他說:“張紳果然是貪汙受賄。”呂蒙正隻說道:“知道了。”
呂蒙正的同窗好友溫仲舒,兩人同年中舉,在任上溫仲舒因犯案被貶多年,呂蒙正當宰相後,憐惜他的才能,就向皇上舉薦了他。後來溫仲舒為了顯示自己,竟常常在皇上麵前貶低呂蒙正,甚至在呂蒙正觸逆了“龍鱗”之時,他還落井下石,當時人們都非常看不起他。有一次,呂蒙正在誇讚溫仲舒的才能時,太宗說:“你總是誇獎他,可他卻常常把你說的一錢不值啊!”呂蒙正笑了笑說:“陛下把我安置在這個職位上,就是深知我知道怎樣欣賞別人的才能,並能讓他才當其任。至於別人怎麽說我,這哪裏是我職權之內所管的事呢?”太宗聽後大笑不止,從此更加敬重他的為人。
後來,有人上奏說在汴河從事水運工作的官吏中,有人私運官貨到其他地方賣,影響到周圍的一些人,眾人頗有微詞。聽了這話,太宗向左右說:
“要將這些吸血鬼完全根除實在不是容易的事,這就像以東西堵塞鼠洞一樣無濟於事。對此,不可以過於認真,隻需將有些做得過分,影響極壞的首惡分子懲辦了即可。如有些官船偶有挾私行為,隻要他沒有妨礙正常公務,就不必過分追究了。總之,這樣做也是為了確保官運物質的暢行無阻呀!”
站在一旁的宰相呂蒙正也表示讚同,他說:
“水若過清則魚不留,人若過嚴則人心背。一般而言,君子都看不慣小人的所作所為,如過分追究,恐有亂生。不若寬容之,使之知禁,這樣才能使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從前,漢朝的曹參對司法與市場的管理非常慎重,他認為在處理善惡的執法量刑上應該有彈性,要寬嚴適度。謹慎從事,必然能使惡人無所遁形。這正如聖上所言,就是在小事上不要太苛刻。”
後來,呂蒙正因病告老,宋真宗封禪之時,特意兩次經過他家去看望退休的他,並詢問呂蒙正其子嗣是否有可當大任者。他沒有推薦兒子,推薦了侄子呂夷簡,他其實是避嫌,事實證明,他的兒子也非常優秀。
【人物探究】
水過於清澈,就養不了魚;做人如果過於苛刻,就容易失去人緣——這是呂蒙正為官多年所悟出的處世哲理,也正得益於這種思想,他才能在沉浮不定的官場中扶搖直上,屹立不倒。他的處世哲學,其實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1.唾麵自幹
對於同僚的侮辱性語言,呂蒙正毫無追究之意。其實,追究又有何用?身為宰相,那麽多雙眼睛看著你,總不能因為私人間隙,便打擊報複吧。這樣做無疑會使自己的威信大打折扣。所以,呂蒙正以“唾麵自幹”的方式處理此事,任你去說,我權當不知,這種大度的胸懷,反而能為自己在百官之中樹立起足夠的威信。
2.留人餘地
呂蒙深知“水若過清則魚不留,人若過嚴則人心背”。所以他做人做事向來不過於苛刻,凡事盡量留人一步走,因此同僚多對他敬重有加,這也是他能夠成為官場常青樹的關鍵所在。
寬容忍讓,自古以來便被視為一種美德而不斷傳承。孔子說過“薄責於人,則遠怨矣”。意思是,多別人少一些責怪,多一些諒解與寬容,就能遠離怨恨了。呂蒙正恰恰在這一方麵做得很到位。
【談古論今】
不要希求在一個人身上得到全部優秀的品質和才能,更不能一發現別人有看不順眼的地方就否定,輕視甚至與之造成隙怨。一旦如此,則不但會失去利用其擁有的才能的機會,同時也會因為用人過苛而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不過分吹毛求疵,凡事皆留有回旋的餘地,對微末枝節的小事不妨姑且放過,這乃是大部分中國人的處事為人的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