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曆山大·謝爾蓋維奇·普希金(1799—1837),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俄羅斯民族文學和文學語言的天才創造者,被稱為“俄國文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和最偉大的俄國人民詩人。
一、生平與創作
1799年6月6日,普希金出生在莫斯科一個古老的貴族家庭,外曾祖父是黑人。這一血統使得普希金酷愛自由、反抗專製,身體強健、熱愛生命,同時也欲望強烈、脾氣暴躁。青少年時期受過三種教育。一是按當時社會風尚所接受的正規貴族教育,學到了科學、文化知識,掌握了歐洲語言,尤其是法語。二是以伯父和父親為主給予的詩歌教育。三是以外祖母瑪麗婭·阿列克謝耶芙娜,尤其是奶母阿琳娜·羅季昂諾芙娜為主給予的民間文學和民間語言教育。多種教育給予普希金較為宏闊的視野,後來他在俄國與西方、貴族與民間等不同文化中尋找平衡,創造和諧。普希金早慧,8歲開始寫詩,一生創作30多年,留下了頗為豐富的文學遺產,其創作大約可分為5個時期。
皇村學校時期(1811—1817)。1811年,普希金進入貴族子弟學校——皇村學校學習,受到法國啟蒙思想和俄國哲學家恰達耶夫、貴族革命家與思想家拉季舍夫的影響。這一時期創作了100多首詩歌,主要歌頌愛情、友誼,受法國詩歌影響頗大,屬試筆階段,其中《皇村回憶》(1815)初步顯露了詩歌才華,受到老詩人傑爾查文的好評。
彼得堡時期(1817—1820)。1817年9月,普希金從皇村學校畢業,作為十等文官供職於外交部。與秘密團體的十二月黨人接近,思想趨於成熟,詩歌創作也達到了新的水平。著名作品有《自由頌》(1817)、《致恰達耶夫》(1818)、《鄉村》(1819)等反對暴政、歌頌自由、向往民主的政治抒情詩,還創作了童話敘事長詩《魯斯蘭和柳德米拉》(1820),大詩人茹科夫斯基讀後,當即把自己的一張畫像題贈普希金:“給勝利的學生——失敗的老師贈”。
南方流放時期(1820年5月—1824年7月)。由於政治詩觸怒了沙皇亞曆山大一世,1820年5月普希金被流放南俄,度過了4年放逐生涯。在這裏,他一方麵陶醉於南方美麗多姿的自然景物,另一方麵進一步與十二月黨人接近,同時醉心於拜倫的作品,創作了《囚徒》(1822)、《致大海》(1824)等名詩和 “南方敘事詩”(或“南方組詩”),並開始《葉甫蓋尼·奧涅金》的創作,從而取代茹科夫斯基成為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南方組詩”包括《高加索的俘虜》(1820—1821)、《強盜兄弟》(1821—1822)、《巴赫奇薩拉伊的噴泉》(1821—1823)、《茨岡》(1824)等,是普希金創作的一個轉折點。這組詩的主要內容是張揚個性,歌頌自由,反映了詩人從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的過渡。
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時期(1824年8月—1826年9月)。1824年7月,普希金因與敖德薩總督衝突,被押送到偏僻的米哈伊洛夫斯克村,過了兩年幽禁生活。孤獨、隔絕的生活,使普希金潛心於曆史和哲學思考,思想更加成熟,現實主義傾向更加明顯。兩年內,創作了幾十首抒情詩,以及敘事詩《努林伯爵》(1825)、曆史劇《鮑裏斯·戈都諾夫》(1825),並完成了《葉甫蓋尼·奧涅金》的前六章。《鮑裏斯·戈都諾夫》主要講述鮑裏斯·戈都諾夫殺害太子德米特裏登上王位,為保這來路不正的王位,施行暴政,而年輕的修道士格裏戈利假冒太子德米特裏,引波蘭人率軍入侵,利用人民的力量,推翻了鮑裏斯·戈都諾夫的統治,登上了王位。戲劇巧妙地運用多種對比手法,塑造了複雜、豐滿、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成功地揭示了人性的深度和曆史的真實,表達了作家對王權與人民、國家命運的深刻思考。 這是普希金第一部成熟的現實主義作品。
