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飛下令三軍,厚葬大同總兵趙文登。他們北涼人尊敬英雄,哪怕他是敵人。
這就讓慕雲天有些坐不住了,感情你尊重英雄,我們西川啥也不是了唄。於是,慕雲天也跟著下令,厚葬大同戰死的大昌將士。
事情到了這一步,就徹底的變味了。大同府的百姓們一臉的懵逼,這些蠻夷居然沒有燒殺擄掠。
殊不知,戰死的趙文登給了烏飛和慕雲天出了個巨大的難題。大同雖然被攻陷了,可北涼和西川的傷亡也不小。
大同府的戰略意義對於他們來說並不重要,下一步,是兵進永壽城。
守將趙文登戰死,大同淪陷的消息傳到了京城,朝中上下一片慌亂。
昌帝也不由得驚怒交集,金鑾殿上,昌帝看著滿朝文武百官:“朕自起兵以來,從未有如此大敗。即便是朕當年北征北涼,也沒有讓敵人打到家門口。放眼我朝中上上下下,就沒有一人能抵禦外敵的麽!”
安靜,死一般的安靜。在這滿朝文武這麽多的官員,竟無一人開口。
昌帝愈發的憤怒了,他本不想秋後算賬的,可現在敵人都打到家門口了。此時的昌帝,再也忍耐不住心中的憤怒:“龐衝,滾出來!”
敗軍之將,龐衝似乎認識了龍小凡之後,就成了個背鍋俠。好事就沒有自己的,什麽事都是那個敗家子占盡了便宜。
領兵山西是為了阻敵,給予大昌集結兵力的時間。可是呢,龐衝這廝一觸即潰。
龐衝知道自己大禍臨頭,戰戰兢兢的站了出來:“陛、陛下,罪臣罪該萬死。”
“你還知道你罪該萬死,朕問你,你三戰皆敗,大量的物資淪與敵手。這仗,你是怎麽打的!”
龍顏震怒,龐衝隻是跪在地上瑟瑟發抖:“臣知罪。”
同樣的戰敗,如果換成龍小凡他會據理力爭:敵人都是輕騎兵,我們步兵怎麽可能是對手。即便是拉上去了,也不過是給敵人當魚肉而已。山西武備鬆弛,又不是我的錯。
當今世上,敢這麽頂撞昌帝的,大概也就隻有龍小凡一人。龐衝沒有這個膽子,龐衝這麽說的話,隻會死的更慘。
龍小凡不一樣,他是個不要臉的敗家子。直腸子的他有什麽說什麽,並不怕觸怒龍顏。發配就發配,流放就流放,我龍小凡也不是沒有被發配過。
龐衝不一樣,昌帝其實不是不知道龐衝戰敗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也並不是龐衝的錯,朝中清醒一點的官員心中都清清楚楚。
而總有些見風使舵喜歡拍馬屁的家夥,於是有許多朝臣跟著站了出來,紛紛指責龐衝的失誤。
龐衝隻能跪在地上認罪,就連他的老爹太師龐天遙,也隻是嘴唇動了動,並沒有站出來為兒子求情。
老狐狸龐天遙深知昌帝性格,昌帝不過是盛怒之下找個倒黴鬼。隻能怪自己兒子運氣不好,龐家怕是算完了。
就在群臣紛紛指責龐衝,昌帝盛怒之下準備拿龐衝開刀的時候,有一個人站了出來。
然後,整個朝堂立刻又安靜了。看到此人站出來,龐天遙的一顆心也沉了下去:罷了罷了,吾兒小命休矣。
站出來的人,赫然就是廣平王龍大江。
誰都知道,龍大江是龐天遙的死對頭,二人是勢同水火的政敵。原本昌帝已經雷霆震怒,早就想拿倒黴的龐衝開刀。
若是這個時候龍大江再來個落井下石,那麽龐衝的小命都有可能不保。
這讓僅有一個獨子的龐天遙膽戰心驚,自己的那些同黨見此情形,竟然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替兒子說一句話。
這讓龐天遙愈發的心寒,自己對龍小凡落井下石的事沒少幹過。風水輪流轉,那個敗家子被弄去平陽府平定獠人叛亂去了。而自己的兒子龐衝,則留下來成了替罪羊。
龐天遙一咬牙,正要豁出性命替兒子辯解幾句。雖然此舉冒著極大風險,昌帝龍顏震怒之下,很可能會牽連自己一並治罪。
可龐天遙沒有選擇的餘地了,就在他剛要開口的時候,隻聽的龍大江說道:“陛下息怒,龐衝之敗非其一人之過。北涼和西川聯軍騎兵凶狠,且快速異常。老臣曾與其交過手,龐衝帶出的都是步兵,且倉促之下迎敵,此事還需商榷。眼下之際非是治罪的時候,老臣以為是如何防備京城的安危,此乃首要。”
這本是極其簡單的道理,敵人都打過來了還想著窩裏鬥有什麽意義。現如今最大的威脅,是如何保衛住京城。
坐擁百萬人口的永壽城一旦被敵人攻破,整個大昌就完了。昌帝建國,苦心經營十餘年建立起來的中原王朝。永壽城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容不得半點閃失。
即便是昌帝能夠突出重圍,南下江南避難。可好不容易強盛起來的大昌,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了。
龍大江處處說在點子上,昌帝逐漸清醒了過來:“何人領兵固城。”
群臣依舊是沒有人開口,龍大江說道:“老臣甘願領兵守城,還請陛下恩準!”
