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論壇上,看到一位網友說:“瑪瑙不要費盡心思地盤了,沒有用,要九十年才能包漿,人生隻有一個九十年,可惜的是,你等不到它包漿的那一天了。”

豈止瑪瑙,新蜜蠟變成老蜜蠟,也需要上百年的時間;一餅茶變成地道的百年老茶,更是離不開百年這個時間段;一塊新玉變成老玉,也非時間不可……

一位茶友,前幾年開始喝茶,每次想到自己的茶不夠老,就唉聲歎氣。百年的古董老茶,怕是隻能在櫥窗裏看一看了,至於它的味道,通過書本看一下描述,就等於自己也“喝”了一泡。

這百年老茶友人雖然喝不上了,可是他希望子女能享用。為了孩子,他開始存茶,存了滿滿一屋。他說,這是留給孩子最好的財富。

與友人相反,我沒有那麽焦慮。百年老茶喝不喝,都沒有關係,因為人生錯過的事,又豈止這一件。隻是,我一直以為自己可以陪玉石一起長大,看到玉石需要九十年才能包漿突然泄了氣。原來,我死了,它也不會包漿,我都長那麽大了,它為什麽還是那麽年輕?

茶會老,人會老,鑽石、玉石仿佛被定格了,那時間的痕跡在它們身上總是不夠明顯。九十年,對於它們來說,剛剛包漿,正好是一個人的十八歲呀,一切才剛剛開始。可是,陳丹青老師也說,許多創造力和生命力都來自全息的十八歲。如果,我們跟著玉石一起成長,到老了也才剛剛十八歲,那人生不就年輕了很多,有了許多創造力嗎?

有一位朋友,常常勸我穿得穩重點,三十幾歲的人了,總是正紅正藍,讓人看著特別不正經。

我向她討教:“三十幾歲的人,應該穿成什麽樣子?”

她說:“黑白灰最好,穩重,什麽場合都合適,最重要的是,顯氣質。”

黑白灰三個字,一下子把我拉回了二十幾歲的時候。那時,我總是高跟鞋、黑西裝、白襯衣,或者黑色簡約風衣,配上簡單的黑色長褲,無論誰看到了,都是一個穩重的姑娘。

一個人之所以想要表現得穩重,是因為社會需要自己穩重。如果不穩重,如何能讓四十多歲的客戶信任自己?如何能去談更多的客戶?除此之外,年紀輕輕就給人穩重大氣的印象,也能廣受好評,讓自己獲得好人緣。

為了穩重大方,我拒絕紅色,拒絕跳躍的顏色,更拒絕身上超過三種顏色。一切流行的、花哨的統統不要,隻要好料子、好品質、經久不衰的經典款。我在關於品位的書裏汲取著知識,渴望讓自己再精致一些,我一直以為,這樣就能精致我的人生。直到我的腳因為穿高跟鞋而變形,先生拒絕我再穿高跟鞋,我才知道自己的人生似乎扭曲了。

我一直在乎自己是否穩重,穿著是否得體,是否會顯得更有品位……卻忽略了,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這些衣服。因為書上說,它是對的,是保險的,所以我就選擇了。我的大腦裏被裝了一個“書中”係統,眼睛看到的事物,隻要不符合那些標準,腦袋裏便自動刪除了不合適的。我以為這就是我喜歡的,其實並不是。當我脫下高跟鞋,換上牛仔褲,才知道原來舒服比穩重更重要。

所謂的穩重,是給了展示給別人看,不管自己怎麽對自己說,我不在乎別人的看法,衣服已經出賣了你,事實上,自己仍然在乎著別人的看法。

有一年過年回家,我反複思量後,還是選擇了穿長袍。先生說,穿風衣吧,這長袍太特立獨行了。在城市裏,穿一件長袍不算特立獨行的事,但是回到農村,仍然有點不倫不類。不管怎樣,該來的總會來,如果別人一定要閑話一番,那就由他們去好了。