重返彼得堡時期(1826—1837)。1826年9月,新沙皇尼古拉一世準許詩人返回莫斯科和彼得堡,從此,普希金開始了複雜多變的最後10年的創作生活。他開始思考個人與國家、個體與整體的作用問題。曆史敘事詩《波爾塔瓦》(1829)通過高瞻遠矚、一心為國的彼得大帝和陶醉於個人情愛、追求愛情自主的瑪利亞以及自私自利、睚眥必報的馬賽巴等人的故事,初步表現了這一主題,長詩歌頌了一切為了國家利益的彼得大帝。
1830年9月,普希金前往為父母所有的波爾金諾村辦理過戶手續,本隻打算停留短短幾日,卻因故在波爾金諾村被迫滯留了3個月。這3個月成為詩人創作豐收的金秋季節,完成了詩體長篇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的最後兩章,創作了29首抒情詩,2首童話詩和1首敘事詩,4部詩體小悲劇,還有《別爾金小說集》(包括5個中短篇小說)、《戈留欣諾村的曆史》和13篇評論。從此,“波爾金諾之秋”作為作家創作豐收季節的代名詞而廣為流傳。值得一提的是,《別爾金小說集》中的《驛站長》,以同情態度描寫了小職員維林的悲劇命運,拉開了俄國文學描寫“小人物”命運的序幕,對後來的俄國作家影響很大。
普希金晚年完成的作品主要有小說《杜布羅夫斯基》(1832)、《黑桃皇後》(1834)、《上尉的女兒》(1836),敘事詩《青銅騎士》(1833),童話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1833)。其中《青銅騎士》通過地位低下的“小人物”葉甫蓋尼隻盼望與貧苦的姑娘芭拉莎結婚,結果卻因彼得堡一場洪水失去未婚妻而變瘋,以及彼得大帝建造彼得堡的故事,表現了詩人繼《波爾塔瓦》之後對個人與國家、個體與整體更成熟、深入的思考,是詩人晚年爐火純青之作,被稱為“詩的高峰”、“藝術的奇跡”。《上尉的女兒》是俄國第一部真實描寫農民起義的現實主義作品,主人公普加喬夫被塑造成熱愛自由、寧死不屈的英雄和俄羅斯人民的真正兒子,標誌著農民起義領袖第一次出現於俄國文學的形象畫廊中。
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因與丹特士決鬥,身受重傷,29日不幸逝世。
普希金具有多方麵的文學創作才能,在抒情詩、敘事長詩、小說、戲劇、散文、文學批評方麵都取得了頗高成就,創建了俄羅斯文學語言,確立了俄羅斯語言規範,並創立了俄國民族文學,在詩歌、小說、戲劇乃至童話等各個領域都給俄羅斯文學樹立了典範,對後世影響深遠。別林斯基認為:“隻有從普希金起,才開始有了俄羅斯文學”,高爾基則稱其為“一切開端的開端”。在普希金的創作中,成就最高的是詩體長篇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
二、《葉甫蓋尼·奧涅金》
《葉甫蓋尼·奧涅金》(1823—1830)是普希金的代表作,也是俄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經典性的現實主義詩體長篇小說。別林斯基稱之為“俄國生活的百科全書”。小說共10章,其中8章完整。男主人公葉甫蓋尼·奧涅金是彼得堡的貴族青年。他厭倦了上流社會的尋歡作樂、空虛無聊的生活,正好為繼承伯父的遺產來到鄉下,認識了鄰居地主的女兒達吉雅娜。他拒絕了這位少女純真熱烈的愛情。在一次舞會上,為報複朋友連斯基的欺哄,他故意和連斯基的未婚妻——達吉雅娜的妹妹奧爾加調情,激怒了詩人連斯基。兩人發生決鬥,連斯基被打死。奧涅金殺死好友,深受良心譴責,便四處浪遊。幾年後,他又回到彼得堡。這時,達吉雅娜已嫁給一個年老的將軍,成了一位顯赫而嬌美的公爵夫人。奧涅金對她燃起了“孩子般真誠的愛”。達吉雅娜拒絕了他狂熱的求愛,稱自己雖然還愛他,但“已經嫁給了別人,我將要一輩子對他忠貞”。
奧涅金和達吉雅娜是作品的男女主人公,是小說集中描繪的兩個典型形象。
