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善詩文,通禪理,他雖身入空門,但凡心不老,在朱棣登上皇位的過程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曆史大劇《洪武三十二》中那個一出場便神秘莫測的老和尚就是他。
他助燕王登基可謂用盡心思,竟在和平穩定的年代裏輔佐自己的主子-朱棣,從正統的皇帝朱允文手中奪得本跟他無緣的皇位。而在大功告成以後,又展露出強人一等的政治頭腦,幫助朱棣在名不正言不順的永樂元年開創後世的永樂中興,亦沒有重蹈文種、韓信一樣“狡兔死、走狗烹”的覆轍,平平安安地度過了後半生,安安然然地坐化歸西了。
【史事風雲】
姚廣孝是朱棣的重要謀臣,他甫一跟隨朱棣,便力勸朱棣以謀取帝位為己任。尤其是在朱元璋駕崩、朱允炆即位之後,姚廣孝更是以各種方法和途徑,甚至用巫術占卜來“激勵”朱棣去奪取帝位。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的“靖難”大軍集結於南京城下,建文帝政權大勢已去,不久,大將李景隆等開門獻城迎接燕王,京城遂陷落。宮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終。
至此,靖難之役降下了帷幕。燕王朱棣登基稱帝,改元“永樂”,是為明成祖。
朱棣當了皇帝,來不及撣去身上的征塵,便開始了雙管齊下的行動:一邊血腥鎮壓反對派,一邊慷慨地大封功臣。
姚廣孝雖未親臨戰陣攻城略地,但運籌帷幄之中,取勝於千裏之外,功績堪比漢代的蕭何與張良,所以成祖毫不猶豫地把他列為第一功臣。那些浴血奮戰的武將,也對姚廣孝極為佩服,甘居其後。
既然是第一功臣,自然要大加封賞。但姚廣孝堅辭不受,隻接受了一個僧錄司左善司的僧官。他對成祖說:當年若沒有僧錄司左善司宗泐的推薦,就沒有今天;自己接受這個僧官,權作紀念吧!至於其他正式的官號,也就不必了;自己住慣了禪寺,不願住在官府裏。
成祖覺得過意不去,要他蓄發還俗,他堅持不肯。成祖所賜予的豪華宅第,他也推辭不要。成祖沒有辦法,就以他上了年紀需要人照顧為由,送給他兩個漂亮的宮女。姚廣孝推托不過,便采用“冷凍擱置”的辦法,既不趕宮女走,也從不接近她們。日子久了,那兩個宮女自感無趣,便又返回了宮中。
姚廣孝知道,自己雖助成祖做了件大事,但在正統的士大夫眼裏,這是篡逆行為,搞的是陰謀詭計。有一次,他去拜訪舊友王賓,王賓竟閉門不見;他去看望自己的同母姐姐,姐姐也不讓他進門。這使他很傷心,也受到很大感觸。
成祖初入南京時,對建文帝的舊臣大開殺戒,殺了齊泰、黃子澄、鐵鉉和戶部侍郎卓敬、禮部尚書陳迪等多人,其中對文學博士方孝孺的殺戮最為慘毒,誅滅十族。
方孝孺是一代名儒,姚廣孝對他很敬慕。早在燕王大舉南下時,姚廣孝就跪在燕王麵前密啟道:“臣有一事相求。南京有文學博士方孝孺,素有學行。倘若殿下武成入京,請千萬不要殺他。若殺了他,天下讀書的種子就斷絕了。”燕王入京,本欲讓方孝孺草擬登基詔書,但方孝孺誓死不從,並當眾大罵燕王。燕王惱羞成怒,下令滅其十族。古來最厲害的刑罰就是“誅九族”,是指父族四輩、母族三輩、妻族兩輩以內的親屬。燕王連方孝孺的朋友、門生也一並捕來,充為十族,遭牽連誅殺的共有八百七十三人。
成祖的暴行,引起禦史大夫景清的強烈仇恨。一天,他懷刀入朝,想行刺成祖,結果刀被搜出。成祖大怒,將他剝皮殺死,同時連景氏九族及鄉裏親朋故舊也株連被害,村裏為墟。這種殺戮輾轉牽連,如瓜蔓之蔓延,被人稱為“瓜蔓抄”。
姚廣孝感到,再聽任成祖這樣殺戮下去,勢必會出大問題。他進朝議事,密勸成祖道:建文帝的鐵杆大臣已經誅殺殆盡了,對其他舊臣,要安撫、說服,都可繼續任用;再說,建文帝在位隻四年,其臣僚絕大多數是明太祖選拔的,成祖繼承的是太祖的基業,完全可以順理成章地任用他們。奪天下容易治天下難,殺人太多,就會失掉民心,甚至會引起動**,留下隱患。
成祖聞言醒悟,停止了對建文舊臣的清算和誅殺。為了表示誠意,還有意重用建文舊臣,成立內閣時,讓解縉等七人當了內閣大學士。
但姚廣孝畢竟是高人一籌的智臣。在功臣名就之後,並且皇帝也對他言聽計從之時,仍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不再以劉秉忠自命,並一再稱自己“不是高陽酒徒(酈食其)”,“不入非熊(薑子牙)夢”。他將自己比作“既倦終宵巡甕下”的老病之貓,並為“誰念前功能保愛”而深感不安。洪武功臣的悲慘下場給他留下印象太深刻了。