當我一襲長袍出現在老家人的麵前,幾乎每個人都要問我,這是什麽衣服?為什麽要穿這樣的衣服?能不能像個正常人……

盡管很生氣,但是仍然要保持微笑。這時我發現,我還是在意著別人的看法,如果真的不在意,又怎麽會生氣呢?可見,一個人想要活得自在點兒,真的是有點難。世界的運行規則,就像那些關於品位的書,在人們的大腦裏自動安裝了一套係統,隻要符合大眾觀點和審美,一切都是對的。

世界的遊戲規則是,結婚要有房子、有婚戒;結婚後,要生孩子,要活成一種親情的態度;在工作中,要現實點兒,要精明點兒,不然就會吃虧;在生活上,要務實,要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係統”是自然而然的,人們幾乎不經大腦,就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在這樣係統的運行下,人們以為這就是對的,就是自己想要的,其實都隻不過是在討好著全世界。

人們也有自己想要的東西,隻不過知道這就像那件“長袍”,選擇聽從自己,就要受人指責,就要承擔一切風險。沒有房子,結婚後住哪裏?沒有孩子,老了怎麽辦?工作不圓滑點兒,生存不下去怎麽辦……

是的,很難辦,順應遊戲規則,就無法順應自己的心;順應自己的心,就要承擔巨大的風險……沒人願意承擔風險,所以許多人明知道應該怎樣,卻還是願意生活得更安全。選擇安全沒什麽,如果一個人能看明白,想明白,這樣的選擇也很好,是另外一種順應本心。

可怕就可怕在,許多人很迷茫。明知道這樣不對,卻又不知道該如何去選擇。

友人三十歲,月入兩萬元,他常常找不到目標,不知道活著為了什麽。早些年,他一直想有一套房子,辛苦努力很多年,仍然趕不上房價的上漲。他還沒有結婚,不知道要尋找什麽樣的伴侶,想了想又說,有點兒眼緣就可以了。

我說:“這不是你想要的。”

他說:“還能怎樣,到了這樣的年紀,就要買房結婚。”

我問他:“你的人生有沒有要到達的一個地方?有沒有什麽目標?”

他說:“沒有。我常常不知道,這樣努力為了什麽?我就算更拚命,依然有人比我過得好。我就算不努力,也不會比普通人過得差。可是我還在努力,我也不知道為了什麽。”

當外界有一個條條框框圈住我們人生的時候,很多事就不再受自己控製。我們被大勢一路推搡著,馬不停蹄地奔向終點。不管你願不願意,總有人推你一把,不是你沒有方向,而是別人把你推到了別處,你再也看不到方向。

有時候我常常想,如果人生像玉石一樣,九十年才長大該多好,我們可以任性,可以犯錯,可以不用考慮所謂的現實。可是,朋友說,人生有責任,不可以胡來。

其實,我覺得朋友把做自己和做人混淆了。我們常常以為,做自己,就等於拋棄一切;好好遵守規則,就等於好好做人。

南懷瑾先生對人生的闡述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我們雖然很難達到南師的境界,不過他的“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還是不難理解的。做自己的時候,就回歸本心,跳出遊戲規則,多去觀照自己的想法;走到人群中,就好好地做人,把該履行的責任認真地做完。

兩者其實並不衝突,就像你的內心能做到凡事不執著,不等於不能享受當下的生活;你在自己的世界裏好好地做自己,打磨自己的技藝,穿喜歡的衣服,過喜歡的人生,不等於自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

現在,走到正式場合,還是會讓自己盡量嚴肅,走到生活中,我才不在乎別人怎樣看。隻是我知道,那樣的嚴肅不再是一種討好,而是做人的基本禮貌。

其實,這個世界本沒有規則,最大的規則是自己的心。你可以把這些條條框框看成一種修行處理的方式,也可以打破、打碎、重組,讓它們獲得新生。

我曾見過一組照片,照片上的人物是一位八十歲的老奶奶。她身材如同少女,把銀白的頭發剪了齊劉海兒,紮了馬尾。她穿時裝,戴時尚珠寶,享受三十歲女人該有的狀態。她的神情泰然自若,在露天咖啡館喝咖啡、讀書,享受每一個閑散的午後時光。

她一點兒也沒有普通老奶奶的樣子,她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她像一塊玉石,溫潤、價值非凡,人到八十歲,也才剛剛有了包漿的樣子。

不要給自己的人生設限,你明明還有創造力,無論何時,都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