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輔因為被賣身給曹操的閻行占領,馬超和西涼軍東進無望,隻能另謀出路。
眼下的三輔歸曹操治下所有,但曹軍連年征戰,軍中消耗巨大,繁重的苛捐雜稅令百姓民怨沸騰。因此,三輔地區的不少百姓也不滿曹軍統轄,紛紛舉家逃往別處。
漢中地處漢水河穀,沃野千裏,是天下繁華富庶之地。而漢中郡守張魯繼承五鬥米道的教義,遵行行善積德的道誡,在漢中甚有威望。所以,漢中無疑就是百姓們爭相投奔的地方。張魯收留並安置了三輔逃難來的百姓數萬家之多,令他們居有定所、食有所保。一時間天下歸心,漢中人口劇增至幾十萬。之後有更多的人加入了五鬥米道,成為張魯的信徒。
張魯其人,乃留侯張良十一世孫,功勳世家。祖父及父親創立了五鬥米道,到張魯手上時,將道門不斷壯大,而他本人在漢中也是深得民心。自董卓之亂後,曹操把持朝政有一統天下之心,連番對吳地用兵而無睱顧及漢中。為了安撫張魯,曹操封張魯為鎮民中郎將,領漢寧太守一職。張魯自號“師君”,奉行教義、廣納門徒,對內寬惠而對外強焊,同時還得到了巴夷首領杜濩等人的支持,在漢中二十餘年,建立了牢固的政教合一的政權,近鄰漢中的益州牧劉璋對他也頗為忌憚。
馬超少年稱健,有勇冠三軍的武藝,據說還有天上神獸狻猊下凡的傳言。張魯雖然沒有見過馬超,但對他向來有好感,所以才會在馬超攻打冀城的時候借兵給他。現在,又聽說了馬超的處境,便打發人去迎他至漢中。如此亂世,若能多招攬一員猛將到麾下,對漢中百姓的安定和自己傳承道派都是好事。張魯對持反對意見的部將如是說。
至於馬超願不願意來,張魯胸有成竹。通過這段時間的特意關注,張魯總結出,以馬超疾惡如仇、重情重義的性子,他不可能放著家族仇恨而不顧。他一定會想辦法報仇,馬超與曹操已經是不死不休的冤家對頭。那麽孤立無援的馬超,勢必要尋求強大的依附作為助力,才能實現他向曹操複仇的願望。於是,張魯命人做好了迎接馬超的準備,隻等馬超率軍來投靠。
馬超在三輔不僅僅是失利,而且還為此失去了可依賴、可為他出謀劃策的妻子阿離,還有兩個可愛的兒子。為了報仇雪恨,就絕不會後退撤回西涼。痛定思痛後認為,自己的西涼軍區區萬餘人,之於曹操的百萬大軍,想要報仇談何容易。馬超想起東吳諸葛瑾曾秘密來訪的情景,那個時候他覺得與吳軍聯手不現實,如今看來依然不可能。以前是因為自己有大量兵馬,還有占據三輔要地的優勢,而現在優勢不再的西涼軍還有跟別人討價還價的資本嗎?況且吳地遙遠,氣候暑濕,也不適合生長於西北的涼州將士。所以,聯吳之事不提也罷。
縱觀天下形勢,能與曹操相抗的除了東吳孫權外,再就是諸葛孔明效勞的劉備軍了。劉吳聯軍大敗曹操於赤壁,而後稱雄荊州,況劉備乃為中山靖王之後,不僅與當今天子同族,而且還是皇上的叔父,世人都喚他“劉皇叔”。馬家一門皆因效忠漢室反抗曹操而被屠戮,倘若自己去投他,想必九泉之下的父親也不會說什麽吧?
