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袁世凱奉命經營朝鮮期間,不僅掌控半島時局維護了清朝的利益,而且還把屬國王後睡了。

西元1868年,深受“李朝”高宗所寵的李尚宮誕下一名男嬰,而國王高宗愛屋及烏般地想要立這個庶子為“世子”。同時,高宗生父“大院君”也對這個長孫也十分喜愛,竟然同意了國王兒子的想法,遂引發矛盾。

當時,閔妃雖然心裏十分不悅,因為自己曾經也生了一個兒子卻意外早夭了,但還是整日帶著賀禮去李尚宮的住所噓寒問暖,幫其照顧孩子。不過,老謀深算的大院君對這個王妃兒媳婦一直十分警惕,因為他隱約中能感覺到這一切的順從與謙恭背後,似乎藏匿著一個驚天“大陰謀”,一旦得逞,將對自己不利。

於是,他就想方設法的去打壓閔妃,並且處處與之為難。當年,閔妃生下第一個孩子夭折後,“大院君”就不顧她的喪子之痛,公然指責閔妃不能為王室誕育健康的“接班人”。他曾公開說道:“一個無法生育健全子嗣的女人,還有什麽理由霸占著王妃大位?”眼見自己的地位不保,閔妃也開始露出鋒芒,絕地反擊。

常年在高宗身邊的閔妃十分清楚,高宗雖早已經成年,可朝政大權悉數由他的父親把持著,這個國王不過是有名無實而已。所以,閔妃開始小心翼翼地接近高宗,並多次有意無意暗示他自己能夠提供幫助。

當年,“大院君攝政”時,一直在搞“閉關鎖國”的路線。他頒布法令從不允許朝鮮與外國有任何的往來,想學著宗主國——大清王朝,讓朝鮮自給自足地永遠走“小農經濟”。

不過,朝鮮的體量又怎能和清朝相比較?不與其他國家通商,朝鮮是注定無法強大的!所以,很多人都對大院君的所作所為表示不滿,認為是他把自己變得如此貧窮,阻礙他人發財之路,就等於殺人父母。

而閔妃正好利用了這一點,鼓勵高宗采取積極的“開化政策”。俗話說,“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隻要引入了外國勢力,再加上閔妃集團自己的力量,想要扳倒大院君可謂是輕而易舉。

自那一刻開始,日本的勢力就進駐了朝鮮的朝堂,而閔妃也不斷的扶植自己勢力。西元1873年10月,閔妃再次公開鼓勵高宗親政,導致暴跳如雷的“大院君”當即進宮,似乎要“勸阻”自己的兒子和狡猾的兒媳。

對此,閔妃早有準備,因為她親自下廚,做了一桌子的美味佳肴,還拿出了親手釀造的美酒敬獻家翁。酒足飯飽後的“大院君”便不好意思再提及此事,可他還沒出宮門,便聽到閔妃大喊:“朝鮮其必以大‘院君’亡乎?”意思就是朝鮮必定會亡在大院君手中。作為“家翁”的“大院君”聽罷後心中五味雜陳,冷哼便走。

自那以後,高宗走上了“親政”之路。不過,作為“李朝”的國王,他並沒什麽主見,手段也不夠強硬,這便導致大權旁落,於是那朝堂之事皆由閔妃一人而定。其實,閔妃與中國唐朝武則天頗有幾分相似之處。

當年,武則天也是借口幫高宗李治清除門閥、貴胄而步步奪權,到了閔妃這裏,則是靠著打壓家翁“大院君”而上位。不過,閔妃頭腦十分清醒,她知道日本人是狼子野心,垂涎朝鮮已久,要想保證長治久安,還得和“李朝”的“宗主國”——大清王朝建立良好關係,避免在遭受到倭寇入侵時,還能找個“保護傘”罩著。

不過,這就引起了“開化黨”的不滿,因為他們覺得“朝鮮”是“獨立自主”的國家,與周邊領國平起平坐,便試圖發動“政變”來奪權篡位。閔妃對這一切早有準備,她聯合了清朝的駐軍迅速粉碎了親日派的陰謀。

當然,日本人絕不會善罷甘休,因為他們已經漸漸的扶植起了以金弘集為首的“親日內閣”。與此同時,日本人在接下來的“甲午海戰”中大敗清軍,也讓其“宗主國”——清朝也自身難保,終於無暇顧及朝鮮。

至此,閔妃雖然勢力遭到削減,但仍不願向日本人低頭。她說:“倭寇和閔氏勢不兩立,就是丟失若幹土地給其他國家,也要向日本報仇。”她曾與沙俄方麵暗通款曲,並在“三國幹涉還遼”後也徹底倒向沙俄。