龍大江此言一出,昌帝先是愣了一下:“廣平王,你能行麽。”
龍大江終究是年老了,垂垂老矣的他不複當年之勇。可到此國之為難之時,他還是毅然決然的站了出來:“老臣但凡還有一口氣在,絕不容宵小之徒,窺伺我華夏正統!”
朝中臣子們無不自慚形穢,群臣一臉激動的看著龍大江,有人暗自擦淚:“廣平王,好樣的!”
“老臣仿佛看到了,當年廣平王跟隨陛下南征北戰的雄風。”
“對,跟他們拚了。老臣這把老骨頭雖殺不了敵,卻可以招募府上的家丁,上城禦敵。”
“還有我,臣等願與廣平王一起,誓死保護京城!”
龍大江的出現,使得文武百官們終於熱血了起來。而昌帝,則有些愧疚的看著龍大江。
沒錯,龍大江已經垂垂老矣他又有什麽能力造反呢。還有,自己的女兒就要嫁給他兒子了。而如今昌帝自己,已經沒了後繼之君的子嗣。這天下,這天下不是他昌帝的,也不是他龍大江的了。
最終,怕是這天下還得交給龍小凡與趙小金的兒子手裏。至於將來的皇帝姓龍還是姓趙,這又有什麽意義呢。總之,皇室血脈中還是流淌著自己的血。
真到了那一步,這天下姓了龍,那也實屬天意。至少眼前的龍大江,以年邁之軀再次披掛上陣,這讓昌帝大為的感動。
昌帝仿佛又看到了當年,與龍大江並肩作戰攜手禦敵的場景。猛然間,昌帝胸中豪氣陡升:“好,廣平王聽旨,朕著令廣平王兼任兵部尚書,領京城防禦使一職,凡我京師護衛,皆須聽調遣,全權負責籌劃京師防禦。凡我京師軍衛皆聽其號令,朕把京城交給了你,把這天下也交給了你。廣平王,望你不負朕望。”
昌帝這麽做,等同於是把這個天下交出來了。下麵就看你龍大江的了,實際上,龍大江已經成了京城永壽城最大的實權人物。整個京師軍隊的調撥職權都屬於他,若是龍大江再趁機召集舊部,後果不堪設想。
說白了,若是龍大江心生異心。他完全可以顛覆這個大昌王朝,讓趙家王朝改成了龍家。
京師,不知有多少龍大江的舊部。此外,還有哪些邊關將領們。
可此時的昌帝不再猜忌,你想要朕的天下,朕給你就是了。隻要你擊退北涼和西川聯軍,朕不在乎。
昌帝雖曾疑心廣平王謀反,可此時的昌帝胸襟之寬廣非常人所能及。
聖人在這個世界上是不存在的,龍大江不動心是假的。這就要看他是否足夠忠心,是否以天下百姓為己任了。
麵對皇權的**,這世上有幾人能抵擋得住。掌握了京城實權的龍大江,完全可以在擊敗北涼和西川聯軍之後,逼宮稱帝。
曆史上,權利能夠達到他這樣巔峰的人寥寥無幾。而唐朝時期的郭子儀,他有能力取皇帝位而代之的。可最終,郭子儀依舊輔佐著大唐王朝,忠心不二。
三國鼎立。可以說沒有諸葛亮,劉備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就,諸葛亮也被封為丞相,並為阿鬥的相父。而在劉備白帝城托孤之後,諸葛亮的權力更是早已經超過了劉禪,他手握兵權,朝廷上下都唯諸葛亮馬首是瞻,可以說如果諸葛亮要取代劉禪那是一句話的事。
可是諸葛亮並沒有這麽做,他隻是盡心輔佐劉禪幫助他,想完成劉備的遺願——興複漢室。可是蜀漢國力衰老,兵少將寡,最終諸葛亮也沒能成功。甚至於,劉備遺言說阿鬥不行,亮可取而代之的話來。結果,諸葛亮還是忠心輔佐匡扶漢室的重任。
縱觀整個曆史,忠心的臣子其實不在少數。昌帝放心的交出了軍權,甚至於,連虎衙司都聽命於廣平王。
薑還是老的辣,龍大江上任京城防禦使的消息很快在京城傳了開來。百姓們一聽說是廣平王領兵,登時都放下了心,人人都在說,有廣平王在,京城必無虞矣。
新書《時太祖》求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