姚廣孝在成為達官貴人之後,除了繼續當和尚,還有一點高明之處,即不蓄私產。他曾因公幹至家鄉長洲,乃將朝廷所賜金帛財物散予宗族鄉人,自己不留積蓄。這與曆來巧取豪奪、營殖家產的封建官僚不啻有天壤之別。
暮年的姚廣孝雖未任七卿要職,然所任太子少師卻是實職,與後來此職不同。“時上狩北京,廣孝留輔太子。自是以後,東宮師、傅終明世皆虛銜,於太子輔導之職無與也。”
永樂二年六月,在受官太子少師後兩個月,姚廣孝又以欽差身份前往蘇湖賑濟。這是一種特殊榮譽。離別故鄉二十餘年後,他終於衣錦還鄉了。這次還鄉的興奮中,也伴隨著悵然之感。他的父母均已去世,“壟墓既無,祖業何在?歲時祭掃,曾不可得。”他隻好將父母靈位放進了少時出家的妙智庵。
他回京後畜養一隻雄雞,每晨聞雞而起,壯心未已地度過了一生最後十數個年頭。他輔導太子居守京師,並為太孫講讀華蓋殿。而他晚年最有成效的工作,則是先後主持了《永樂大典》和《明太祖實錄》兩部大書的編修。
原主持編修《永樂大典》的解縉並未理解皇帝指令編修這部巨帙的宗旨。永樂二年二月書成上呈,定名《文獻大成》。“既而上覽其書,更多未備,複命姚廣孝等重修。”永樂五年,這部包羅經、史、子、集、百家、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多達二萬多卷巨帙的類書,在姚廣孝主持下完成,定名為《永樂大典》。《永樂大典》共有22937卷,分裝成11095冊,字數達三億七千萬。大部遺失,現存僅714卷。姚廣孝參加纂修《永樂大典》,對我國古代文化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永樂九年,77歲的姚廣孝再次受任監修官,主持《明太祖實錄》的重新編修。從此直至他去世,大約六年多時間,他兢兢業業地完成了此項工作。這次修成的《明太祖實錄》就是今天所見三修本。這是一次真正重修,所用時間和全書內容都大大超過了前兩次修纂。但是當永樂十六年(公元1418)五月書成,朱棣設宴賞賜有關人員時,為此耗盡餘生的姚廣孝卻已在兩月前與世長辭了。
姚廣孝大化歸天之後,成祖極為哀痛,命禮部和僧錄司為他隆重治喪,以僧禮安葬,並停止視朝兩天。賜葬於房山縣之北,諡為“恭靖”。
【人物探究】
姚廣孝具有非常清醒的政治頭腦,這一點在以下兩方麵體現的尤為明顯:
1.他能拋開世俗觀念,認識到誰是君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能夠為黎民百姓帶來幸福安康的生活,這種政治思想在當時無疑是非常先進的。朱允炆暗弱,朱棣雷厲風行又有雄才偉略,是強國治世的不二人選,所以姚廣孝毫不猶疑地輔助“逆賊”推翻了正統,於是便有了後來的永樂中興。可見,他的政治眼光是多麽的獨到。
2.燕王奪權成功以後,姚廣孝作為功高蓋世的元勳,處在十分微妙的位置上。姚廣孝具有清醒的政治頭腦,不能無“狡兔死、良狗烹”之防和功高震主之懼。明太祖朱元璋曾大殺功臣,以鞏固皇權。明成祖會不會效法其父,姚廣孝不得而知。他不能不未雨綢繆。姚廣孝堅持不脫袈裟,其奧妙概於此也。這正表現了他超人的智謀。他繼續當和尚,表明對權勢的超脫和沒有政治野心,使他的權勢反而更牢固,又能安度晚年,得以善終。
姚廣孝用謀略才智成功地保護了自己,終其世深受成祖寵信,不能不說是高人一籌啊。古往今來,兔死狗烹、過河拆橋之事比比皆是。是故,聰明絕頂的韜略智臣多會在功成名就之時及時刹車,或是放棄權利、“得過且過”,或是盡掩鋒芒、不問政事,或是幹脆借由辭官,做一隻閑雲野鶴,而這些人絕大多是都是可以善始善終的。
【評古論今】
功高蓋主之事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不乏血淋淋的事實,這是需要人們時刻警醒的,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奉勸朋友們都能效仿一下姚廣孝,將自己的鋒芒盡量掩藏起來,以恭謙穩重的態度循序漸進,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