但是,荊州路遙,中間還隔著益州和司隸,那是曹操控製的地方。以西涼軍鼎盛時期的兵力,倒也無懼,盡可放手一拚,而現在……麵對現實,馬超隻能無言哀歎。到底該何去何從?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麵對楊昂的到來,馬超便有了別樣的感覺。正當自己進退不得、亟須援助的時候,楊昂帶來了張魯的書信。信中言辭懇切,希望馬超帶著他的西涼軍到漢中安身。更為打動馬超的是,張魯說可以借兵給他,讓他伺機討伐曹操。這讓馬超十分動心,漢中夾於益州和司隸之間,與荊州毗鄰而居,剛好迎合了自己心底的想法。又有龐德從旁說到民間流傳張魯的五鬥米道事跡,言下之意對其頗為推崇,馬超便答應楊昂去漢中依附張魯。
馬超思忖,不論張魯出於什麽居心而親近自己,哪怕是利用也罷,他都必須去漢中。就隻為他說可以借兵討伐曹操一句話,馬超就可以義無反顧。
看到馬超如願投於自己麾下,張魯擺出盛大的儀仗,親自出城迎接馬超和西涼軍。有一瞬間,馬超是感動的。能得張魯如此看重,那就意味著自己還有東山再起的資本。
如果這就能感動馬超,那張魯為馬超準備的三重大禮其餘兩項,就更令馬超無所適從了。張魯教徒多得不知凡幾,在漢中,百姓們遵從的並不是朝廷法度,而是道派內的教義教條。漢中不設長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務。所謂祭酒,就是五鬥米道內所設的長官,有大小祭酒之分,根據不同的等級各領部眾人數不等。而張魯給馬超的第二重大禮,就是封他為都講祭酒,這是漢中僅次於張魯一人的高位。更有第三重禮,張魯打算把其女張琪瑛嫁給馬超續弦。
不得不說,張魯的熱情讓馬超十分感動。自己從孤苦無依,現在兵敗之後,妻兒被殺,種雅母子又不知去向……在接連遭遇失去親人的打擊後,對親情的渴望遠非其他人可比。張魯這樣做,樁樁件件都掐中了馬超的命脈,讓馬超無法抗拒啊!
都講祭酒一職,馬超痛痛快快應下了,但成為張魯的女婿,馬超不想貿然答應。一來,自己剛剛失去阿離和孩子;二來,當日閻行當著他的麵殺害阿離母子三人,卻並沒有見種雅和馬承,馬超心底裏還有期望,等安定下來就派人去尋找他們,或者種雅和承兒逃出魔掌還活著也不一定,馬超勢必要找回他們;三來,張魯給他的優厚條件,讓馬超起了提防之心,馬超擔心溫情會逐漸讓人喪失鬥誌,莫非張魯是想用這樣的方式打消自己的複仇之意嗎?大仇在前,夷族之恨,怎麽可以耽於美人的溫存而放棄呢?盡管那張琪瑛小姐的確有傾城傾國之姿,而眼眸之中也更流露出有意於馬超的神釆,但馬超依然不敢回應。
其實,張魯與益州牧劉璋交惡已久。劉璋不但曾殺了張魯的母親和胞弟,而且還有吞並漢中的野心。張魯的兵將大多是道派裏對他死心塌地崇拜的教徒,所以打起仗來悍不畏死。幾次交鋒後,劉璋驚恐地發現,自己不但沒有討到半點便宜,而且益州軍中還有一部分人信奉張魯的道教而畏首畏尾,不願意對張魯軍死追猛打。這種局麵令劉璋寢食難安,同時更加劇了他想除掉張魯的想法,所以連年對漢中用兵,但又不能取勝。多年以來的征戰,雙方死傷的將士不計其數,兩家成了你死我活的敵對關係。
馬超的到來,對張魯真可謂如虎添翼。西涼軍的鐵騎縱橫無敵,馬超本人又驍勇善戰,對陣益州軍,張魯頓感百倍的安心。事實也正是如此,馬超來漢中之後,恰遇劉璋挑釁,便請纓出戰。張魯也有試一試馬超的意思,當下就準了馬超的請命,令他帶著自己的部眾去平劉璋。
素來隻聞西涼軍威名,從不曾親眼見過他們嘯傲戰場,漢中軍其實對馬超不服之人大有人在,對於馬超初來乍到,就能登上都講祭酒的高位頗多質疑。此時,聽他要去討伐劉璋,漢中軍以謀士閻圃為首的反對者也有看馬超吃敗仗出醜的心思。
馬超自然清楚這些人的嘴臉,隻帶著五千西涼鐵騎向益州開拔。西涼軍體格遠勝於漢川之兵將,又有天下最為精良的戰馬助力,加上馬超的調度有方,甫一交鋒便打得益州軍丟盔棄甲、哭爹喊娘。這一戰大勝而歸,全數殲滅益州軍兩萬餘人。張魯大喜,對西涼軍一再犒賞。存心看笑話的人則暗地裏失望透頂。
從此,馬超的威名迅速在漢中、益州傳揚開來。西涼軍所到之處,劉璋的益州兵馬近乎望風而逃,根本不敢正麵與之交鋒。而漢中諸將對馬超由初時的不服氣,變成了忌憚和顧慮。看著張魯越發依賴和信任馬超,閻圃慫恿幾個有頭臉的祭酒向張魯進言,聲稱師君太過相信馬超,會縱容西涼軍奪取漢中取而代之。張魯初時不信,架不住進讒言的人太多,慢慢對馬超的態度有了明顯的變化。馬超初來時,張魯對其親如兄弟,現在兩人之間則像是中間隔了一道牆似的。此時,馬超入漢中已經一年有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