奧涅金天資聰穎,才智出眾,且出身貴族,家資豐裕,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顯得風度翩翩,儀表不凡。成年後進入上流社會,也曾隨波逐流,天天遊樂,“情場得意,戰果輝煌,花天酒地,縱情宴飲”,一度成為社交界的寵兒,把大好的青春年華虛擲於舞會、劇院、戀愛、宴飲之中。西歐的啟蒙主義思想和拜倫的作品,19世紀20年代初俄國社會意識的覺醒,使他從花花公子的浪**生活中醒悟過來,決心為社會做一些有益的事。他先是打算從事寫作來確立自己,可“不懈的勞動,他感到難挨”。接著想到開卷有益,但拿起書來又覺索然。他來到鄉下,想在美麗的大自然和淳樸的人們中找到幸福,也告幻滅。他試圖進行租役改革,為農民做點實事,但因周圍環境的壓力,也因自己有始無終,結果半途而廢。麵對達吉雅娜的求愛,奧涅金仍然拒絕了她——即使是這樣一種純真的感情也不能激發他對生活的熱情,由此可見奧涅金對生活的冷漠和厭倦。而與連斯基的決鬥,則反映了他心胸的狹窄和意氣用事,以及他的利己主義思想。之後,他開始盲目漫遊。一種揪心的痛苦追隨著他的遊蹤,他比過去更加絕望了。三年後,他又回到彼得堡上流社會。
奧涅金是一個頗為矛盾、複雜的19世紀貴族青年的典型形象。他既想有所作為,又由於缺乏決心和毅力,難以振作起來;既有為社會、為他人服務的思想,又保留著頗為自私、貪圖安逸的個人主義特性;既有較為善良、高尚的情懷,又有虛榮、利己、無所作為的精神特征。這反映了那個時代自身的社會和文化矛盾。19世紀20年代,由於反法衛國戰爭的勝利,西方資產階級文化紛紛湧入俄國,一批批貴族青年覺醒過來。他們受西歐啟蒙思想的影響,與花天酒地、落後專製的社會格格不入,不甘沉淪,想有所作為,但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足夠的毅力,無法振作起來,在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俄國和西方兩種文化中無所適從,於是,他們懷疑、不滿、苦悶、彷徨、孤獨、悲觀,患了時代的“憂鬱病”,他們永遠不會站到政府方麵,由於脫離生活、個人主義,也不會站到人民方麵,隻能是悲劇性的“多餘人”。奧涅金的生活道路體現了他們普遍的命運,其典型意義在於他是當時西方文化與俄國文化以及社會生活中的“多餘人”,因而他成了俄國文學中“多餘人”的鼻祖。20年代的奧涅金,30年代的畢巧林(萊蒙托夫《當代英雄》),40年代的羅亭(屠格涅夫《羅亭》),50年代的奧勃洛摩夫(岡察洛夫《奧勃洛摩夫》),構成了19世紀俄國文學“多餘人”係列形象畫廊,展示了俄國文學的獨特人文景觀。
達吉雅娜是普希金精心塑造的俄羅斯文學中第一個真實、優美的婦女形象,她是19世紀20年代優秀貴族婦女的典型形象。詩人著重描寫她身上的詩意,嚴肅審慎的生活態度,熱情大膽的言行舉止和高度的責任感,著重揭示她身上所蘊含的高尚的精神美和道德美。
達吉雅娜的個性深深植根於真正的生活——自然和人民之中。她生長在偏僻的鄉村,是在宗法製生活環境、民間古老的傳統習俗和大自然的懷抱中長大的。她從村民和奶娘等淳樸的人們中,從動人的民間文學中,從美麗和諧的大自然中,從盧梭等所著的描寫性格堅強、愛得深沉、富於自我犧牲精神的少女的書中,培養了詩意的感情、熱情大膽而又嚴肅審慎的健全個性,尤其是強烈的責任心和道德感,具有一顆俄羅斯民族的靈魂。她對奧涅金大膽主動的追求,表現了她擺脫平庸單調生活而追求詩意愛情的強烈願望,也表現了她對當時貴族道德規範的反叛,體現了俄國婦女個性的蘇醒和對生活權利的正當要求。她最後選擇忠誠於丈夫,則是不願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表現出了強烈的責任心和突出的道德感。她在道德上不可動搖的堅定性和責任感,遠遠超出了家庭生活的範圍,而獨特、深刻地表現了具有自我犧牲精神的一代人的崇高理想,展示了俄羅斯民族的精神氣質和巨大的道德力量。普希金把純潔的道德、強烈的責任感、高度的自我犧牲精神等帶入俄國文學,奠定了此後俄羅斯文學道德化的基礎,影響深遠。
這一詩體小說被別林斯基稱為“俄國生活的百科全書”,內涵相當豐富,但其基本主題是通過奧涅金的經曆,生動深刻地表現具有獨特個性而又脫離生活、脫離人民的個人尤其是“多餘人”在當時社會的命運。同時,通過達吉雅娜的形象樹立了道德責任與健全個性的典範,卓有遠見地呼籲俄國的貴族青年和俄國的文化必須與真正的生活——自然與人民——保持密切的聯係,才能生存和發展。這是當時麵臨社會變革的重大時期俄國貴族青年的一個迫切問題,也是麵對西歐文化的衝擊,俄羅斯文化該如何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因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葉甫蓋尼·奧涅金》的藝術特征有以下幾點:
一是獨創性的詩體小說形式。詩體小說是介於敘事詩和小說之間的一種文學樣式,是具有小說特點的一種敘事詩,是用詩的形式寫成的小說。與一般敘事詩相比,它不僅篇幅更長,而且像小說那樣具有人物、情節、環境三要素,比較細致地描繪人物性格,具有較為完整的情節結構。隻是它是用詩的語言寫成的,能抒發更強烈的感情,而描寫又往往不如小說細致具體。詩體小說是英國詩人拜倫首創的一種文學樣式,普希金首次把它引入俄國文學中,並增加了獨特的俄國生活與文化內容。這部作品是詩人用獨創的“奧涅金詩節”寫成的一部十四行詩體小說,描寫當時社會生活中普通青年的平凡故事,充滿了現實主義精神。小說各章以獨特的“奧涅金詩節”組成,這是一種與西歐流行的十四行詩迥然相異的獨特十四行詩:詩節由3組4行詩和1組2行詩組成,押韻方式為第一組4行用交叉韻abab,第二組4行用雙韻ccdd,第三組4行用環韻effe,第四組2行用連韻gg。這種詩節讓輕重音節有規律地間雜使用,音韻既整齊又豐富多樣,從而使詩歌的每一部分在動人的韻律中既相互勾連,又完整有序,而整個小說中同一形式的詩節重複排列,又形成整齊、均勻的節奏。同時,詩節形式雖然相同,內容卻相對獨立,除少數例外,每節最後兩行小結全節內容。因而,這種詩節既有利於保持全書前後形式上的統一,又便於自由轉換話題,在嚴整中透出活潑。這樣,全書便顯得既自然、優美、流暢,又整齊、嚴謹、活潑,在藝術尤其是韻律上達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
二是強烈的抒情因素。這種抒情因素不僅表現在第三人稱的敘述上,同時特別突出地表現在抒情插話上。小說的抒情插話數量多,內容豐富多彩。其中牽涉麵比較大的抒情插話有27處,隨時插話多達50處。有時,小說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出麵與讀者進行輕鬆而無拘束的交談,評論各種人和事,或直接介紹自己的往事、經驗和感悟,詩人似乎與男女主人公生活在同一空間和時間裏,和作品中的人物一樣觸景生情,並且互通聲氣;有時,詩人為小說中人物的命運時而感歎,時而譏諷,時而調侃,時而譴責;有時,讓小說中的人物沉痛地斥責上流社會的虛偽和喧囂,但仿佛讓讀者感到這不是書中人物在講話,而是詩人在講話。普希金的抒情插話開闔自如,變化無窮,但都帶有強烈的抒情因素。
三是豐富多彩的敘述方式。作品極其巧妙地把拜倫詩體小說的抒情、議論與莎士比亞式的敘事結合起來,且巧於裁斷,自鑄新體。以莎士比亞式的敘事反映廣闊的現實生活,塑造較複雜的人物形象;在敘述過程中又將抒情、議論完美結合。這就有利於褒貶時事,議論人物,展示詩人的內心世界。這種熔抒情、議論、敘事為一爐的獨特敘事方式,深深影響了果戈理和屠格涅夫。同時,在作品中,詩人既是故事的敘述者,又成為故事中的登場人物,這種出入自如的身份變換,使得作品的敘事更生動有趣。
四是完美和諧的複線對比結構。作品打破了此前流行的單線結構,而采用了獨特的複線對比結構。其一,男女主人公兩條線索雙向推進,相反相成,構成對比。起初是奧涅金從都城來到鄉下,拒絕達吉雅娜的求愛,後來則是達吉雅娜從鄉下來到都城,拒絕奧涅金的求愛。在此過程中,反映了人物性格的變化,揭示了人物的道德情感。其二,抒情主人公與男女主人公構成複線,形成對照。抒情主人公伴隨男女主人公始終,不時出麵“現身說法”,或抒情,或議論。抒情主人公那眼光敏銳、富於**、風趣幽默的個性,與憂鬱、孤獨、冷漠的奧涅金,與感情豐富、道德純潔的達吉雅娜相映成趣。其三,作品中人物的多重對比。這裏,既有奧涅金的冷漠與連斯基的熱情、達吉雅娜的精神豐富與奧爾加的頭腦簡單以及男女主人公之間的對比,又有奧涅金、達吉雅娜、連斯基等個性突出、思想覺醒者的“智慧的痛苦”與奧爾加毫無個性、滿足現狀的平庸的幸福的對比。既有連斯基追求奧爾加與達吉雅娜追求奧涅金的情愛對比,也有達吉雅娜與妹妹、母親的婚姻對比,等等。這些強烈的對比使人物的性格更加突出、鮮明,給人以難忘的印象。
思考題
1.分析達吉亞娜的形象。
2.《葉甫蓋尼·奧涅金》的藝術成就。
3.為什麽說普希金是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開啟者?