為此,她還成立了“俱樂部”,專門宴請沙俄的王勳貴胄。同時,她又與反日派大臣李完用和樸定陽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正如她自己所言:“俄羅斯是世界性的強國,日本不能與之相比。而且有了‘保護君權’的條件,是可以依賴的。”之於沙俄與日本而言,朝鮮不過是一“盤中餐”罷了,其在朝鮮都扶植自己的力量。

不過,“大鼻子”和“小鼻子”此舉也是為了大規模入朝鮮和中國東北侵打好前站。而閔妃也很擅長借助外界力量來壯大自己,但打鐵還需自身硬,若自己不強大起來,終究也隻不過是一顆任人擺布的棋子罷了。

更何況,沙俄勢力並不能每次都及時地出手相助。比如,西元1894年,閔妃本想著徹底打倒以金弘集為首的“親日政權”,但因沙俄的幫助沒能及時到位而使計劃落空。

那時的日本,並沒有絕對的信心能夠一舉扳倒閔妃,所以便采取了相對懷柔的政策。所以,日本人便拿出了三百萬日元當作給閔妃的禮物,希望她可以暫停與日方勢力的爭鬥。

此時的閔妃卻表現出了超高的民族氣節,拒不接受這份不懷好意的政治獻金。正是因為這份義正言辭,讓倭寇對她起了殺心。於是,倭國就不斷的往朝鮮派駐“浪人”和守備隊員,故意尋血滋事以為挑釁。

西元1895年10月8日,日本駐朝公使三浦梧樓聯合朝鮮親日派,開始了蓄謀已久的宮廷政變。那些日本“浪人”和所謂的守備隊員拿著長刀,不由分說地殺進朝鮮宮廷,所過之處,血流成河。眼見大事不妙的閔妃,穿上宮女的衣服後,趕緊從“景福宮”的後門準備出逃。

不料,她即使已經喬裝打扮,也仍被日本浪人發現,並當即將其殺死,還在大庭廣眾之下焚而燒之。與此同時,日本“浪人”們還打出了“是奉大院君之命”的旗號,這一切看起來順理成章,實則故意栽贓陷害。

閔妃去世後,朝鮮民眾憤怒異常,因為她前期力主開放政策,後期又積極抗日,廣受百姓歡迎。於是,大家紛紛走上街頭,而且還有一些“儒生”竟然組織起了一支“義兵隊伍”,趁亂很快占領了忠州和晉州。

這份“恢複國權”和“尊王攘夷”的信念,贏得了朝鮮所有百姓的支持,也獲得了沙俄勢力的青睞。在他們的幫襯下,“親日勢力”終於被趕下台來,而金弘集也被民眾亂棍打死。

可以這麽說,朝鮮“李朝”的閔妃之死,是這一切半島社會混亂的源頭。從中也不難看出,她當時政策有多麽的得民心!即便是到了後世的“大韓民國”(韓國),老百姓也會在閔妃的祭日(10月8日)自發地舉行紀念儀式,為她禱告並寄托哀思,因為她用自己的一生,換得了一個青史留名。

當然了,閔妃本身也存在諸多爭議,比如她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而去打壓和虐待高宗的其餘妃子;為了扳倒家翁“大院君”不惜引進日本力量,為了打壓“親日派”又聯合中國清朝,待大清垮塌後又與沙俄勾結。

但不論怎樣,她都為朝鮮半島的“抗日活動”以及“打開國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閔妃不過是一介女流,既沒有背景,也沒有勢力,但仍能一步步掌控“李朝”的最高權力,用些非常手段也是無可厚非的。

最難能可貴的是,閔妃即使身陷囹圄,也不願和日本交易,並向“親日派勢力妥協,最後也算是“以身殉國”,留得生前身後名。相比之下,袁世凱從一個接連科舉失敗的人,憑借自己獨特的身世、巧妙的機遇、高超的能力,不僅當上了清朝的“海軍參謀”還當上了權勢滔天的朝鮮“太上皇”,可謂是讓人驚歎不已!

袁世凱既造就了時事,也推動了時事的發生。倘若他晚年不貪圖名利,滿足一己私欲,去逆天下之大勢,竊取“北伐”大革命的果實,而是憑借他出色的政治軍事謀略與高超的社交能力和為官技巧,可能會在後代留下一個不錯的名聲。

並且,據當時日本駐朝公使館一等書記官杉村濬所說:“當時的情況是,趁朝鮮變亂之機出兵的清國,暗中有所圖謀,本應予以反對,但朝鮮政府不僅無絲毫憎惡之感,反而予以同情”。

因此,朝鮮十分反感於日本的蠻橫,也在敷衍日本的要求,並一再督促日本撤軍。到同年的7月17日,日、朝談判也宣告破裂。

但到了西元1894年7月期間,日本等得不耐煩了,想要盡快收個殖民地的財富,也好緩解國內的各種問題,於是便使得發動戰爭的陰謀愈發明顯,為不久後爆發的“甲午戰爭”甚至更往後的“日俄戰爭”做準備。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係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讚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